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环球看点 >> 专访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 >> 阅读

专访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

2011-10-25 06:43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134261
分享到:

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40周年之际,联合国中国籍最高官员、副秘书长沙祖康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谈中国在联合国的40年。经中国政府推荐,沙祖康2006年2月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沙祖康是中国外交界有名的“铁嘴”,演讲之时言语犀利,谈判桌上咄咄逼人,网上甚至流传着他的“语录”。

中国创新投票方式

回顾中国加入联合国这40年,沙祖康说,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发展是一个逐步转变的过程,“1971年之前,中国被非法排除在联合国之外,而且联合国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操纵之下,通过安理会决议出兵朝鲜,逼迫当时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进行了一场战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联合国对中国的态度是敌视的,我们对联合国也没有好印象。”

1971年,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支持之下,中国被“抬”进联合国。此后,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主要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从抵制到积极介入、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施加影响几个阶段。沙祖康说:“1971年之前,联合国有三种投票方式,一是赞成,二是反对,还有一种就是弃权。根据我们刚‘入联’的现实,中国提出一个新做法,不参加投票,也就是说因为我对情况不了解,没法表明我的态度,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现在联合国投票有四种形式:赞成、反对、弃权和不参加。应该说‘不参加’成为联合国第四种投票方式,这是中国对联合国的一大贡献。”

沙祖康说:“到现在,我们加入了几乎所有的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我们有不少人在联合国担任高级官员,积极参与联合国在发展、维和等领域的工作。潘基文秘书长在今年联大期间曾专门表扬中国是联合国的重要支持者,也是全球多边机制的重要参与方。”

为穷国弱国代言

谈到中国对联合国的贡献时,沙祖康说,中国坚持与第三世界国家站在一起,在联合国为穷国、弱国代言,为联合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贡献。

沙祖康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过去一直提出所谓的国别提案,针对成员国人权问题提出一些决议,但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几十年来,所有国别提案都是针对发展中国家,难道发达国家就没有一个侵犯人权的?我们当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于是2006年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对人权委员会进行改革,决定设立人权理事会取代人权委员会。”改革后的人权理事会更有代表性,实行“同行审议”机制。沙祖康说:“每一个国家的人权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每一个国家都应该接受审议,而不光是审议发展中国家,这从根本上铲除了所谓国别提案。”

重要时刻当仁不让

沙祖康认为,中国要想参与到国际规则的制订当中,要获得更多的话语权,首要的是要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2006年11月8日的日内瓦,在沙祖康代表的中国政府积极斡旋下,来自中国香港的陈冯富珍成功当选世界卫生组织的总干事,这是自联合国成立61年来,中国人第一次出任国际组织最高负责人一职。

对于国际组织中的一些重要职位,沙祖康自己也是当仁不让。明年6月4日至6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这次大会的秘书长就是沙祖康。他说,这个秘书长是他“抢”来的。

沙祖康说:“高级别国际会议历来都有一个谁当秘书长的问题,大家都认为这个秘书长很有权力。当时欧盟提出要派人当,他们做了很多工作。美国一些很有影响力的人也支持欧盟。当时我就提出全世界我最适合。因为我是整个联合国系统里面经济社会事务执行委员会主席,我分管的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就负责这一领域,调动整个联合国的工作我最合适啊!”

“开了四五次会,反正我一口咬定就是我了,最后大家也就一致同意了。这位置是我‘抢’来的。”沙祖康说。(驻美记者 宰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