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教育 >> 校园 >> 校园话题 >> 奥数杯赛真取消,孩子能否真减负 >> 阅读

奥数杯赛真取消,孩子能否真减负

2017-03-15 10:02 作者:仇逸 吴振东 潘旭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王静
分享到:

2015年5月9日,在上海市一民办小学门口,小朋友和家长参加完招生面谈,走出学校 刘颖 摄

开学已两周,上海多个热门奥数比赛或停办或更名的重磅消息影响仍在持续。此举在为过热的奥数热降温的同时,能否真正缓解家长对于“幼升小”“小升初”的普遍焦虑,真正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奥数是否还要学?应该怎么学?

小机灵杯、中环杯、亚太杯、走美杯在上海素有奥数“四大杯赛”之称,影响力巨大,带动了庞大的培训市场。今年2月14日,小机灵杯竞赛活动组委会表示:2017年将不再举办“小机灵”杯数学竞赛活动。上海四季教育培训有限公司的最新公告显示,公司将不再协办上海地区2017年第28届“亚太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邀请赛”新加坡第一回合及第二回合比赛,2月19日的比赛更名为“52数学能力测评(亚太杯)”。上海青少年思维能力训练活动组委会表示,将不再举办2017年第18届中环杯思维能力训练活动,3月11日的本届后续活动将更名为“思维100测评(中环杯)”。

杯赛“巨变”作为一个风向标,引发许多家长对于奥数的冷静思考。“希望能给奥数热降降温,让奥数竞赛成为一小部分孩子的小众活动,而不是如今的集体补习。”某育儿论坛上一位家长网友说。

有家长反映,学生学习奥数是全家之累,由于题目难度大,很多年轻父母轮番上阵。“孩子连钝角三角形的高都不会画,就要去解几何题,违背了孩子成长规律。”一位王姓家长告诉记者,“如今感觉心中的压力轻了一些,我们今年也不准备给孩子学了,孩子学起来太累。”

也有家长听说停办消息后表示,并不打算给孩子退掉奥数课。“哪怕不考了,学着也是有好处的,学习奥数,更多的是拓宽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副教授伍青生曾在2009年、2011年和2013年对400多户小学生家庭进行跟踪调查。调查显示:小学生校外学习奥数课程的比例由一年级时的35.27%,大幅提高到三年级时的68.49%,再提高到五年级时的71.25%;受访学生每周花在奥数课程的时间平均在9到10小时。

禁奥会否催生其他竞赛?

奥数竞赛取消了,是否要去学拼音、古文、新概念英语?是否要去考语文、英语、机器人等其他证书?在朋友圈里,半月谈记者不时看到这样的询问。

和奥数证书一样,英语竞赛也一直被沪上家长热捧。虽然上海已经取消了一度火热的英语星级考,然而其他形式的英语考试和培训又悄然兴起。2011年12月,上海市教委宣布撤销“上海市通用外语水平等级考试办公室”并停止相关等级考试业务,并表示坚持不审批小学阶段的学科竞赛项目。然而,3E英语测试又在近年火热起来。据了解,该测试针对中小学生,内容主要为英语口语和听读写,由中国中小学双语教育协会所创,并非竞赛,但会出具相应的英语测评报告,在上海光考点就超过25个。

不少家长相信,尽管竞赛得奖在升学时不加分,但是有证书一定会增加“印象分”。一位家长对记者表示,虽然现在禁止以证书作为“幼升小”“小升初”的敲门砖,但优秀的民办学校通过面谈等途径还是看得出学生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水平。

业内专家表示,部分学校招生和竞赛、证书隐性挂钩,和培训机构有利益联系,招生内容脱离正常教育教学规定,导致了家长的焦虑,却为培训机构拓展市场提供了空间。

新学期,上海市教委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的规范要求,强调民办中小学招生不得利用面谈举行纸笔测试或学科考试,民办中小学面谈全程录音录像,并要将面谈方案上报所在教育主管部门备案,自觉接受监督。上海市教委表示,除了发送协查函外,还将持续对培训机构上课和杯赛比赛场所等进行调查和监管。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教授吴遵民认为,要真正让竞赛和考试、升学、择校脱钩,否则始终会有竞赛让人趋之若鹜。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风能否真正刹住?

该怎样遏制“择校热”?有调查显示,47.6%的受访者指出要推进教育资源均衡,45.7%的受访者希望严格限制奥数等竞赛与升学挂钩。

教育部不久前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所有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不得通过举办相关培训班或与社会其他教育机构进行合作,提前选拔、特殊培养学生;不得以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或学习等级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建议,依照文件精神,教育管理机构应对学校招生行为和招生过程进行监控,并设立招生举报制度,哪个学校被举报招生与竞赛挂钩并被查实的话,就给予严厉处罚,绝不姑息。但他也表示,明令禁止只是治标的方法,治本之策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真正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优质资源被少部分学校掌握,选拔体系又太过单一的情况下,择校风就很难刹住,学生负担也不会根本上减轻。”吴遵民认为,要从改革中高考制度入手,改变教育评价和人才评价体系。同时,教育培训不应变成高度资本化的盈利性产业,需谨防商业利益绑架学生和家长,甚至扭曲教育的规律。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表示,将标本兼治减轻过重课业负担,并遏制“择校热”:一是抓好招生考试制度的规范和改革;二是整治净化教育培训市场;三是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家校共育,发挥校园的教育主战场、主渠道作用。

有家长反思称,减负从来都不是一道加减法的数学题,即便是减去了作业的量,增加了艺术体育等活动频次,孩子如果不喜欢,依然会感到负担重重。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减负过程中,摒弃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回归育人本原,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由、健康发展,而家庭也不应成为应试教育“第二战场”,应该帮助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使其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半月谈记者 仇逸 吴振东 潘旭)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