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教育 >> 校园 >> 教师园地 >> “青椒”科研新期盼 >> 阅读

“青椒”科研新期盼

2017-01-18 15:13 作者:陈弘毅 孟昭丽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王静
分享到:

被称为“青椒”群体的高校青年教师,已逐步挑大梁。前不久,半月谈记者走访福建多所高校,与多位“青椒”面对面,倾听他们对科研工作的新期盼。

期盼“电子审批”取代“跑路盖章”

2016年7月,《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印发后,颇受青年教师欢迎。但部分受访者表示,在“申报项目”“审批盖章”“跑腿报销”等事宜上,仍需浪费不少精力。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系教授黄欣沂说,申报一个重点科研项目,要填写各类申请书,一份申请书所需准备的表格动辄就要几十页,每份材料还得由各个分管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

黄欣沂建议,鼓励高校在线申报,并运用数字化人才管理系统减少反复填写表格、到各处室盖章。

期盼区别对待不同学科的劳务费比例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尚光一坦言,目前人文社科领域的科研工作回报微薄,与为其所付出的智力、劳动不相符。“课题费中的专家费、劳务费只能支付课题组之外的人,加之目前科研经费报销繁琐,导致一些青年教师科研兴趣不足。”

福建师范大学一些受访教师说,现在申报课题还是难以突破劳务费不超过30%的“业内不成文规定”,否则课题初审都很难通过。按国际惯例,人文、数理等基础学科的劳务支出,往往占科研经费的一半以上,而一些应用性强的工科专业,劳务支出比例则较低。他们建议,应完善经费管理细则,针对不同专业与课题性质确定酬劳比例。

期盼完善职称评价体系

“目前不少高校职称评定规则采用‘评聘结合’方式,一个萝卜一个坑。”尚光一说,“对于岗位职数紧张的学院,即使教师个人达到相关要求,也很难评职称。特别是一些岗位职数严重超编的‘老学院’,青年教师只能漫长等待,彼此互嘲为‘万年讲师’。”

福州大学土木学院教师苏家战建议,各高校学术委员会应完善评定标准,而不是单纯以发表多少论文作为人才评定准绳。尤其是涉及人员评鉴时,对其提交的代表性专业成果,应以学术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鉴结果为准。(半月谈记者 陈弘毅 孟昭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