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骑兵部队
解放军骑兵个个都是“草上飞”
1928年4月,我军第一支骑兵部队——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队正式成立。1933年成立了骑兵团。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在长征路上的甘孜地区组建了第一个骑兵师,当时是红军装备最精良、机动最快的部队。抗战时期,我军先后建有军委骑兵团、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115师骑兵团、120师骑兵支队、129师骑兵团、绥蒙骑兵游击师。淮北平原上的新四军也成立了骑兵部队。解放战争是解放军骑兵部队发展的鼎盛时期,最多时达到13个骑兵师。
我军骑兵在长征路上、在抗日战争内蒙古地区和解放战争的西北战场、东北战场、华北战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典战例有:1948年10月初,解放军围城部队兵临长春城下,骑兵2师奉命参加围城战斗。东北野战军总后勤部为该部官兵配发了骑兵专用马刀,骑兵挥舞着数千把明亮的马刀,整日闪现在长春城下。由于国民党守城部队大都是南方兵,没接触过骑兵,惊恐万状,军心涣散,宁可饿死,也不愿出城当骑兵刀下的无头鬼。10月17日,国民党60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负隅顽抗的国民党新7军也于10月19日宣布投降,长春遂告解放。
1948年10月底,骑兵2师在向沈阳进发途中,又全歼了国民党一个骑兵旅,并迫使国民党53军炮兵师投降。1949年7月,在解放长沙的一次战斗中,国民党军的6辆美式坦克在战场上逃脱,某团30名骑兵勇士,不顾敌人坦克铁甲厚、火力强,拼命追歼了100多里,将敌人坦克围了起来。敌人用机枪拼命顽抗,前面的骑士牺牲了,后面的又冲了上来,飞身跃上坦克,用手榴弹解决了敌人。其他坦克上的敌人吓傻了眼,纷纷爬出坦克举手投降,6辆坦克全部被缴获。这个“骑兵百里追坦克”的故事被写进了军史。
值得一提的是,解放军骑兵1师、骑兵3师还曾参加过4次国庆大阅兵。1949年7月15日,骑兵1师、骑兵3师受领任务,组编了一个黑马团、一个红马团、一个白马团。之后,经过艰苦细致、紧张有序的人马训练,达到了站得稳、走得齐、人马各成一条线、队形整齐划一、人马威武雄壮、严肃安全的要求。10月1日下午3时,当1979匹战马组成的黑、红、白三个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和观礼台时,赢得了阵阵掌声,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群众一致好评。开国大典阅兵之后,骑兵1师、骑兵3师又连续参加了1950年、1951年、1952年的国庆阅兵。
从“雪枫刀”到65式骑兵刀
骑兵是从冷兵器时代过渡来的兵种,马刀是骑兵不可或缺的装备。那么,我军的骑兵用过什么马刀呢?
1941年,新四军第4师与由汤恩伯节制的青海马步芳部骑8师激战于津浦路西,新四军第4师5000多名官兵死于马刀之下。特别是进入白刃格斗阶段,马上的敌人占有很大的优势,他们疾驰如风,锋利的马刀或劈或刺,数十米内都是骑兵的控制范围。而新四军步兵,腾挪不过两三步,出枪不过四五米,一个个铁塔般的战士,与敌骑兵一照面,便被马刀劈倒在地。这是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最大一次失利。
此战之后,新四军第4师师长彭雪枫组建骑兵团,称之为“红色哥萨克”。骑兵团战术、技术由从新疆调来的团长周纯麟负责教授,师从苏联红军骑兵。但自幼习武、精通刀术的彭雪枫没有采用苏军那种高加索式马刀,而是亲自设计了一种马刀,刀身修长,刀背轻薄,用精钢打造,刀刃十分锋利。战士们爱不释手,称之为“雪枫刀”。
1944年10月20日,在河南永城和安徽涡阳交界处,新四军第4师骑兵团与敌骑8师再次展开白刃拼杀。新四军骑兵马刀比敌骑8师环柄宽刃马刀长一寸,而且刀身细约一指宽,因而轻捷灵便,常常是敌人马刀还未到,新四军骑兵的马刀已劈中敌人。此战,新四军骑兵大胜骑8师,一雪3年前的旧恨。
解放战争和解放后,直至上世纪60年代中期,解放军骑兵大多沿用缴获侵华日军骑兵的32式骑兵军刀。这种长102厘米,轻捷、锐利的马刀,在平叛和剿匪作战中,颇受广大官兵的欢迎。
此外,1949年前后,新疆的民族军骑兵则使用苏联制造的1927年式骑兵军刀,其形为高加索式军刀,柄无护手,鞘上还装有7.62毫米步枪枪刺。
1965年,正值中国成建制骑兵师、团将撤裁之际,中国生产装备了65式骑兵军刀。该刀是解放军唯一列装的制式军刀,是在借鉴缴获侵华日军32式骑兵刀的基础上,于1965年设计定型的,由南京某兵工厂承制,主要配发骑兵部队(新疆、甘肃、内蒙古),也有部分兵种的部队在阅兵时作为仪仗队的佩刀使用。
退出沙场后主要做什么
在现代,许多国家的军队只保留了少量骑兵,主要执行礼仪、巡逻、警戒等任务。有的国家在部队实现机械化后,在头衔上仍然保留骑兵字样,但不再是骑乘动物,而是改组成装甲或陆军航空兵部队,如美军骑兵第一师。
那么,解放军在上世纪80年代百万裁军后,骑兵作为兵种从作战序列中消失,他们主要做什么呢?
如今,仅象征性地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目的是展示解放军过去的骑兵风貌,让人们了解现代条件下的这个古老的兵种。中国最后的骑兵营驻地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附近的牧场。
在日常训练中,除了马上斩劈、乘马射击、乘马越障、野外奔袭等课目外,解放军骑兵营官兵结合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将信息化通讯联络手段结合在骑兵综训中,把骑兵班组武装巡逻、骑兵分队防暴处突、抢险救灾、边境封控等行动纳入军事训练。
骑兵生活是极为清苦、繁忙和单调的。骑兵的起床时间要比步兵早半个小时。早晨起床号一响就集合出操,出完操还要清理马厩,稍慢一步,开饭的号就响了。在早些年全国经济困难的时候,一个战士每天的伙食费标准是0.65元,而每匹军马一天的生活费是1.75元,吃多少草、多少料、多少盐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因此,骑兵部队就有“两套班子”,即营里有一名专管军马生活的副营长、参谋和助理员,还有一个军马卫生所;连里有军马生活管理员、钉掌工、军马卫生员。这些机构设置与战士的后勤主要机构正好是两套班子,而且军马的“班子”更牛气。
内蒙古边防有个奇怪的现象:信息化、摩托化、骡马化并驾齐驱。内蒙古边防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1/5,东部森林山地,冬天最低气温达零下57℃;中部沙地丘陵,风沙肆虐;西部大漠戈壁,干旱炎热,夏季地表温度高达68℃以上。在这种恶劣气候和复杂地形条件下,摩托化、信息化时常面临困境,可骑兵却游刃有余,随时可遂行支边作战、抢险救灾、处突维稳等任务。
今天,骑兵虽不是沙场的主力,但骑兵依然是北疆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李江云)
(来源:半月谈系列刊物《品读》——全国十佳文摘期刊,2012年第3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