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地位抬升世界重心北移
海上运输根据不同的货物类型,可分为油轮运输、散货运输和集装箱运输三大类。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室主任张侠研究员分析,北极航道开通以后,我国航运企业对航道运输预计最主要的需求是集装箱运输。
他认为,北极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开发成本、环境成本都比较高。中短期,将不会形成较大的贸易货流。由于整个北极地区人口非常少(约1000万),居住在约8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区域内,本身难以形成成规模的消费市场,因此以北极为目的地的运输量也不会很大。
在油气运输方面,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原油可能会优先选择接近中国东北地区的油气产区,因此选择陆上管线输送机会比较大。但对于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市场,选择北极航道运输的机会较大。近年来,东北航道能源产品货运量已超过70%。
亚洲到欧洲、亚洲到北美的传统航线,是连接亚洲制造中心和欧洲、北美消费中心通道,也是世界贸易最集中、规模最大的集装箱运输航线。由于水深和狭窄的原因,巴拿马和苏伊士海峡已经日益成为这两条传统航线的交通瓶颈,排队的时间成本逐年增加。由于北半球世界集装箱运量增加比较快,北极航道一旦开通,将有效缓解传统运河航线的压力,打破运河航线的垄断地位。
根据北极贸易、油气开发以及远东-西北欧、远东-北美东部当前海运货量的状况,张侠分析未来北极航道主要货物类型和规模的最大理想值为:1、从俄罗斯、北欧北极地区到远东的液化天然气单向贸易流,到2030年最大可达1000万吨;2、从远东到欧美的集装箱货物双向贸易流,到2030年最大值可达到1743万TEU,相当于2011年传统运河航线的85%。
“近中期,东北航道的天然气运输占据主要地位,但在中国经济继续稳步增长的背景下,对北极航道更大的运输需求将主要是集装箱运输。”张侠说,“未来北极航道的商业性开发潜力巨大,并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存在竞争关系。如果北极航道成为一条全季节航道,与传统运河航线的市场竞争结果必然是均分集装箱货运量。”
江南社会学院陆俊元教授认为,北极航道一旦开通,北极地区内部增加了贯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交通动脉”,必将加强北极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北极区域的一体化程度,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将会得到整体提升。新航线还将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催生一些新的居民点,促进现有港口、城市规模壮大,北极地区人口将随之增加,航线经过的国家在世界上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也将随之增强。
同时,北极航道开通还将直接改变原有的世界海洋航运格局。现有的环球海洋运输线位于地球的南北居中位置,这根“世界运输大动脉”串起了一系列战略要地和世界热点,从马六甲海峡—北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加勒比—巴拿马运河—东南亚,形成了众多战略热点和兵家必争之地。北极新航线一旦开通,将分散一部分原有航道的贸易货物,降低原全球航运线的分量和地位,航线所在国的影响和地位也将随之降低。地球中路战略地位下降,北极地区战略地位抬升,这种对比变化将会导致世界重心向北方偏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世界格局。
北极气候变化超科学家预期
北极地区犹如一只巨大的“冷凝器”,调节着全球气候。北极地区通常是指北纬66度33分北极圈以北的广袤区域,面积2100万平方公里,由陆地、岛屿和海洋组成,其中,北冰洋面积1300万平方公里。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北极地区气候系统的各圈层都发生了近400年来最快速的变化,甚至超过了科学家预期。
国际科学界将发生在北极错综复杂的环境变化称为“尤娜谜(Unaami)”,Unaami一词在因纽特语中意为“明天”,表达了全世界科学家对北极气候环境变化不可预知、不可控制、谜一样的“明天”的担心。
据中国海洋大学赵进平教授介绍,“尤娜谜”现象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北极陆地地面气温持续升高。1976年以来,北极广大陆地地区每十年变暖0.5摄氏度,某些地区升温达五摄氏度,幅度之高堪称全球之最。
二、北冰洋海冰覆盖减少。北冰洋海冰在各个季节都退缩,夏季尤为明显。海冰的年平均面积每十年减少2.9%,厚度每十年减少3-5%。海冰的变化改变了大气与海洋表面的辐射和热交换通量,进而影响区域和全球气候。
三、格陵兰冰盖边缘消融。尽管格陵兰岛中部高原地带由于降水增多而导致冰盖增厚,但南部边缘的冰盖消融十分显著,且南部冰盖消融的速度超过了中部冰盖增厚的速度。
四、大陆雪盖和冻土覆盖面积减少,冻土消融,冻土带北移,常年冻土层、季节性冻土和河湖冰减少。
五、淡水径流、雨量和融雪增加,降低了北冰洋海上盐度,对世界大洋的深层水循环产生影响。
六、波弗特海海洋盐度减少。由于海冰融化,导致低盐度的淡水输出通量增加、海上盐度降低、高密度水输出少,靠近美国阿拉斯加东北岸和加拿大西北岸的波弗特海的表层海水盐度降低。
七、海上增温。北欧和俄罗斯北极地区海表面温度上升,大西洋水流入范围扩大,部分海域中层水温增高一摄氏度。
八、北极气压下降。北极极地涡旋加强,海平面气压降低,风场涡度增强,大尺度的热量、湿度经向通量增加,以北极为中心的北半球大气环流(北极涛动)系统已经成为大气变化的基本模态,北极涛动指数变化引起中、高纬度降水量和分布的变化。
根据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未来100年还将继续升温,北极在未来80年中将增温3℃。这一升温幅度足以给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变化。(记者 张建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