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环球看点 >> 中国科研加速融入全球化进程 >> 阅读

中国科研加速融入全球化进程

2010-06-19 19:31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134261
分享到:

在合作中发展壮大自我

谈到与中国的合作,巴斯德研究所所长多特里说,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理念是将法国研究机构的文化、风格和运营模式引入中国,中西结合,充满国际化氛围,同时带有鲜明的“巴斯德特色”。如今,研究所已在中国扎根并且运行良好,它的下一步发展目标是在实验成果与工业生产之间搭建桥梁。

多特里认为,中国文化悠久、人才众多,她每次到访上海,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勃勃生机。她认为,中国在疫苗研发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拥有一批出色的研究团队,双方在将近6年的合作中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比如在禽流感和非典等方面。目前该研究所正在从事肝炎方面的研究,以及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疫苗研究。此外,研究所在培训人才方面也是成绩斐然,尤其是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研究所不仅提供理论课程,还进行实践培训,使不少中国青年学者迅速成长。

周琪说,在干细胞研究领域,中国正是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从国外大批引进人才,同时建立起自己的人才平台,从而在人才建设、特别是团队组织上取得了优势。他指出,借助国外资源,发展以我为主的项目,在双赢的基础上逐步起到主导作用,这正是中国科研发展的方向。

勇于贡献中国智慧

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速,中国科研工作者正在显示出应对全球科研挑战的勇气和智慧。

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HPP)是继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又一项大规模的国际科技工程。作为该计划的首批行动计划之一,中国科学家于2004年发起并领导了“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领导执行重大国际科技协作计划。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热核反应堆全球计划、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计划等国际超大型项目。

“世界所面临的挑战需要各种不同的智慧来共同应对。”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伊恩•莱斯利前不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科技合作是科技发展的一大趋势。“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从经济增长中获得科技进步会更容易些”,莱斯利说,中国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的低碳能源大学联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将这些高校的智力资源集合到一起,共同应对一个全球性问题——气候变化。

随着国际科技合作的深入,中国科技在国际科技进步中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全球知名金融信息提供商汤姆森—路透集团去年11月发布报告称,中国研究人员目前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报告说,中国科研论文来自材料科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多个领域,中国对创新的专注将产生深远影响。

成果惠及世界人民

通过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已不局限于提供巨大市场和工厂,它正以涉及水稻栽培、科研卫星发射、通讯网络建设等众多领域的科研成果切实惠及世界人民。

以航天卫星合作为例。巴西航天局卫星、实用和开发部门的负责人蒂尔索•维莱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巴中地球资源卫星项目是发展中国家科研合作的典范,“我们从1988年开始合作,制造出3颗地球资源卫星,目前仍有两颗在轨运行”。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提供的数据惠及农业、国土、测绘、灾害和环境监测等行业,为中巴两国乃至其他多国提供了优质服务,被誉为造福人类的“百家星”。无论是在巴西亚马孙地区的丛林砍伐治理还是中国汶川地震的救灾工作中,卫星发回的图片和数据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中巴两国还向非洲国家免费提供卫星发回的数据和图像。它创造了发展中国家成功实现高科技合作的范例。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