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环球看点 >> 防控金融风险,国际上怎么做 >> 阅读

防控金融风险,国际上怎么做

2018-02-26 09:28 作者:徐飞彪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王静
分享到:

防范金融风险,不仅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迄今,国际社会已经历过多次金融大危机,人类社会在数次跌倒中不断成长,虽然经历过惨重损失,但也积累了宝贵经验。那么当前,国际防范金融风险都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呢?

金融风险难消除但可防控

金融风险包括微观风险和宏观风险两种。前者指单个金融主体发生损失的危险,包括信用风险(出现违约)、流动性风险(资产难变现)、市场风险(资产价格波动)等。后者也称系统性金融风险,指由于政治、经济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导致整个金融体系崩溃的风险。

利率、汇率、政策、经济周期以及内外部政治环境等的变化,都是宏观金融风险的源头。上世纪80年代初,美联储为遏制通胀,连续大幅升息,造成“沃克尔冲击”,引发墨西哥等拉美国家的金融大动荡。

相对于微观风险而言,宏观风险影响面广、危害更大,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要看到微观、宏观风险密切关联,微观风险往往是引发宏观风险的导火索,而宏观风险的主要表现则是微观主体出现危机。

金融活动的本质,决定金融风险不可消除,因为现实世界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普遍存在且难以杜绝。宏观上更是如此,社会化大生产是一个复杂体系,全球化加剧了经济金融体系的复杂性。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进一步提出,由于人类不完全理性,且受贪婪、恐惧以及跟风等心理影响,金融易出现狂热、扩张、恐慌、下跌等顺周期特征。

金融风险不可消除,但并非不可防控。如果信息足够透明,金融监管体制和规则足够完备,经济金融政策以及风险防范应对机制足够合理,理论上可以将金融风险最小化。

防控风险,各国举措多

如何防控金融风险?国际社会在历次危机中探索出不少办法,总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加强微观金融监管。金融机构经营不善是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对此,美、欧、日等经济体均有完善的金融相关法规,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杠杆率、薪酬机制、表外资产、信息披露等均有明确规定,并定期对较大型机构进行压力测试。比如美国制定《多德弗兰克法》,用来约束“贪婪的华尔街”。

——完善宏观审慎管理。一是管好重要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基础设施等。二是完善破产清算制度,将所有类型金融机构纳入破产处置范围,努力消除“大而不能倒”的隐性担保问题和道德风险。三是升级重组监管机制。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除赋予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等机构宏观审慎管理的新职责外,还成立了跨部门的“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等新机构;欧盟则成立了“欧洲系统风险管理委员会”。四是加大金融信息统计和系统性风险的跨部门分析研究。比如,美国设立了金融研究办公室。

——加大金融安全网的建设。一是完善再贷款法规。比如面临危机时,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为金融系统提供紧急流动性和资金援助。二是加强再保险机制。比如美国成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日本等也都设立了对金融机构的再保险机构。三是加大合规性建设,包括反腐败、反洗钱、反欺诈、打击地下钱庄等,堵死金融安全堤坝的“蚁穴”。此外,各国还设立了各种“金融稳定基金”。

——加强国际金融治理合作。包括货币互换等双边合作,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层面的多边合作。目前,亚洲已建成“清迈机制”;发达国家早已通过G7、OECD、国际清算银行等多边机制加大合作。2008年金融危机后,G20也崛起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合作平台。

我国宜参考借鉴,完善金融管控

当前,我国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但仍面临不少挑战。与去年相比,短期“黑天鹅”风险降低,但中长期“灰犀牛”风险迫近。

金融风险篱笆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美欧各国金融发展起步早,制度比较完善,但仍然不时面临金融危机的冲击。当前,我国宜根据新形势的发展,立足国情,吸收国际好的经验做法,适时主动改革,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金融领导体制和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微观层面,要加大金融机构现代治理机制建设,促进金融主体的市场化转型;早日建成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监管规则,加大在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杠杆率、压力测试等方面的监管。

宏观层面,在现有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管理体制,突出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功能,包括促进跨系统的数据信息共享,建立有关系统性风险的、涵盖安全与外交等机构人员的跨部门联合分析研究机构。

安全网络方面,研究建立多部门分工协作的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探讨多层次、立体化安全救助体制和保障制度。

国际合作方面,可加大双边、区域和多边金融安全合作机制建设。除积极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G20等多边平台合作,以及“金砖”“上合”等区域合作外,可考虑在“一带一路”大框架下,灵活务实推进功能性、次区域的金融安全合作机制。

我国已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当前尤其要加强风险防范和金融安全工作,以确保中国梦的顺利实现。(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徐飞彪)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