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环球看点 >> 42年,从革命到被革“命” >> 阅读

42年,从革命到被革“命”

2011-10-22 06:22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134261
分享到:

与美对峙10年,终被本国人民抛弃

长期以来,出于对西方殖民主义的憎恶,卡扎菲一直以激烈的反美立场著称。上台后他首先做的就是关掉美国的军事基地、将美国的石油公司国有化;1979年12月,一批利比亚民众出于对伊朗伊斯兰革命的支持,放火焚烧了美国驻的黎波里使馆。

美国随即指责利支持恐怖主义,并于1980年撤回所有外交人员,两国断交。

1986年,德国首都柏林一家夜总会爆炸,两名美军士兵和一名平民死亡。美国认定利比亚特工制造这起袭击,时任总统罗纳德•里根下令空袭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和东部城市班加西。卡扎菲本人安然无恙,而空袭严重损毁两座城市,多人死亡,包括卡扎菲的一个养女。卡扎菲下令保留的黎波里一处遭损毁建筑,在一侧修建纪念雕像,显示击毁美军战机的一个巨大铁拳。

1988年12月,美国泛美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苏格兰洛克比镇上空爆炸,乘客、机组人员和地面合计270人丧生,包括189名美国人。利比亚特工涉嫌这一事件。卡扎菲坚决抵制英美要求其交出洛克比涉案疑犯的要求。美国等国家对利比亚实施经济制裁,孤立卡扎菲,一对峙就是十年。

执政后10年,卡扎菲调整对外政策。“9•11”时间后后,他是第一个要求缉拿本拉登,并向美国表示哀悼的阿拉伯领导人;2003年,卡扎菲宣布对洛克比空难承担责任,并对受害者家属进行补偿。随后,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制与开发的宣言,又使得西方与联合国取消了制裁。

美国投桃报李。2004年9月,时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结束对利比亚的制裁。利比亚与西方关系随之升温。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等西方国家高官到访的黎波里,卡扎菲得以访问欧洲,造访欧洲联盟总部。2006年,利比亚与美国复交。

2011年,利比亚国内局势动荡,西方国家指认卡扎菲镇压反对派,双方再次“翻脸”。2月28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利比亚局势做出制裁决定,卡扎菲及其亲信被禁止出国,其海外资产遭查封。国际组织表示,在利比亚示威活动中约有2000人死亡,4000人受伤。安理会声明称:大规模针对平民使用暴力可归为反人类罪行,而这意味着卡扎菲及其手下可能被认定为“战犯”并交付海牙法庭受审。

不管卡扎菲愿不愿意,中东局势骤变引发的革命还是来了。钟和


■小链接

卡扎菲“行为怪异”

在西方国家领导人眼中,卡扎菲行为怪异,难以琢磨,不愿接受任何“约束”。虽然大权在握,卡扎菲没有官方头衔,因而避开了国外诸多限制。

不管在国内还是出访国外,卡扎菲经常身穿部族传统服装,住在一顶巨大的帐篷内,身边有十几名女性保镖护卫。他在帐篷内会见过多名西方领导人,包括英国前首相布莱尔。

2009年联合国大会期间,卡扎菲上台发言。按常规,他有10分钟发言时间。然而,他持续发言一个多小时,语出惊人,当众扔掉《联合国宪章》。

非洲联盟会议期间,他屡屡发表争议性讲话,不时当面抨击一些非盟成员,宣称自己是“非洲国王中的国王”。

一些会议场合,他会点一支烟,毫无顾忌地吞云吐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