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经济观察 >> 科研经费如何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 >> 阅读

科研经费如何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

2017-03-09 16:15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王静
分享到:

双创十问第六问:

科研经费如何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

须防“死管”,尽量“活用”

周潮洪代表在发言

半月谈记者 李鲲

“科研经费管得太死了!研究实际上充满着不确定性,不应让经费成为创新的束缚。”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周潮洪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说,在她2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对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感触颇深,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困惑。

首先是经费预算难做。“实践中,实验的数量很可能发生变化,比如海水淡化实验,我们预计要做10组实验,但实践中发现得做12组,多出来的两组就没钱做了。”周潮洪说,在递交实验计划的时候,不可能把实验中方方面面的情况全部考虑到,实验中会有很多不确定性,而这也正是进行研究的意义所在。

其次,临时变更经费比较困难。周潮洪说,遇到经费不够的情况,想把别的项目结余的资金用于这个项目,是不允许的,因为项目资金都是专款专用,只能再重新打报告临时变更预算,“这样经常会拖很长时间,不少项目都因此中断很久”。

再次,剩余经费也面临很多麻烦。周潮洪介绍,如果一个项目结束时有经费结余,审计时会被追问为什么结余。实际上实验都有不确定性,很多时候支出确实没有预想多,但这种情况下审计往往难以通过,项目也就验收不了,长期“挂着”,无法应用和转化。

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人民政府参事包景岭。长期从事环保工作的他告诉半月谈记者,现在我国的科研院所和科学家在科研经费使用方面,可以自主决定的东西太少,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他们的创新能力。“科研之前不可能把所有情况都考虑到,经费报少了不够花,报多了剩下也不行。”包景岭说。

2016年5月,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这为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改革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姚檀栋呼吁,搬掉压在基础研究上的“三座大山”:调查表格多、总结报告多、检查评估多。他提出,将重物轻人的经费资助方式转变为物和人并重的经费资助方式,改变目前基础研究项目中人员经费最高只有20%的设限标准;改变基础研究科研人员为获取经费要不停地写报告、填表格等行政事务性工作过多的现状,营造减少干扰和诱惑、专心致研的宽松学术环境。

周潮洪表示,对科研的审核应该以成果为导向,在经费方面增强灵活性,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根据科研需要随时增减经费,同时通过经费公开公示等制度保障经费没有流向其他领域。

2016年,“973计划”“863计划”等名词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据了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一大亮点就是改变了过去由部委管理具体项目的做法,转而委托7家专业机构负责从受理评审到验收的全流程管理,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的“运动员”和“裁判员”将彻底分开。

周潮洪表示,从国家近年来频频出台的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来看,我国科技创新的又一个春天正在来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