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环球看点 >> 拉美“美好生活”实践的启示 >> 阅读

拉美“美好生活”实践的启示

2018-01-15 17:24 作者:靳呈伟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王静
分享到:

2017年5月24日,厄瓜多尔新总统莫雷诺宣誓就职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十几处提到“美好生活”,充分彰显了其重要性。而在大洋彼岸的拉丁美洲,也有关于“美好生活”的理念和实践,有些国家还进行了建设“美好生活社会主义”的探索。

拉美用“美好生活”替代资本主义模式

拉美地区“美好生活”的理念源于印第安土著的传统思想,是安第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念逐渐发展成一种替代新自由主义乃至资本主义的模式。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和国际关系等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核心观点包括:个体的出现和改变均与环境相关,每个主体都不是孤立的,处于一个彼此相互依存的平等系统中;伦理道德和实用主义不是直接对立而是相互加强的,与他人协调会提高个体自身存续的可能性;依靠无休止地开采自然资源的经济不符合正义逻辑,极大地损害了生命之间的平衡。

当前,“美好生活”理念在拉美一些国家尤其是安第斯国家具有较大影响,有的国家进行了建设“美好生活”的探索。尤其是厄瓜多尔,将“美好生活”理念写进宪法,奉为国家发展的最高指导思想,并力图建设一种“美好生活社会主义”。

2008年,厄瓜多尔在宪法中明确了公民应享有的各项“美好生活”权利,涉及水和食品、健康的环境、通讯和信息、文化和科学、教育、住房、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8个大的方面。其《2007-2010年国家发展计划——公民革命计划》《2009-2013年美好生活国家计划》《2013-2017年美好生活国家计划》等先后对“美好生活”和“美好生活社会主义”进行了描绘:美好生活是内涵丰富、文化多样性持久存在的生活方式,是和谐、平等、公平和团结,而不是要寻求富裕和经济的无限增长。

“美好生活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多样、和谐、团结、与自然共生的社会,要建设一个美好的、有尊严的、公正的、平等的、自由劳动和创造性的社会。具体包括:生产方式多样化,经济安全有保障;人民享有最好的医疗、教育、住房和居住环境,能有尊严地劳动;广泛的社会参与;文化具有多样性;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了建设“美好生活社会主义”,厄瓜多尔在各个领域采取了举措,进行了“公民革命”。政治领域里,进行以“宪法革命”为代表的政治改革,实施新宪法,实行参与式民主,进行议会改革,建立五权分立体制,重新设立行政区划,以“道德革命”反腐。经济领域,进行了“生产力革命”,回归国家干预主义,加强对关键部门的控制,授权国家为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征用土地等财产并分配给穷人,建立“社会的和团结的”经济,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限制和规范私有经济中的垄断行为。社会领域,推动“社会革命”,全面改革教育体系,推行全民医疗制度,向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有条件的现金支持。外交领域,推动“主权和一体化革命”,加入“美洲玻利瓦尔国家联盟”,致力于推进没有美国干预的拉美地区一体化新模式,并打造替代重商主义结构的国际新机制等等。

经过多年努力,厄瓜多尔建设“美好生活社会主义”的探索取得了较大成绩,一改原来政变频仍、政局动荡、政治“碎片化”的局面,保持了政局的相对稳定。经济上,虽然近两年因多种原因表现略差,但此前连续多年高于拉美平均水平稳健增长,通胀率较低,就业形势也基本稳定。贫困率较大幅度下降,两极分化形势有所好转,各项社会指标不断改善。

拉美“美好生活”面临的挑战

目前,厄瓜多尔的“美好生活社会主义”探索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首先是尚未形成系统稳定的理论体系。前总统科雷亚是“美好生活社会主义”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对其影响甚大,但其接班人也就是现任总统莫雷诺就任后不久即与科雷亚“分道扬镳”,建设“美好生活社会主义”政策的延续性让人存疑。

莫雷诺撤销了副总统格拉斯的所有工作职权,主权祖国联盟运动召开会议解除莫雷诺党主席职务,这些“风波”表明,其执政党内部矛盾激化并公开化,破坏了执政党的团结和形象。与此同时,厄瓜多尔经济对香蕉、石油等初级产品的依赖过重,容易受到国际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任重道远。在国际环境方面,2015年起,执政的拉美左翼面临一次“大考”,有的丢掉了政权,有的举步维艰,地区格局对厄瓜多尔的改革发展不利。

此外,各界对厄瓜多尔“美好生活社会主义”存在不同认识。有的认为“美好生活社会主义”是“美好生活”理念与“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结合的产物,实现了“21世纪社会主义”的具体化和本土化,延续了拉美的社会主义思潮和实践。有的认为,厄瓜多尔的目标是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可以期待一个更为美好、公正和人道的社会。有的认为,“美好生活社会主义”只不过是对旧版社会主义的一种反应。有的认为,“美好生活社会主义”只是一种象征与修辞,是一种对外宣传的口号。对不同的主体或群体而言,“美好生活社会主义”可能具有不同的意蕴,作为对新自由主义模式及其所蕴含理念的一种替代,“美好生活社会主义”的愿景让人期待,其效果和前景则有待继续观察。

拉美实践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美好生活”是人民的美好生活。一方面,要把人民利益摆在最高位置,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仅要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也要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另一方面,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注意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人民的参与度。

第二,建设“美好生活”,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尤其是创新、协调、绿色的发展理念,转变生产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三,执政党自身管党治党水平的高低和执政本领的强弱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要注意加强执政党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保障党内团结。另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以强大的执政力去应对建设“美好生活”过程中的各种艰难险阻。

第四,中国应将“美好生活”的相关发展理念进行系统的总结,形成稳定的理论体系。在适当时机纳入宪法,确保其权威性,用法治化的思维和方式为“美好生活”建设保驾护航。(作者系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部副研究员 靳呈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