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经济观察 >> 2014:货币供应“紧平衡”将成常 >> 阅读

2014:货币供应“紧平衡”将成常态

2014-02-13 06:56 作者:罗兰 汪洁 来源:半月谈网综合 编辑:lh
分享到:

春节刚过,市场上流动性紧张又现端倪。上周五,国债1天、7天和14天期限回购利率集体上涨,市场恐慌资金紧张的情绪再起。对此,央行似乎早有预见,在日前发布的《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将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专家分析,“保持适度流动性”意味着今后央行货币供应既不会大开闸门放水,也不会紧缩以致闹“钱荒”。未来市场流动性将处于合理区间。

资金在银行间空转

近一年来,银行不时犯一下“钱紧”病。去年曾发生过两次流动性紧张事件。今年2月7日,春节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节前回落的货币市场回购利率再次蹿升。2月 10日,节后第二个交易日,银行间资金利率仍处高位。

“钱紧”事件频现,央行在最新报告中认为,“各类融资活动越活跃,就越是会消耗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从而导致对流动性(基础货币)的需求上升。”“从更为宏观和整体的视角看,反映了过快增长的流动性需求与适度供给之间的‘冲突’。”

众所周知,中国货币供应量大,M2(广义货币供应)远远高于GDP总量,按道理,不应该出现钱紧和利率上升的情况。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谢太峰对记者分析说,一个原因是银行同业资产占比高,大量钱在银行间空转,没进入实体经济。

同业拆借本是解决头寸问题的,不是为盈利,而现在成为银行盈利的场所,炒高了利率,还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另一个原因是,过去银行大铺摊子,投入很多项目,现在这些项目需要继续投入,所以也对资金有很大需求。

开闸放水无益经济

流动性紧张时,市场总是冀望于央行开闸放水。但一段时间以来,央行并没有如此操作,只是采用一些调节工具释放一定的流动性。

“央行已经认识到加大货币供应的严重后果”,谢太峰说,中国货币供应远超美国,美国供应1美元能拉动1.5美元的GDP,而中国供应1元人民币只能拉动0.5元人民币的GDP。无节制供应货币将产生严重后果,比如通胀压力加大,大量钱进入产能过剩行业和地方融资平台,形成银行不良资产,致使银行体系出现问题。

谢太峰强调说:“货币供应高于GDP的国家都会出现危机。如果我国货币供应再开闸放水,无异于火上浇油。”

“多年以来(至少在2006年-2012年间),央行一直认为商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总体较为宽裕,由此导致商业银行对央行的调控不够敏感。而自2013年6月的‘钱紧’之后,央行终于实现了其期望已久的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紧平衡。这种状态得之不易,央行不会轻易放弃。”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

对于2014年流动性大方向,央行明确表示,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持适度的流动性。业内人士判断,这说明将来不会出现“钱紧”情况。“‘保持适度流动性’作为货币政策调控思路出现属于新提法,这其中隐含着货币政策放松的意味。”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高说。

而鲁政委则认为,2014年流动性“紧平衡”将成常态。

鼓励资金投放实体

对于下一阶段的调控,央行报告称,今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央行还表示,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继续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继续根据国际收支和流动性供需形势,合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短期流动性调节等工具组合,管理和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加强与市场和公众沟通,稳定预期,促进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同时,引导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做好各时点的流动性安排,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央行强调。

鲁政委认为,流动性“紧平衡”也容易酿成不必要、难以预计的风险,因此,央行“紧平衡”策略需始终与保持市场稳定预期的操作如影随形。

“货币供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钱紧问题,要靠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信贷结构来解决”,谢太峰认为,要鼓励银行把资金投放到实体经济,要改变靠投资而非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同时,还要把“三公”消费压下来的钱转到老百姓身上以扩大内需。(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罗兰)

资金需求偏紧 银行理财收益仍“有利可图”

过去的一年,中国的理财产品市场火爆,收益率整体呈现出节节走高的趋势,直至2014年春节过后才小幅回落。展望2014年,多名专家表示,预计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整体货币需求面偏紧,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走势与2013年相比保守估计不会有太大变动,即使下滑也不会幅度太大。

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先抑后扬 连续6个月走高

过去的一年,理财产品在数量上较上一年有较大的发展,截止到2月1日,全国商业银行共发行45825款理财产品,较2012年上升56.2%。

据新华社网2月1日报道,金融分析机构银率网发布的数据显示,这些理财产品从理财产品的到期情况来看,2013年到期的理财产品为41643款,其中披露到期实际收益率的产品为28708款,披露率为68.9%。在披露到期收益率的产品中,达到预期收益率的产品为28535款,达标率为99.4%。

数据显示,分币种来看,本外币理财产品发行冷热不均。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量同比上升63.3%,外币理财产品发行量持续萎缩,同比降26.6%。分期限类型来看,除一个月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和一年以上的长期理财产品发行量较去年涨幅略低外,其他期限理财产品的同比涨幅均超五成。

从发行主体来看,各类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均上升,同比涨幅最大的是国有银行。而从总发行量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产品数量以绝对优势位居首位,国有商业银行发行量位居第二,后起之秀的城市商业银行位居第三。

从预期收益率来看,2013年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走势先抑后扬,尤其是下半年,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连续六个月走高。外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上半年持续低位徘徊,年底也出现小幅走高,但总体平均预期收益率水平较人民币理财产品相差甚远。

此前有银率网分析师指出,与2012年相比,2013年各类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涨幅最大的是外资银行,其次为国有商业银行。

春节期间理财市场火爆 节后高收益率产品难觅踪影

2014年春节期间,理财市场火爆,收益率突破6%的理财产品达到105款,占总发行量的41.34%。节后,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整体较2013年年底有所下滑,但收益回落较小。近期各家银行新发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中,收益率基本保持在5%-6%,超过7%的难觅踪影。

供职于北京一家事业单位的贾女士对记者表示,她于2013年年末购买了一家银行的理财产品。虽然这家银行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并不高,但她表示,由于年前正好发年终奖了,暂时也不动用那笔钱,所以用来买理财产品,“我一个月后才动用这笔钱,买理财产品比放在银行收获活期利率更划算”。

与贾女士有相同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数。据了解,一方面,春节期间年终奖和压岁钱让市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另一方面银行方面也趁机通过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争取更多的客户资源。

据金牛理财网统计数据显示,春节期间(2014年1月30日-2014年2月7日)银行在售的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79%,预期收益率破5%的理财产品占总发行量的93.70%;收益率突破6%的理财产品达到105款,占总发行量的41.34%。

另据银率网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1月23日,在售或预售的春节专属理财产品共计8款。

进入2014年1月份银行“年关”过后,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小幅回落,但是市场上仍不乏预期收益率超过5%、甚至破6%的高收益产品。10日,记者查询银率网发现,多款北京在售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与春节前相比变化不大,少数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低于5%以下,大部分银行发行的产品收益率保持在5%-6%之间。

预判2014年收益率不会大幅下滑 个人要增强风险意识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走势主要取决于市场资金面的情况。多名专家对记者表示,由于我国今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整体资金需求面偏紧,因此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与去年相比,即使不上涨,也不会下滑得比较厉害。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时着重要衡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

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证券期货研究所副所长郭田勇博士对记者表示,由于今年我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收益率还会保持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

他认为,我国目前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从货币层面不会出现货币过于宽松的情况,还需要保持一个适度的货币供应量,理财产品在这种大背景下,收益率即使下降,也不会降太多。此外他认为利率市场化在年内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对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很难说有什么影响。

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尹中立对记者表示,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走势情况不完全取决于货币市场,因为市场是由政策导致的。今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跟国家的政策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影子银行监管和保证经济适度增长方面的政策。

尹中立分析,国家今年一方面要控制影子银行的膨胀,另一方面要兼顾经济发展的速度。如果影子银行监管力度不严,其与以前一样继续膨胀,那么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对会走高,反之如果加大打击力度,收益率会走低。“但从目前经济运行情况看,下行压力比较大,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关于清理影子银行收缩的力度不一定像预期的那么大,因为要兼顾到保增长和化解风险要综合平衡。”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虽然很难预测今年的形势,但理财产品作为获取资金的渠道,随着2014年资金需求面整体偏紧,其收益率至少不会下滑得太厉害。

“收益率看似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总体还是有保障的,一方面是竞争的加剧,包括银行内部和外部的竞争。”另一方面,今年的货币政策强调持续、稳定性,目前相对来看银行的金融流动性不是很宽裕,对收益率有支撑作用,即使下滑也不会下滑得太厉害。

此外,据《北京青年报》2月3日报道,银率网分析师认为,如若市场资金面依然偏紧,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将很难回落。鉴于存贷款考核要求,银行逢月末、季末都会冲时点,利用高收益理财产品揽储,因此逢月末、季末、年末等关键时点,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仍会出现短期冲高。

另外,尹中立建议,对于个人投资而言,能买到保本、预期比较高的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比较好,但主要是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来定。

曾刚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增强风险意识,衡量自己的资金总量、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吻合度等各个方面。银行方面,要加大对产品的推荐和风险说明力度。(中国新闻网,记者 汪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