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经济观察 >> IPO审核从严倒逼中介机构当好“ >> 阅读

IPO审核从严倒逼中介机构当好“看门人”

2017-12-01 08:35 作者:孙翔峰 陈健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常磊
分享到:

新一届发审委履职后,IPO秉承依法、全面、从严的监管思路。业内人士认为,IPO审核不放松,对中介机构的要求越来越高,中介机构通过提高项目要求,更积极承担起资本市场“看门人”角色。

重质重规范

中国证券报记者根据证监会官网统计,截至11月30日,第十七届发审委审核通过30余家公司IPO申请,未通过20余家,还有几家暂缓表决。

盛势资本董事长魏其芳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他了解的情况看,合规受到更多重视,“合规性红线一旦被触及,不会因为公司业绩好,而有所容忍。”

在11月上会的某企业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1-6月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67亿元、1.67亿元、4.45亿元和1.88亿元,平均净利润过亿元,但是仍没有通过审核。

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业绩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从数据看,主板和中小板的过会公司净利润中位数在8900万元左右,创业板的在5131万元左右。如申请IPO公司业绩达到上述标准,但是内控等存在问题,过会仍然困难。

这位人士说,目前部分否决理由集中在企业内控制度是否完善、经营状况或财务状况异常等,但是,从本质上看,可能体现的是委员对技术问题、业务问题、披露问题等的深层次关注。比如,在技术问题上,法律或财务方面合规性依据是否充分。在业务问题上,盈利模式披露是否清晰,与财务数据等是否能对应等。在披露问题上,关注样本选择的适当性,是否存在选择性比较和信息披露不合理问题等。

“盈利能力弱,利润真实性存疑,存在各种突出问题和经营不规范、不诚信、不合规企业将成为淘汰对象。”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主要是对企业规范运行要求从严了,在审核过程中询问的问题越来越细化,对拟上市企业盈利质量将长期保持高度关注。

申万宏源证券报告认为,新一届发审委“严”之有道、意在长远,将对市场参与各方起到警示鞭策作用。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主动压制IPO市场,而是为未来IPO市场更健康发展护航。

对中介机构提出更高要求

IPO审核不放松,对中介机构提出更高要求。多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中介机构从业者表示,随着IPO发审持续从严,对中介机构要求越来越高,中介机构通过提高项目要求,主动承担资本市场“看门人”角色。

国浩律师事务所集团执委兼资本市场专业委员会主任刘维说,IPO方面的新动态,主要是对企业规范运作要求从严了。那么相应的,律所在做IPO项目时,更要注重企业规范性要求。对财务数据真实性,也是一个关注重点。律所加强了对一些与财务相关情况的独立调查,如关联方、关联交易、重大合同真实性等。

“我们现在更重视相关项目质量,包括内核风控要求也提高了,在IPO项目沟通上也把风控要求前置了。”刘维说。

除加强立项审核,一些中介机构还在业务模式上进行创新。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近期推出业内第一次财税证券律师培训,邀请国内一线顶级财税从业人员作为主讲。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段爱群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所谓财税证券律师,就是在传统证券相关法律基础上,还要求律师掌握更多财税知识。

“这样,我们不仅可在法律上做到勤勉尽责,还可在财务和法律、税务和法律交叉领域和其它中介机构形成交叉复核。”段爱群表示,这样的做法可提高中介机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可更好为客户服务,也更有利于承担起资本市场“看门人”角色。

前述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我们现在接触拟上市企业的时候就会提出一些建议,告诉他们上市不是免费的午餐,必须重视财务规范和现金流管理,从起步阶段就把‘看门人’的任务做足。”

在魏其芳看来,审核从严会倒逼投行未来挑选优质IPO标的,对尽职调查的深度和广度要求更高,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未来应更多关注市场空间大的新经济领域企业,同时在财务合规、合法经营方面有潜质的企业。

魏其芳说:“以前抱着闯关试一试心态的企业会望而却步,投行在合规、风控、内核等方面要求都会从严。后续也不排除一些企业转而寻求并购重组或海外上市方式登陆资本市场”。(实习记者 孙翔峰 陈健)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