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环球看点 >> 枪击案再现!揭秘美国枪文化 >> 阅读

枪击案再现!揭秘美国枪文化

2010-08-05 08:54 来源:半月谈网综合 编辑:134261
分享到:

首先是美国宪法对持枪权的肯定

有人说,整个美国史就是一部枪战史。从白人踏上美洲大陆的土地的第一天起,就开始用枪对付印第安人。从独立战争到建国,美国精神都体现在枪支上。建国之初,美国建国之父就认为由职业军人组成的常规军很有可能被中央政府利用来镇压人民,从而危及自由,因此极有必要代之以民兵制衡。1791年通过的宪法第二条修正案规定:“管理良好的民兵为保障一个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须,因此,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持枪是“自然权利”,是为了人民可以在必要时持枪对抗暴虐的政府。“个人有带枪的权利”已经成为伴随美国宪法的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拥有枪械自卫的权利,被视为美国精神的象征。

其次是美国暴力文化的影响

“枪支是美国文化的核心”,美国人对枪有着特殊的感情,崇尚暴力是美国的一种文化传统。在美国人“开拓新边疆”的历史过程中,美国殖民者用枪与野兽搏斗和获取食物,抵御匪徒劫掠。生存和安全的需要,决定他们必须拥有枪支。如今,美国人仍把持枪视为西部精神的再现,视提枪、跃马、哼小调的牛仔形象为楷模。如今,从西部枪战片到今天的好莱坞大片,这些文艺作品经常把小偷、杀人犯描写成英雄,激烈的枪战镜头成为美国电影电视不可缺少的画面。因此,可以说,美国崇尚暴力文化由来已久。

暴力文化对美国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不容低估。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曾警告说,今天,美国少年在初中毕业时已经通过媒体看到8000多起谋杀场面、10万多场暴力情景,到高中毕业时,这些数字将成倍增长。在这种没落文化的熏陶下,孩子们一旦遇到特殊问题,就很容易铤而走险。最近两年,美国校园枪杀案不断增多及罪犯年龄越来越小,充分显露出美国暴力文化的恶果,暴力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主旋律。这种暴力文化思维甚至扩展到美国政治外交。当美国在采用外交手段不能解决国际争端时,就会诉诸武力,伊拉克战争就是活生生的案例。

再次是利益集团的影响

接二连三的校园枪击案,推动了美国公众要求加强枪支管制的呼声,但遭到美国军工利益集团的阻挠。在美国,枪支制造商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据资料显示,在美国从事枪支买卖的军火商约有30万人,估计每年的交易量在300-500万支之间,枪支制造商每年从枪支买卖中牟取了巨额利润。因此,枪支制造商在美国具有很强的政治势力,甚至能够左右美国总统的选举。美国枪支协会是一个势力很大的组织。枪会资金雄厚,在全国各地都有分支,并拥有一个强大的游说团,他们凭借充足的资金向决策者施加影响,在政界具有很大影响。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游说集团之一——全国来福枪协会,通过游说保守的共和党议员,竭力阻止国会通过任何妨碍他们利益的立法。而一向倾向管制枪械的民主党,近来也一直对此问题保持沉默。据分析认为,2000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戈尔败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呼吁进行枪械登记,才令他失掉乡村地区的选票。结果,为了一党的私利,美国两大政党都对禁枪问题讳莫如深。

因此,在这个自诩为“民主法制”和“自由者乐土”的国家,枪击事件的接连发生,绝非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它与美国的经济、社会、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与美国根深蒂固和难以克服的社会弊端密不可分。

事实上,所谓“宪法赋予的权利”早已不能成为个人肆意买卖枪支的借口——如今美国所处的环境与当初宪法制定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百年来,美国从未发生政府的暴政,反倒是持有枪支的个人制造了一次又一次惨案。毋庸置疑,这一权利,在更大程度上,已经沦为枪支制造商招财进宝的招牌。

评估“个人持枪”的利弊,究竟有怎样的标准?是枪击背后生命权的剥夺与丧失亲人的悲痛,还是那走向歧途的权利和商人户头的进账?如果不铲除滋生枪文化的土壤,桑顿这样的悲剧还会不断上演,美国的枪文化也将成为美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来源:半月谈系列刊物《品读》)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