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2025伊利创意传播大赛获奖作品|敢想敢干 牛粪堆里蹦出个“爱迪生”

2025-08-27 15:11
来源:半月谈网

“老王!快来搭把手!”老张的喊声从隔壁牛舍传来。刘洋跑过去时,看见两个工人正像撒面粉一样挥洒着白灰,汗水和着粉尘在他们脸上画出道道“迷彩”。老张喘着粗气说:“这活简直要命,刚撒完这边,下午那边又返潮了。”一阵风吹来,白灰扑了质量技术助理经理刘洋满脸,呛得他直打喷嚏。

刘洋深知这个环保项目的痛点所在,牧场采用牛粪发酵垫料,这种环保又经济的做法本是一举两得——既能处理牛粪,又能为奶牛提供卧床。然而,牛粪垫料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水分无法快速蒸发,导致卧床湿度过高。湿度一旦超过60%,会促进垫料中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等的繁殖,进而导致乳房炎等疾病,影响牛奶的卫生质量和产量,还可能引发奶牛的蹄病;同时湿垫料板结变硬,奶牛不愿躺卧,影响休息和消化,降低产奶量和乳脂率。

为了保障奶牛健康和牛奶品质,只能靠人工撒白灰降湿,不仅粉尘大、劳动强度高,且效果短暂。

这种低效又辛苦的方式,让刘洋和牧场人员头疼不已,也让他萌生了改进的念头……

设备间里的“疯狂实验”

这天,刘洋路过田间,看见拖拉机拖着爬犁耕地,后头的施肥装置正往翻松的土里撒肥料。他猛地一拍大腿:“这不就成了!要是把卧床翻松的耙子和撒白灰的机器拼一块儿,边翻边撒,省时又省力!”

他扭头就往车库冲,路上差点被自己绊个跟头。老张在后头喊:“咋啦?见着宝了?”刘洋头也不回地嚷:“比宝还金贵——做个自动翻撒一体机!用液压马达驱动螺旋输送,把翻耙深度控制在15公分,正好能打开发酵层又不伤垫料基床!咱的‘卧床’有救啦!”

接下来的半个月,设备间变成了“战场”。生锈的螺旋输送机、淘汰的液压泵、甚至厨房里的面粉筛子都成了他的“试验品”。深夜的车库里,电焊的火花像萤火虫般闪烁,刘洋脸上汗水混着机油,正对着手机视频学习液压原理。他要把拖拉机输出的转动力,通过齿轮箱降速后同时驱动翻耙辊和送料螺杆,还得确保撒下的白灰量能均匀覆盖。

“你比那奶牛反刍还忙活!”老张递来扳手时抱怨道。刘洋头也不抬地调整着筛网倾角:“等成了你就知道,这台机器40分钟能干完两个壮劳力5小时的活。我算过了,封闭式输送不仅能让粉尘浓度降低,白灰利用率还能提高65%。”

“白龙马”喷出的第一场雪

试机那天,整个牧场的工人都围了过来。刘洋颤抖着按下启动钮,改装后的拖拉机发出欢快的轰鸣。刹那间,洁白的白灰像初雪般均匀飘落,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老张瞪大了眼睛:“神了!这比我家老婆子筛面粉还匀称!以前我们4个人轮班,每天要弯腰300多次。撒完整个牛舍,腰都直不起来,鼻孔里堵的灰都擤不干净,这可帮我们大忙了。”

更神奇的是牛群的反应。一向怕生的“大花”竟然踱步过来,好奇地嗅着还在发热的机器,然后——扑通一声卧在了刚处理好的干燥垫料上,满足地打了个响鼻。

创新涟漪

如今,这台被牧场员工戏称为“白龙马”的改装设备,每天清晨都会准时“出征”。它走过的牛舍,牛粪垫料干燥松软得像刚出炉的面包。奶牛们卧在上面悠闲反刍,产奶量节节攀升。而刘洋的创新故事,就像他喷洒的白灰一样,在牧场的每个角落播下了改变的种子——年轻工人们开始琢磨用无人机监测草场,会计大姐设计起了智能表格......

每当有人夸赞他的发明,腼腆的刘洋总是搓着粗糙的大手憨笑:“咱就是想让奶牛睡个踏实觉。”晨光中,他望向牛舍的眼神温柔得像在看自己的孩子。那里,上千头奶牛正卧在干爽的“席梦思”上,做着香甜的梦。而它们饱满的乳房里,正酝酿着这个清晨最新鲜的牛奶——那是刘洋和伙伴们用匠心守护的味道。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牧场的难题本没有解法,敢想敢干的人多了,牛粪也能变成金。”刘洋用一台拼凑的机器证明——真正的创新不在高精尖的实验室,而在那些沾满泥土的双手里,在那些为生活痛点较劲的日夜里。(伊利集团 宋杨 作品说明:2025“AI共创,AI创新”创意传播大赛作品,使用AI协助)

责任编辑:王亚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