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2025伊利创意传播大赛获奖作品|智创智能贴标机器“人”

2025-08-27 16:17
来源:半月谈网

“山姆订单又增加了1000单!客户要求2天内送到,咱们现在一天只能产800箱,生产后贴标及校对至少还要3天,根本完不成啊!”酸奶事业部广东工厂会议室内,大家议论纷纷。

积极创新,寻求破题新出路

一直以来,向山姆店提供的每益添产品的贴标采用传统手动贴标方式。在过去,产量少,传统贴标尚可应对,但如今订单量猛增,传统贴标的弊端暴露无遗:耗时长、效率低,成了制约生产效率的最大“拦路虎”。

温韩辉的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工作证边缘,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作为制成工程师,他内心翻涌如潮,过往无数次解决难题的经历告诉他,这场战役没有退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他的大脑飞速运转,思索着破局之策。

温韩辉召集工厂里的技术骨干,大家围坐在车间的工作台旁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务之急是提高贴标效率,效率上去了,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一位工程师率先打破沉默。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呢?”另一个声音充满了期待与迷茫。

温韩辉望着车间的自动喷码设备,设备将日期精准喷印在产品包装上,他的目光突然一亮,心中仿佛有一道闪电划过,灵感瞬间迸发:“如果贴标也可以像自动喷码一样,是不是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一语点醒众人,大家的眼中纷纷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温韩辉说做就做,主动联系供应商,询问定制自动贴标机事宜。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对方表示可以为工厂定制一台自动贴标机,但价格高达4万元,而且从采购到安装调试周期至少需要两个月,根本解不了燃眉之急。

面对困境,大家忧心忡忡,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压抑起来。温韩辉看着同事们沮丧的神情,内心也一阵失落,但他很快就调整好心态。他深知,作为团队的主心骨,必须要带头打破僵局。于是,他深吸一口气,率先打破沉默,声音坚定而有力:“外购这条路走不通了,大家想想,咱们能不能自己动手改造出一台自动贴标机?”

“自己造?这难度可不小啊,我们能行吗?”同事们议论纷纷,脸上写满了担忧和疑虑。温韩辉目光坚定,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说道:“以前改设备,哪次不是从零开始?我们也成功了。现在订单不等人,我们必须试试。”

另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沉思片刻后,说道:“参考现有的自动喷码设备原理,它能精准地把日期喷在产品上,贴标本质上也是类似的精准定位操作,只要解决好技术问题,应该能行得通。”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经过一番深入的探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逐渐梳理出了设计思路,组成贴标机自主设计小组,决心一起自造一台自动贴标机。

大胆改造,屡试屡破难题关

设计支架的那两天,车间的挂钟成了最忠实的见证者。温韩辉带着团队成员,拿着卷尺在车间里来回穿梭,弯腰测量的身影被灯光拉得很长。他们对着20多张草图反复推敲,铅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与设备运转的轰鸣声交织成独特的旋律。当3D打印出的支架模型终于通过承重测试时,有人激动地抱住同伴,温韩辉却只是默默擦掉额头的汗,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有了支架,接着要攻克贴标机送标控制原理这一关键环节。团队成员一头扎进资料的海洋,查阅了近百份国内外相关资料,参考20多种同类型先进设备,结合工厂产品特点,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反复研讨和模拟实验,共开展了30次不同参数设置的模拟,终于确定了一套精准高效的送标控制方案。

方案既定,温韩辉和团队成员依据控制原理认真编写程序代码。为确保每一条指令都准确无误,他们如同细致的雕刻家,对代码进行了20多次的检查和修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当设备成功运转时,新的问题却如不速之客般出现 ——贴标位置不固定。温韩辉皱起眉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但很快便被坚定取代。他和团队迅速开展产品测试,引入色标传感器这一“得力助手”,将其安装在贴标机的关键位置。在测试过程中,他们不断调整位置和灵敏度,通过对标签颜色的精准识别与反馈,终于成功校准了贴标位置,大幅提升了贴标精准度。

温韩辉与团队成员顺利交付产品,他们从岗位实际出发,积极创新,通过自主设计研发自动贴标机,推动设备自动化程度和人员效能的提高,显著提高了贴标的精准度,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据测算,该设备为工厂累计节省约23万元,同时长期效益显著,助力工厂业务更好开展。(伊利集团 吴婉柔 作品说明:2025“AI共创,AI创新”创意传播大赛作品,使用AI协助)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