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科技 >> 探访智能养殖 >> 阅读

探访智能养殖

2017-07-05 08:29 作者:陈弘毅 林超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郑雪婧
分享到:

得益于科技的进步,传统养殖业正在发生巨变,智能养殖崭露头角,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近日,半月谈记者奔赴福建,对当地智能养殖项目进行了实地探访。记者发现,智能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解放了劳动力,还使产品品质得到稳步提升,为现代养殖业带来一系列新奇变化。然而,受限于前期投入的高成本,智能养殖尚面临推广瓶颈。

解放人力的“智能养鸡场”

在福建省福州市北郊的一块试验田里,与城市的繁华一墙之隔,有两座占地700平方米、外形像是巨大的圆顶吐司面包的建筑特别吸引人——这是中以示范农场的智能鸡舍。

在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者看来,这代表了养殖业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智能养殖。

走进室内,闻不到通常鸡舍里的异味。每个鸡舍里都养着约1.2万只海兰褐蛋鸡,它们过着“朝五晚九、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早上5点,这些鸡都会被红白两色的灯光准时“叫”醒。为了模拟自然的天亮过程,灯光的照度在30分钟后才逐渐达到最大值——15勒克斯。

技术人员介绍说,这个亮度比阴天室内的光线略暗一些。灯光亮起的同时,机械设备也会将定量的饲料和水投放给鸡。晚上9点,进入休息时间,灯光再渐渐暗去、熄灭。无论春夏、无论雨雪,室内温度始终控制在19至28摄氏度范围内,智能控制器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调节。

中以示范农场技术员吴宇锋带记者来到了一台机器旁。“控制整个鸡舍的,是这台来自以色列的鸡舍环境控制器。只要预先设定好参数,日常养鸡流程将全由机器控制。鸡舍的环境控制器已经连接到互联网上,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随时查看鸡舍的情况。”他说,“一旦有任何异常,比如温度太高、太低,或是风机不转了,机器都会启动远程故障报警:先是给工作人员发短信,如果没有回应就会打电话,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到现场维护。”

福建省农科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中以合作示范农场作为我国首个引进以色列成套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集生产、培训、推广、研究和模式创新于一体的国际合作项目,于2011年开始启动建设,建设了蔬菜智能温室、水产智能工厂、蛋鸡智能工厂、奶牛智能养殖、水肥一体总控等五大项目。

记者还了解到,福建目前的智能养殖项目除了养鸡外,还有兔、羊、蛋鸭和部分水产养殖项目。其中应用智能化技术最多的环节是粪便处理、饲料投放、环境控制等。

推动养殖业转型升级

采访中,一些企业和技术人员表示,智能化生产对于养殖业来说,能够提升产品标准化水平,做到产品质量可控,还能在解放劳动力的同时提升产量。

福建圣农集团是一家拥有全封闭式一条龙产业链的白羽肉鸡生产企业。公司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先进技术武装,企业在劳动密集型车间实现“机器换工”,能用机械的不用人工,能用智能机器人的不用机械,从而提升效率。从种鸡生产、饲料加工、肉鸡养殖、活禽装卸运输、肉鸡加工到分类包装,都正在大规模引入智能养殖技术。

以活禽装卸处理系统为例,这套系统大幅减少了抓鸡的人工数量,在大幅提升抓鸡、装鸡及卸鸡的效率的同时,降低鸡只淤血炎症比例50%;降低抓鸡、装鸡及运输过程中鸡只死亡率超过50%。

吴宇锋说,因为是全封闭鸡舍和标准化管理,中以示范农场智能鸡舍里的鸡几乎不生病,实现了“无抗养殖”,生产的鸡蛋达到绿色水平。在市面上,这些绿色鸡蛋的散装价格比普通鸡蛋每斤贵0.3元左右,如果经过分拣包装在超市中销售,甚至能比普通鸡蛋价格贵一倍。

“只要设备不出故障,鸡场的死亡率几乎为零,产蛋率也可达到97%,比普通农户的平均水平高了7个百分点。”吴宇锋说。

吴宇锋还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普通农户养殖1.2万只鸡需要至少2个劳动力,而且每天喂水喂料十分劳累;使用这套智能化鸡舍只需要1个劳动力每天收集一下鸡蛋即可。如果能够做到大规模生产,收蛋也可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理论上1个劳动力管10万只鸡也不是问题。

前期投入大,面临推广瓶颈

采访中,不少企业和项目技术人员认为,智能养殖前期投入大、保障要求高,导致现阶段推广速度较慢。未来在需要大量人力的环节,智能养殖将发挥更多作用。

“原来我们找到福建省泉州市的一家养殖户,希望合作推广这一模式,但是这家养殖户认为前期设备投入太大,拒绝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周伦江说,从技术和理论层面上讲,实现智能化养殖已经不是难题,一些成功的工业智能化技术,也可以应用到农业中来。但养殖是一种经济行为,如何平衡投入和产出比是推广智能养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周伦江进一步分析,当前的智能化设备还比较昂贵,但是农业的利润却很薄。智能养殖如果没有实现规模化,成本则可能高于收入,所以普通中小规模的农户很难投入大量资金到智能设备上。

“算下来,只有养殖规模达到15万只以上,使用这套智能养鸡设备才能收回成本。然而,15万只的养殖规模意味着至少300万元以上的投入,不是普通农户能够承担得起的。”周伦江说。

有专家建议,未来如果要让农户从中收益,可以尝试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建立龙头企业,村镇或农民以土地入股,从中获取分红的方式推广智能养殖。

此外,智能设备需要水电等基础设施的保障。如果突然断电,不仅会对智能设备造成严重损害,而且断电时间过长,封闭环境下的鸡几乎会死绝,损失巨大。另外,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也对智能养殖造成威胁。

福建省农科院相关技术人员表示,现在许多智能化养殖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能够实现电脑感应、分析、处理的技术还比较少,未来智能化技术会越来越成熟。由于当前人力成本很高,所以下一步会实现突破的环节,应该是需要大量人力的配制、输送、投喂饲料等方面。( 半月谈记者 陈弘毅 林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