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人物 >> 援藏干部在雪域边疆书写精彩人生 >> 阅读

援藏干部在雪域边疆书写精彩人生

2016-07-08 09:35 作者:张宸 来源:半月谈 编辑:魏春宇
分享到:

2013年7月,第七批援藏干部带着嘱托和期盼走进西藏,在高寒缺氧的高原边疆地区开展援藏工作。3年过去了,这批平均年龄仅为41岁的干部队伍,为雪域高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对于他们而言,援藏也为人生书写了别样的精彩内容。

桥修好后,群众给杨千威(左一)献哈达

条件越艰苦越要做好

到过西藏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印象,在高原地区,海拔每上升100米,都会有比较大的生理反应。同时越往基层走,不便的交通、恶劣的自然环境就越让人对西藏的艰苦产生更直观的认知。来自宝钢集团的援藏干部杨千威在平均海拔4800多米的日喀则市仲巴县任县委副书记,一待就是3年。

初到仲巴县的那夜,强烈的高原反应折磨着杨千威,一夜无眠后发现鼻孔里都是血块,只能用嘴巴呼吸。“条件越艰苦,就越考验人,就越要做好。”杨千威说。

稍稍适应了高原环境,杨千威就开始走访乡镇。与群众交流后,杨千威弄清了当地群众的共同期盼:当地是纯牧业县,在转场时趟河而过的人和牲畜被淹死是常事。只要建起桥梁,就能有效避免人畜伤亡。大家都盼着能多建设几座桥梁。

在高原牧区修桥比内地成本高出许多,有人劝杨千威:援藏资金就那么多,投到牧场修桥没几个人能注意到,还是投到县城吧!

“修!绝不能让群众失望!”杨千威暗暗下了决心。一次次到牧区,一次次邀请专家现场论证,3年跑了20万公里,汽车挡风玻璃换了近10块,最终在全县13个乡镇,13座方便牧民转场的桥和配套设施拔地而起。

聂康村牧场大桥通行的当天,男女老少将哈达、经幡争先恐后挂在桥上,大家端着青稞酒一个劲地敬杨千威。61岁的村民次仁顿珠说:“我家有400头羊,最多的一次趟河转场淹死了100多只,今年转场一只都没死,他(杨千威)是我们的恩人。”

自中央制定“对口援藏工作”政策20多年来,像杨千威这样的援藏干部还有很多,他们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键时刻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大地震,距离震源较近的西藏边陲重镇樟木与外界失联,正在樟木镇考察的山东援藏干部、聂拉木县委副书记李冬,指挥全镇4000余名群众自救转移,最终全镇没有一人因余震及次生灾害死亡。

从来没经历过地震的李冬说:“当时我是樟木孤岛上职务最高的指挥官,如果我不站出来,全镇那么多人怎么办?在危难来临之际,党员干部就要挺身而出,做群众的主心骨。”

激发西藏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来自北京的援藏干部、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委书记陈献森认为,西藏的发展离不开兄弟省市直接的支援。从长远发展来看,凭借有限的援藏资金激发西藏的内生动力,变输血型支援为造血型支持更为关键。

2013年进藏以来,陈献森调研足迹遍布堆龙德庆区34个行政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陈献森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了以援藏现代示范园区带动各乡镇发展的策略。

“以种植为例,西藏能够耕种的土地不多,将传统农业整合成现代设施农业,则能大幅度提高经济收益。”陈献森说,比如农户自己种青稞,一亩地纯收入800元钱,如果建成现代设施农业,即便是种植普通的蔬菜收入都能达到1.9万元,种植藏红花、藏灵芝等高附加值的作物,收入还要翻番。

黑龙江援藏干部、仁布县委书记陈宝柱提出以援藏资金撬动重点项目建设的发展思路。以此为发展思路,2015年,仁布县生产总值达4.43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收入2060万元,同比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18元,同比增长17%。

陈宝柱说:“‘完善规划、改造老城、辟建新区、发展小城镇、建设新农村’的城乡建设发展定位将让本地的援藏规划能够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当地的建设发展能健康持久。”

广东援藏干部、察隅县委常务副书记王建文了解到该县目本村资源匮乏、人均年收入不到2300元的情况后,经过深入调研考察,提出并实现了将目本村整村搬迁至气候宜人、资源相对丰富地区,村民人均耕地由0.8亩增至两亩,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王建文说:“援藏干部要善于因地制宜解决困难,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地资源激发发展活力。”

在援藏政策的推动下,西藏医疗水平也在稳步提升,那曲地区人民医院院长方世明说:“将3名浙江援藏医生,18名辽宁组团援藏医生‘请进来’,再将本院医生‘送出去’培训,几年间医院水平整体提升,一些过去没法做的手术现在‘不在话下’。”

是艰辛付出也是磨砺融入

对西藏而言,援藏干部带来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做法,为西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助力西藏各族群众奔上全面小康之路。对援藏干部而言,西藏恶劣的自然环境也磨炼了他们扎实的工作作风,身处边疆地区更加深了对祖国的感情。

住建部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住建厅副厅长刘新锋真正体会到了“西藏需要干部,干部更需要西藏”这句话的分量。在以往的工作中,刘新锋真正深入基层的机会并不多,援藏3年来,刘新锋走了很多县乡,对基层情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刘新锋说:“到西藏各地调研的时候,看到群众流露出对党员干部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我从骨子里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骄傲和自豪。”受援藏精神的感召,也出于对西藏的热爱,刘新锋毅然决定转为第八批援藏干部,继续援藏3年,尽己所能为西藏群众再办些实事。

一些援藏干部告诉记者,援藏干部会首先学习中央精神,结合中央精神了解西藏区情,学习西藏历史文化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攻坚克难的实干能力。陈献森说,通过3年援藏,处理复杂问题能力提升了,做工作时视野更加宽广了。

来到西藏后,吉林援藏干部、日喀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梁辉深刻认识到宣传工作中宣传方式的重要性。梁辉说:“西藏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不如内地高,如何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先进的发展理念和中央、西藏自治区及当地的政策宣传好,起初让我颇为头痛。”

为此,梁辉将精力更多地放到了推动基层宣讲工作创新上。在他的倡导下,日喀则偏远的农牧区建设了新旧西藏对比展室,一些村庄首次举办了农牧民宣讲员培训班。每村遴选两名宣讲员,以大家喜欢的藏语小品等方式将党的声音及政策传递给群众。

目前,由梁辉创作的展现民族融合主题的电影《格桑梅朵》正在拍摄中。“能够看到群众在笑声中倾听来自中央的声音,我十分欣慰。”梁辉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