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党群教育实践活动 >> 最新报道 >> 钦州:暖民心的“临时党支部” >> 阅读

钦州:暖民心的“临时党支部”

2013-08-26 06:32 作者:熊红明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lh
分享到:

随着北部湾开放开发加快,位于北部湾经济核心区域的广西钦州正处于大开发、大征地、大建设的关键时期。随着钦州保税港区、中国—马来西亚产业园区等一系列国家重大项目落户钦州,征地拆迁催生了大量失地农民和失海渔民。

为了有效保障这些农民和渔民的权益,近年来钦州市积极探索“临时党支部”模式。“临时党支部”一般都组建在重大项目工地,成员囊括党政干部、项目业主高管和当地渔民农民党员,这些“临时党支部”有效维护了所在地的农民和渔民的合法权益。

做群众利益的守护者

2011年4月,通往中马钦州产业园的干道——丹寮大街启动建设,该项目需要征地700多亩,涉及拆迁52户。为此,项目“临时党支部”多次召开会议,广泛邀请群众参与讨论,决定先从被征地群众的安置房抓起。

临时安置房面朝大海,环境优美,各项配套设施齐全。搬进临时安置房,拆迁户刘永佳说:“想不到临时安置房也建得这么好,这下我们放心了。就算永久住在这儿,也很不错啊!”

“在‘临时党支部’党员干部的征地拆迁理念里,没有‘钉子户’一说,关键是要保障群众利益,为群众着想。”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常务副主任黄洲说。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临时党支部”也起到了规范依法征拆,避免强制征拆的作用。为了保障被征地群众的利益,在征地拆迁补偿方面,“临时党支部”主张向群众倾斜的原则,相关部门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政策,又努力寻求政策法规与群众利益的平衡点和对接点,实行“就高不就低”“从宽不从紧”的征地拆迁政策,对部分补偿标准还适当上靠,使拆迁户多受益。“临时党支部”还组建由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的监督组,监督检查依法征地拆迁以及补偿经费发放到位的情况。

做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长期在征拆一线工作,‘临时党支部’的同志最熟悉群众情况,通过党员与群众结对子,‘临时党支部’长期帮助征拆户群众解决各种实际困难。”钦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唐云舒说,3年来,钦州各建设项目“临时党支部”先后与拆迁群众结成帮扶对子356个,办好事465件,解决各种困难问题532个,“临时党支部”成为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钦州金鼓社区二组村民梁和妹患有尿毒症,每周要做4次透析治疗,平均每个月需要支付医疗费8000多元。这对于一个月收入只有6000元的六口之家来说,仿佛一座大山重重压在家庭成员的心头。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征地工作“临时党支部”在走访群众时得知梁和妹的情况后,积极为她申请了大病救助,还帮她加入了新农合,使她的医药费报销额达到90%以上。此外,“临时党支部”还帮她申请了每月200元的生活困难补助,并将其纳入低保户。在“临时党支部”的帮助下,接受正常治疗的梁和妹如今病情稳定,心情开朗,每天晚上还参加社区组织的跳舞锻炼。

据悉,2009年以来,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项目“临时党支部”落实低保和生活困难补助7009人,实施大病救助65人。

对此,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陈润良说,“临时党支部”在项目建设中发挥了群众“贴心人”作用,在征地拆迁一线成为干群关系的“粘合剂”,使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充分吸取了群众意见,既维护了群众利益,又推动了项目建设。

“临时党支部”作用不临时

建设项目落地了,失去土地的农民今后如何发展?钦州市要求“临时党支部”必须发挥长效作用,做到“项目用地征下来,建设项目搞上去,失地群众富起来”。

因钦州港和石化产业园开发建设需要,钦州港水井坑社区大部分水田、坡地、山岭被列入项目征拆范围。3年来,钦州石化产业园项目“临时党支部”积极协调落户企业优先照顾安排适合社区农民的就业岗位,为此他们先后帮助安排了1591名农民进入石化产业园内企业就业。

“为群众找出路,让群众失地后还能发展能致富,是‘临时党支部’的重要任务。”该项目“临时党支部”成员、水井坑社区党支部书记秦秉坤表示,政府征收土地不能“征了地就拍屁股走人”,让失地群众实现二次创业更重要。

在“临时党支部”的协调帮助下,水井坑社区群众用征地补偿款购买推土机、运泥车等工程机械,联合组建工程施工队,协调项目业主把工程优先承包给社区工程施工队。如今,水井坑社区共有施工机械100多台套,从业人员532人,年总收入达3000多万元。

“在项目工地组建‘临时党支部’的做法一举多得,保障了群众的利益,树立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推动了发展。‘临时党支部’建立了新型干群关系的新模式,值得借鉴。”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志勇说。(记者 熊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