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党群教育实践活动 >> 最新报道 >> 干群关系:新时期 新挑战 >> 阅读

干群关系:新时期 新挑战

2013-06-28 12:36 作者:谭剑 梁娟 叶建平 晏国政 朱国亮 张钦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lh
分享到:

 

编者按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6月1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他强调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近日,本刊记者深入苏湘陕甘川等11个省区市,围绕新时期的干群关系,以及如何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展开调研。

新时期干群关系面临新挑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创新群众工作,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然而,随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出现,新时期群众工作也面临诸多新挑战。基层干部群众认为,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宛如一场“及时雨”,将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干群关系“喜”与“忧”

四川宜宾市高县羊田乡中心村村民过去主要靠种茶为生,由于没有技术、没有销路,每亩茶园收入仅三四千元。2010年,县里开始实施党员干部联村包户,帮助老百姓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带动地方产业升级。如今,经过近3年的努力,通过茶种升级,茶园套种梨树、花卉苗木等方式,村民的茶园每亩收入已逾万元。

不久前,本刊记者来到了中心村。在茶园里,见乡干部石摇聪正在帮村民黄训明安装太阳能杀虫灯。“石摇聪是联系我们村的乡干部。我的太阳能杀虫灯灯管前几天突然坏了,跑了几个地方都没买到。今天上午,试着给石摇聪打了个电话,没想到,她没过多久就把灯管送来了。”黄训明说。

中心村的变化,是全国各地开展的形式多样的“干部下基层”活动的缩影。近年来,各地纷纷要求干部下基层听民声、解民忧,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许多地方还探索建立了长效机制。

打破了长期存在的“代民作主”的思维惯性,一些地区还在落实群众路线的过程中,通过设立议事会、开展风险评估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化解了许多基层矛盾纠纷。

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发源地”四川遂宁市,当地已对500多项重大决策进行风险评估,其中船山区和润特种玻璃项目、大英县广东鑫亚公司投资电池生产项目等25项决策经评估被否决。

谈起当前的干群关系,党建专家普遍认为,当前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总体是好的,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群众得实惠、干部受教育的目的,但新时期干群关系仍面临一些新问题,形势并不容乐观。

“宁愿得罪一百群众,不愿得罪一个领导”“人到心不到,身到情不入”“与新社会群体说不上话,与困难群众讲不进话,与年轻人群对不上话”……本刊记者在基层走访时,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常常引用类似的民间俗言俗语和顺口溜来形容干群关系。这些俗言俗语有的是民众的讽刺,有的是基层干部的自嘲,但都折射出了当前群众工作的难点与困境。

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时指出,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祝灵君说,过去谈到干群关系,常常用“鱼水关系”来形容,而如今大家有时用“蛙水关系”来描述,甚至用“水煮鱼”来比喻,这说明我们在走群众路线时仍然存在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现象。

“忧”字背后的新挑战

收入分配不公加剧社会矛盾、一些惠民政策落实中“费力不讨好”、少数干部不良形象不时见诸网络……基层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新时期干群关系面临新挑战,需要提高警惕。

一是收入分配不公侵蚀干群关系。

许多基层群众和专家学者在接受采访时反映,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屁股决定腰包”的怪现象。一些人群收入高靠的不是聪明才智和勤奋劳动,而是“行业”和“身份”。如果能“抢”到电力、电信、石油、金融、烟草等行业的入门券,或是“抢”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身份,就等于进了高收入、高福利的保险箱。近年来,一些国企老总的高收入和部分公务员的高福利曝光后,常常引发网民热议,也进一步说明了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正持续影响着干群关系,触动着老百姓敏感的神经。

二是干部作风漂浮引发群众不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原本可以密切干群关系的惠民政策,在实施中却出现“费力不讨好”的现象。在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宝塔区,近年来根据有关部门的安排,当地在农村建设班车“便民招呼站”,要求每个村建一个,投资两万元,不足的地方配套。但有的村一天只有一两趟班车经过,招呼站成了摆设。当地老百姓说,修那么多没用的招呼站还不如多办点实事。

缺乏调查研究导致的决策不接地气,是惠民政策“不讨好”的重要原因。“现在还有一种不良倾向,就是基层与其上一层缺乏互信。”井冈山干部学院教研部副主任程吉生教授等专家认为,一旦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了问题,不是坐下来理性地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而是习惯性地相互指责。基层干部埋怨政策脱离实际,上级部门责备基层执行不力。

此外,一些“作秀式”亲民行为也引发群众反感。记者在湖南省长沙市暗访调研时就发现,有的干部明明人在城里,名字却赫然出现在数十公里外联点驻村的签到本上;厚厚三本“民情笔记”,全由基层干部代写。一些地方“干部下基层”工作落实不到位,停留在“向民情日记要实情”“向村社干部要口碑”的阶段。

三是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带来挑战。

许多基层干部坦言,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民进城,此类流动群体成为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薄弱环节,一些地方甚至连流动人群中党员的情况都无法掌握,群众工作出现“盲点”。

另外,随着手机、互联网的普及运用,涉及干群关系的一些事件经过网络“放大”,进一步影响干群关系。成都市委党校教授刘益飞说,网络已成为普通群众获取信息、表达诉求、进行监督的重要渠道。从曝光“公车扫墓”到接连出现的少数干部“丑闻”事件,网络的舆论监督力量日趋强大,这点值得肯定。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网络的“放大”效应,干部队伍形象也因个别干部的不良行为而被“标签化”,引发“形象危机”。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中心新近发布的《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也认为,新媒体时代随着信息传播速度和广度的变化,官员形象、政府形象维护面临巨大挑战。

同时,面对网络化的新情况,一些干部很难适应,这突出表现在对网络认识不充分,出现了许多不明智做法,直接损害干部形象,如删帖、封堵IP、动用警力抓捕发帖人;官方微博成摆设,群众诉求“神回复”等。

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对党的十八大部署的具体落实。同时,开展这次活动也非常紧迫、非常必要。当前,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出现了脱离群众的现象,任其发展下去,党就会渐渐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余爱水说。

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说,中央作出八项规定以来,取得了明显效果,得到了各方认可。但这仅仅是开始,怎样让八项规定得到更广泛深入落实,形成具体有效的制度,以解决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需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总结探索。

广大基层干部对即将到来的教育实践活动也提出了建议。四川省开展的一项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调查显示,有超过70%的干部认为,活动应防止“搞形式、走过场”。

本刊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基层干部的三种心态值得警惕和关注。一是“走着看”的应付心态。活动还没有开展起来,就有一些干部表示“又要写材料了,想起就头痛”,还有的党员干部准备将以往活动的剖析材料改一改再用。二是教育群众的心态。一些基层干部认为,更要接受教育的是群众而不是干部,还有人提出现在干部难当都是因为群众“不懂感恩”。三是担心个别不良干部违背教育实践活动的初衷,借活动之机给人“乱戴帽子”,穿小鞋,把整风变成整人。

对此,受访的专家和基层党员干部认为,要让教育实践活动真正发挥实效,一是应通过建章立制,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实现长效化、常态化;二是开门搞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把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选拔任用更多地交给群众来检验评价。

受访专家和基层干部们认为,对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评价,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以实绩说话、让群众打分”。四川省盐源县委书记周乃祥说,老百姓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应成为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标准。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