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地去参拜就可以,不需要只在战败的日子去参拜。”
最近,就日本内阁官员是否应该在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抛出了“参拜合理”论。
而此前不久,这名日本右翼势力的代表人物在东京发表演讲时,也曾大放厥词:“魏玛宪法不知不觉当中就变成了纳粹宪法,我们(修宪)也学着这样入手如何?”
“纳粹式修宪”论和“参拜合理”论一出,立即遭致国际社会口诛笔伐。也有日本媒体再次提及以前赠与他的那个绰号——“大嘴麻生”。
其实在日本,这名口无遮拦的政客已是久负“盛名”。而他的信口开河、草率鲁莽,也成了其十分另类的个人印记。
但在不少媒体看来,麻生对外强硬、否定历史的言论以及突破底线的谬论,仅仅是表象,其真实意图在于使日本摆脱战后几十年来的束缚。而他自己则说,“在保护国家利益方面……我是鹰派。”
气焰嚣张的“少爷”
“穷棒子还想当首相?门也没有。”这是麻生对自民党实力派人物野中广务的亲信说的话。
在日本,富有似乎是进入政界的必要条件之一。就麻生而言,他可谓“含着金汤匙出生”。
麻生太郎现年63岁,出生于福冈县筑丰区的一个世家。这里是日本煤矿集中的地区,麻生家族是日本煤炭工业中的“风雪儿”。
据说,麻生家族有“大化革新”时的名门望族藤原鎌足的血统,属于宇都宫氏支流。在日本镰仓、室町两幕府时代,这里就生活着叫麻生的族群,麻生家属于日本旧武士家族末裔。他的曾祖父麻生太吉开创的煤炭产业属于九州三大煤炭财阀之一,麻生家族还向电力、金融等领域扩展,并成为日本的大富豪及煤炭世家。
在政治上,麻生也颇有背景。
他的高祖父是“明治维新”三杰之一大久保利通,外祖父是曾任首相并确立日本“战后体制”的自民党元老吉田茂,父亲麻生太贺吉是自民党众议员,妹妹麻生信子是宽仁亲王的王妃,岳父则是前首相、自民党第二代领导人之一铃木善幸。此外,曾任日本首相的桥本龙太郎、宫泽喜一、细川护熙都与麻生家族有亲戚关系。现首相安倍晋三的外公岸信介还是麻生外公吉田茂女婿的表兄弟。
成长于官商家庭,麻生形成了“散漫、好妄言”的个性,他也一向认为自己是“出身良好,养育不佳”的劣等生。
据他的老同学伊藤英雄回忆,中学时代麻生学习并不好,不过在校园活动中颇为积极,因此有同学给他起了个外号——“筑丰的少爷”。
依照父母的安排,麻生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学习院大学政经学部,专攻政治学。这所大学是日本出名的贵族学校,学生大多是官宦子弟,甚至是皇族成员。1963年毕业后,麻生留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大学院和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但未获得学位。
也许是家庭环境太过优越,富家子弟的气焰太过嚣张,麻生从政后得罪了不少人。2001年,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因丑闻被迫辞职时,自民党的实力派人物野中广务曾想拥立麻生,不过,一次党内会议上,麻生对野中的亲信出言不逊,讥讽野中“贫穷莫从政”,听到这种侮辱,野中最终放弃了支持麻生。后来,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麻生大败于小泉纯一郎。
麻生的“少爷范儿”也使他在反对派和民众眼中形象不佳。
2008年9月麻生正式成为日本第92任首相时,正赶上国际金融危机。中美等国都出台了很多经济刺激政策,只有日本行动迟缓,民众的不满情绪因此日益高涨。
而此时,这名日本首相在就任后的一个月内几乎每晚都光顾高级酒吧或高档餐厅,只有4个晚上没出去。他常去的一家高档酒吧,咖啡15美元一杯,另一家高档餐厅,一份烤鳗鱼最低175美元。
麻生奢华的夜生活让反对党抓住了把柄,他们谴责麻生“脱离民众”。民主党的立法委员柳濑进说:“他总去这些地方,怎么能了解人民的疾苦?”
面对国内经济危机时不能出台有效的政策缓解民众压力,再加上麻生的很多言论与他的个人地位极不相符,导致民众对这名“官数代”的愤恨与日俱增。
2009年,在一个学生主办的集会上,麻生谈及许多年轻人因没有足够的钱而不得不晚婚时说,“没钱的话,还是不结婚好。完全不赚钱的话,很难成为别人尊敬的对象”。在横滨参加集会时,他又说,“老年人只有工作的才能。80岁以后还想学怎么玩的话已经太迟了。”
“首相对国民的痛苦实在是感觉迟钝。国民真的已经抛弃了他。”当年日本共产党委员长志位和夫对媒体所说的话,很快印证了麻生的命运——上任不到一年,他便将自民党自1955年以来长期把持的首相位置拱手让给了民主党。当时,还有人以德川幕府最后一位将军的名字“德川庆喜”来形容麻生太郎“末代皇帝”之狼狈。
沉迷漫画,常识不足
“麻生喜欢辩论。有一次,在讨论历史问题时,麻生抛出的一个观点引起了大家的质疑。他当场打保票说,他有铁一般的证据。第二天,他果真带来了证据——竟然是一本历史漫画书!”麻生的中学同学伊藤英雄回忆说。
麻生39岁时当选众议院议员,此后凭借家族的“政治基因”在官场如鱼得水,先后出任日本经济企划厅长官、经济和财政政策担当大臣、总务大臣、外务大臣等职,还当过日本首相。但即便官至内阁首辅,麻生依然执着地保留着上学时期的爱好——看漫画,甚至以漫画施政,搞漫画外交,建议设立“漫画诺贝尔奖”。
一些日本媒体发现,麻生提出的一些主张常常出自于他钟爱的漫画。例如,他曾引用漫画书《美味关系》第13卷里的观点,批评一环保组织的反捕鲸运动。
麻生在国会中引述历史、政治等方面的论据时,时常失实,有人猜测,这与他沉迷漫画、常识不足有关。媒体也因此赠与他“漫画脑袋”“麻生漫画太郎”等绰号,讽刺他读书少,有限的知识只来源于虚幻的漫画。
沉迷漫画与常识不足是否有必然的联系无法证实,但麻生在后一个问题上确实表现得非常糟糕。
他曾说珍珠港事件是二战的开始。
2005年,他还在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开馆仪式上称“日本是单一民族、单一语言和单一文化的国家”。此番讲话引起了日本北海道地区的阿伊努族人的强烈不满,旨在保存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组织也向他抗议,对他无视阿伊努族的存在感到愤怒,对缺乏历史常识的言论无法容忍,麻生最终被迫道歉。
2008年,时任首相的麻生在国会接受质询时,有议员问及超市中普通方便面的价格,麻生回答说:“我想它过去比较便宜,但现在的价格约为400日元,是不是?”一名在野党议员当即纠正说,一碗普通方便面在日本超市中的实际价格约为170日元。麻生尴尬地解释说:“我现在不会自己去买方便面了。”
除了常识不足,麻生还把口无遮拦的习惯带进了政坛。
“日本老龄化问题严重,1.28亿人口中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年过六十。那些依靠医疗系统维持或延长生命的濒死人员如果想死,应获准‘快速死亡’。”
今年年初,麻生太郎在内阁专家顾问委员会社会保障改革全国委员会的一场会议上提出了“速死论”。他把那些无法自己进食的人称为“管子人”,还说“至少我自己已经写下遗嘱,告诉家人不必让我接受这种治疗,我要快点死”。
在解决日本老龄化的问题上,麻生这是第二次失言。2007年,他在接受议员质询时以自己为例答辩,“我43岁结婚,养育了两个孩子,算是履行了最起码的义务。”话音中,生两胎成了国民“义务”。他随后又称使用“义务”一词不妥,收回上述发言。
而此前,麻生也是“舌祸”不断。
2006年1月9日,谈及日美澳部长级安全保障会议延期一事,他若无其事地说,“考虑到以色列总理沙龙病情恶化,万一会议期间举行葬礼就没意思了,所以会议延期了。”
2007年1月26日,麻生在众议院第166次例会上发言称,台湾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敌对”的“亲日国家”。
2007年3月21日,在长崎的一次讲演中,麻生说,“日本可以做到美国人做不到的事情,日本人有信用,蓝眼金发恐怕不行。”
否定历史,惹是生非
麻生施政期间,对外强硬、否定历史的言论以及突破底线的谬论,不仅引来了周边国家乃至世界多国的谴责,也令国际媒体给他贴上了“鹰派”的标签。
“日本不可能与相邻的中国和韩国持有同样的历史观,中韩的历史观是错误的。”“朝鲜人中间出现的‘更名改姓’事件,是出于朝鲜人的自愿,而非日本强迫。”2003年,韩国时任总统卢武铉即将访日之际,麻生太郎在东京大学校庆会上发表了一通谬论。
2006年担任外相后,他又说,不应排除有关日本是否应该拥有核武器的讨论。这一言论引起周边国家不安,也在日本政坛引发巨大争议。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得不出面重申,日本不寻求制造核武器,关于日本核政策的争论“已经结束”。
当年,谈及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一事,他还曾说,“这就如同吸烟,越不让吸越想吸。”而2007年,他不仅亲自参拜靖国神社,还发表言论攻击中国“小题大作,让日本难堪”。
对于他在今年7月29日发表的那番“纳粹式修宪”言论,一些分析人士说,这种说法表明,麻生企图谋求日本在修宪问题上“暗渡陈仓”。日本作家珠美则在接受《朝日新闻》采访时表示:“一想到他暴露出的真面目就不寒而栗。”
面对日本、美国、韩国、中国等多国媒体的谴责和日本民主党、大家党等5个在野党联合要求安倍晋三罢免副首相,麻生决定收回这番言论,但拒不道歉、拒绝辞职。
麻生似乎并不在意媒体给他贴上的标签,他在接受采访时曾狡辩说:“在保护国家利益方面……我是鹰派。”(记者 张远 张京品 王守宝)
观点:
麻生“口误”只是表象
一名专门研究语言学的日本教授说,“麻生衡量自己在公众场合发言影响的能力低下。”再联想到近来大阪市市长桥下彻的“慰安妇必要论”以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侵略定义未定论”等右倾言论,更使人对日本政坛的发展前景感到不安。
冷战结束后,日本一些政要的“失言”现象层出不穷。这并非偶然,也绝不是简单的失误问题,而是他们企图使日本摆脱战后束缚的真实写照。他们想表露自己真实的历史认识,想说出自己修宪强军的心声。
当年,希特勒通过“授权法”将作为“和平宪法”的魏玛宪法架空。今天,安倍、麻生执政团队也是想通过不断的“解释修宪”以及先修改宪法第96条再步步推进的手法,完成修宪。现在的日本执政党认为,护宪不能带来和平,强军才是发展方向。
当年的德国利用大规模的公共投资来扩大就业,提振经济。今天的日本利用大量印制钞票使日元贬值,扩大出口,增加公共投资,从而使“安倍经济学”在短期内提振了日本经济的景气指数。
历史惊人地相似,也更让人们为日本的未来担忧。麻生“口误”只是个表象,学习纳粹修改宪法,使日本走向军事强国才是日本现任领导人安倍和麻生的政治理念与目标。
“半个亚洲派”的不规则打法
2006年11月30日,麻生在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做讲演时提出了他的所谓“自由与繁荣之弧”构想,兜售他的“价值观外交”理念,并将此作为日本外交的一个“新基轴”。
所谓“自由与繁荣之弧”是指,从东北亚经东南亚、再到欧亚大陆外围的迅速崛起的新兴民主主义国家带。所谓“价值观外交”是指,将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等“普世价值”运用于拓展外交之上。该构想准备加大对东南亚、中亚、原东欧各国的政治民主化及市场经济支持的力度,并试图在地理上对迅速崛起的中国构成围堵态势。
2007年6月,麻生出版了《潜力无限的日本》一书,他将自己的政治、外交理念界定为“新亚洲主义”,并视其为“麻生主义”的核心。麻生认为亚洲已经形成一个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网络,但这个网络却不包括军事安全领域。
麻生并不鼓吹“中国威胁论”,反倒认为日本与中国、印度、俄罗斯的共同利益是日本外交追求的重要目标。他表示“衷心地祝福和欢迎中国的发展”,并强调,“中国是一个具有久远历史的国家,因此,我们有必要用长远的眼光、朋友式的热情关注中国的发展与变化”。
然而,他的“自由与繁荣之弧”从东北亚延伸到东南亚,再到中亚甚至土耳其,却偏偏绕开中国来画。更令人费解的是,麻生“新亚洲主义”的哲学基础竟然是西方的“价值观”。
麻生不像“民族派”安倍那样保守,也不像“改革派”小泉那样激进,麻生是一个略带保守的,同时又受到西方思想熏染的不规范的“半个亚洲派”。麻生是个实用主义者,惯用“不规则打法”。他主张中日两国应该通过竞争来发展自己,而不是单纯地强调“友好”。他将友好视为“手段”,将利益作为最终追求的“目标”。(中国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员 王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