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结局:伊拉克是前车之鉴
利比亚战争是西方大国继伊拉克战争之后挑起的又一场针对伊斯兰国家的战争。在战争初期,虽然有部分利比亚部落对西方国家持欢迎态度,但是由于美英法等国与反政府武装存在根本的利益差别,一旦卡扎菲政权垮台,双方自然会分道扬镳,甚至兵戎相见。到那时,美英法等国军队将成为全体利比亚人的公敌,伊拉克动荡的烟云将会笼罩在利比亚乃至整个北非国家的上空。
届时,利比亚部落之争将使经济发展停滞。利比亚长期实行单一国营经济,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曾一度富甲非洲。根据伊拉克战争的经验,卡扎菲政权一旦垮台,利比亚短期内很难建立一个强势的政府,持久的内乱将使利国内的工矿企业瘫痪,频繁发生的恐怖袭击活动使国外企业望而却步。由于缺乏外资,利比亚国内的石油开采将无人问津。到那时,不但利比亚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对金融危机影响还在的世界经济而言将是雪上加霜。
利比亚难民潮将会跨过地中海流向法国等发达国家,将冲击大半个欧洲。北非与欧盟一水相隔,难民问题曾是法国、意大利政府最为头疼的问题。利比亚战争爆发前,在卡扎菲政府的强力措施下,这一问题曾得到有效缓解。西方大国发动利比亚战争,表面上看似防止人道主义灾难,实则因空袭、冲突升级和持久内战造成的伤亡将会远远超出西方大国出兵之前,因缺乏有力的人道主义管理机构,大量的难民将进入欧洲和非洲邻国,从而形成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利比亚战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将周边阿拉伯国家拉进战争的泥潭。北非中东国家,民族部落利益和宗教派别利益复杂交错,一国动乱,多国动荡。因此,利比亚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决不是产油大国的未来走向问题,而是影响到在全球处于重要能源战略地位的整个中东北非地区的未来。特别是在2011年年初,利比亚左邻突尼斯、右舍埃及均曾发生过严重的政局动荡,一度危及到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西方国家发动利比亚战争,帮助反政府武装推翻卡扎菲政权,将会对中东国家的反政府力量产生暗示效应,引发连锁反应。中东地区国家将陷入持久的内乱之中。
战争质疑:“文明”大国还讲不讲国际秩序
秩序是社会的基本要素,没有秩序,也就难以成社会。建立有序的国际社会是“文明”大国极力倡导的。自冷战结束后,人类进入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成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然而纵观近几场局部战争,都是由“文明”大国破坏国际秩序而引起的。
“文明”大国向来不遵守秩序。长期以来,“文明”国家一直以世界秩序的构建者、维护者自居,动辄以不合秩序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其实,他们才是国际秩序的最大破坏者。早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大国就对南联盟、伊拉克等国大动干戈,名义上是出于国际道义、维护国际秩序,背地里却是做着谋求政治或经济利益的勾当。此次利比亚战争,“文明”大国又故伎重演,看似执行联合国有关决议,实则是对国际秩序的巨大破坏。
“文明”国家发动战争并不“文明”。战争是人类文明的最大威胁。在人类共同应对日益增长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共同塑造和谐世界的今天,总有一两个高度“文明”的国家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之上,凭借军事优势,想打谁就打谁,从不顾及国际准则,更不顾惜他国人民的生命。即便打错了,也只是归咎于情报错误,一句寒暄了事。这样的“文明”大国不值得让国际社会尊重,更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也是利比亚战争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质疑的重要原因。(林 东 康永升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