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精准扶贫 >> 扶贫创新 >> 建始县“强化举措”为脱贫攻坚 >> 阅读

建始县:“强化举措”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017-12-25 09:14 作者:曾凡忠 来源:建始县委组织部
分享到:

建始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内的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建始县委、县政府以党建为引擎,以扶贫为统领,以发展为目标,以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为抓手,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全县贫困人口以每年1.5万人的速度递减,贫困区域人均纯收入每年以16%的速度递增。

坚持党建引领,增强脱贫力量

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建始县将其作为全面建成小康建始的“四大战役”之首,用愚公移山的坚韧、决战决胜的勇气、只争朝夕的干劲全力推进。

建好指挥部,增强决策力。一是建立指挥协调机构。成立由县委书记任指挥长、县长任第一副指挥长的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县长直接分管脱贫攻坚工作,全县选调8名科级干部、15名工作人员组建指挥部办公室。围绕精准脱贫“五个一批”(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兜底保障),分别成立五个工作领导小组,各由1至2名县领导牵头,分别在农业、发改、教育、林业、民政等牵头单位组建工作专班。乡镇对应设置指挥部和扶贫开发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51人,选齐配强分管领导,切实畅通全县上下指挥协调体系。二是实行领导蹲点制度。33名县“四大家”领导,按照2至4名县级领导联系1个乡镇的分组方案全部下沉,且1名县级领导分别联系1个重点贫困村、1至3个软弱涣散村,重点指导乡镇找准发展定位、完善发展思路,切实解决发展瓶颈问题;帮助重点贫困村培育主导产业、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帮助软弱涣散村完成组织整顿。三是健全责任落实体系。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责任制。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负全面责任。乡镇党委和政府履行本乡镇扶贫工作的主体责任,书记和乡镇长是本乡镇第一责任人。县直各单位肩负行业规划的领导责任。层层绘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如期完成攻坚任务。

选好党支部,增强凝聚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建强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战斗队伍。一是实施“领头之雁”工程。大力实施 “一好双强”型(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致富能力强、社会管理能力强)村支部书记选育工程,通过从村医村教中选、在职村干部中育、致富能人中请、大学生村官中引、回乡大中专青年中聘、退伍军人中任等方式,拓宽村干部选拔渠道,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并按每个村不低于2人的标准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库。二是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以党校、“店子坪当代红色教育基地”等为平台,整合组织、农业、扶贫、商务、科协等部门资源,采取专题培训、外出考察、现场培训等方式,重点学习扶贫政策、电子商务、农技推广、党建业务等内容,全面提升引领发展的能力,实现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双过硬”。三是实施“创业带富”工程。根据党员自身特长,给每名党员“量身定做”带头发展产业、技术指导、带领群众致富的个性化方案,建立“党员示范户” “党建风景线”,让党员把先进性体现在带动产业发展上、体现到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具体行动上。各村级党组织大力倡导党员带头、大户示范,积极探索“把支部建在产业上、将能人聚在产业上,让群众富在产业上” 模式,近3年时间带动农户发展猕猴桃、关口葡萄、枸杞、乌龙茶、甜柿、魔芋、景阳鸡等20多个特色优势产业,其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四是实施“第一书记”工程。坚持“因村派人、因人定村、人岗相适”的原则,从县直机关、企业事单位中精准选派78名思想作风硬、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实力,全面激活党建扶贫主动力。

配好集团军,增强战斗力。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着力整合各方力量,积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形成合力攻坚的浓厚氛围,产生集聚效应。一是党建专班力量。按照双向选择、全域覆盖、动态管理、择优选派的原则,每个村级党组织选派1名党建指导员,每4至7个村级党组织选派1名党建督导员,按照建强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制定一个好规划、选准一个好项目、建设一个好阵地、完善一套好制度的“六个一”目标,帮助帮扶村理思路、建班子、找路子,加快脱贫致富、科学发展步伐。二是定点扶贫力量。抢抓华中农业大学定点扶贫的机遇,签订校地合作战略协议,近年来,共计派出专家团队23批152人、支教团队4批32人,对建始开展科教扶贫、产业扶贫和智力扶贫,为建始魔芋、景阳鸡、白肋烟、高山蔬菜、猕猴桃、柑橘、中药材、生猪、山羊、茶叶等特色农业产业“量身定制”帮扶规划,仅2016年直接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000余人脱贫。三是乡土人才力量。围绕精准扶贫,拓展远程教育服务领域和功能,开展农村实用人才专题培训,大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助推精准扶贫项目,拓宽脱贫路径。四是市场主体力量。组织民营企业广泛开展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恩施晨龙、双达鞋业、爱茵木塑等企业到贫困村建分厂, 3000余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就业。借助野三峡、石门古风景区的拉动效应,引导群众开发花坪桃片糕、长梁米子糖、土家布鞋等特色旅游商品,带动农民增收。五是社会各方力量。充分运用湖北省委“616”工程、咸宁市对口支援、杭州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及省、州直单位驻点帮扶机遇,认真谋划、落实帮扶项目。目前,全县共有399支驻村工作队、7000余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与群众一道扶贫攻坚。

抓好教育链,增强驱动力。一是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精心运用“支部主题党日”平台,探索开展党员“先锋指数”管理,实行差异化管理、精细化考核、实绩化引领,引导党员在“支部主题党日”“晒成绩、找差距、谈打算”, 为每位党员设置丈量党性的坐标,激发了广大党员参与精准扶贫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他们在“学”中筑牢思想根基,在“做”中彰显先锋本色。二是抓好“不忘初心”回乡走访。在广泛开展的“不忘初心•永跟党走”为主题的返乡回访、助推精准扶贫实践活动中,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回到家乡与前辈们拉拉家常、聆听家训,走访儿时的伙伴和亲朋故友,参加所在基层党支部的组织活动,重温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从内心深处思考“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四个问题,深受初心教育洗礼。全县有4260党员干部回乡走访贫困户,召开民情民意座谈会411场次,撰写民情日记4000多篇次,解决实际问题768个,为精准脱贫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三是抓好“愚公支书”学习活动。积极开展向身边的典型、辖区店子坪村响誉全国的“愚公支书”王光国学习活动,学习他决战贫困,不畏艰难、苦干实干的精神,学习他不改初心、至真至纯的党员本色,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全县先后涌现出周甫胜、刘勇等一批“王光国式”的先进典型。

用好指挥棒,增强创造力。一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好干部”标准,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将脱贫攻坚作为干部锻炼成长的重要平台,引导干部在一线干事创业,工作一线落实、作风一线检验,在一线“赛马”“选马”, 及时把锻炼成熟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形成在一线选拔干部的用人导向。去年县乡换届,将10名工作在扶贫一线、具有丰富经验、能够扎根下来的“三类人员”提拔重用到领导岗位。二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依据省州针对贫困县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办法,严格执行经济社会发展30%,扶贫开发70%的考核系数,制定落实考评任务的实施细则,把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措施作为重点考核内容。认真组织开展精准扶贫实绩考核、行业部门扶贫责任制考核、驻村工作队考核和对口帮扶考核。并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定期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和扶贫成效进行评估。三是构立问责追责措施。先后制定出台《建始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问责办法》、《关于贯彻落实贫困县约束机制实施细则的通知》,用“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从必须作为和禁止作为两个方面,建立扶贫工作追责、问责制度。加大考核结果的运用力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重用、约谈、问责的重要依据。2016年,有 9名干部因精准扶贫工作不力被追责问责,形成强有力的震慑。

坚持问题导向,找准脱贫短板

近年来,建始县在“抓党建、促扶贫”方面作出了一些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存在党建扶贫粘度不高的现象。一是存在“重扶贫、轻党建”的现象。受传统政绩观念和帮扶方式的影响,部分帮扶单位、驻村干部和村级组织只注重为村里建项目、搞建设,没有认真地对基层组织建设进行指导、帮助和督促,工作重心仍停留在“帮扶办实事”上,党建扶贫工作还跟不上“围绕经济抓党建”步伐。二是存在“重党建、轻扶贫”的现象。有的帮扶单位认为部门自身职能不强,无项目支撑、无经济保障,党建活动有声有色,扶贫效果“雨过地皮干”。三是存在“抓党建”与“促扶贫”脱节的现象。就党建抓党建,就扶贫抓扶贫,将党建和扶贫攻坚工作割裂开来,粘度不够,融合不紧。

存在党建扶贫能力不足的短板。一是队伍结构不优。部分村干部年龄老化、能力弱化问题较为严重,高中以上学历仅占24%,35岁以下仅占10%左右。二是党务能力不强。有的基层党组织党务干部对业务不熟悉,发展思路不多,工作办法不新,缺少过硬的服务本领和技能,难以扛起精准扶贫与党建的重任。三是作用发挥不够。有些村班子内部不团结,群众不满意,干群关系紧张,没有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工作只图交差,坐等上级部门帮扶,致使本级党建扶贫工作拖拉滞后,帮扶成效不明显。

存在党建扶贫参与不够的空间。一是有的农户依赖思想严重。在扶贫开发之中,劳动力资源是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但有的贫困人口思想觉悟不高,懒惰成性,只等政府救济,不愿意吃苦发展生产,也有部分农户年老体弱,劳动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参与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给扶贫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二是少数干部思想观念守旧。少数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思想认识不到位,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扶贫措施不得力,对解决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三是部分党员缺乏主动意识。部分党员对结对帮扶有顾虑,担心把技术传给贫困户后会抢了自己的饭碗。也有部分能人党员忙于发展自身产业,认为结对帮扶是村干部的工作,缺少主动帮扶贫困户的意愿

存在党建扶贫推进不力的问题。一是力度不大。部分帮扶单位对好抓的、容易见效的党建工作投入精力多,对投入大、见效慢的工作抓得不紧,没有按照精准扶贫“路线图” “时间表”的要求狠抓落实。二是投入不多。贫困村所需要扶持的项目多资金量大,有不少单位资金有限,没有资金投入贫困村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没有真正落实。三是效果不实。工作量化目标考核是衡量党建扶贫工作实绩实效的重要措施,但不少考核中“材料全、反映好”的党建扶贫工作队和驻村干部,工作实绩实效“假大空”,与实际的扶贫成效有较大差距。

坚持精准发力,夯实脱贫基础

注重党建引领,狠抓责任落实。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扶贫开发中的带动作用和扶贫开发对基层党建的促进作用,坚持扶贫开发在哪里、基层党建工作跟到哪里。二是强化领导责任。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党建考核范围,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结合“一岗双责”,全面推行党建工作“五责”并举(清单式定责、链条式传责、岗位式履责、立体式督责、倒逼式问责)管理模式,各级党组织把责任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将党建与扶贫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三是夯实脱贫攻坚责任。认真落实帮扶责任人脱贫攻坚责任,按照“帮扶对象不脱贫、帮扶责任不脱钩”的原则,打造“永不走”的驻村扶贫工作队。

注重精神脱贫,狠抓素质提升。一是引导树立脱贫信心。针对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安贫乐贫、不思进取的思想,要通过教育引领、典型培育、参观学习等多种议程,让贫困户看到脱贫希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增强脱贫致富信心和决心。二是深入推进学习教育。以“支部主题党日”为载体,深入推进“两学一做” 制度化 常态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脱贫攻坚的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三是大力开展科教扶贫。始终坚持“扶贫先扶智”的工作理念,不断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地推广和普及农村实用技术,借助农家书屋、“雨露计划”、“阳光工程”、转移就业培训等项目,组织开展多层次的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注重人才培育,狠抓班子建设。一是建立“链式”机制。建立“把农民培养成产业人才、把优秀产业人才培养成党员和村级后备干部、把优秀党员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成村干部、把党员和村干部培养成农业产业发展带头人”的“链式”培养机制,着力解决产业人才匮乏、党员“双带”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打通农业产业人才、党员和村干部成长通道。二是狠抓班子建设。把那些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善于为百姓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选拔进村两委班子,建设一支牢靠的扶贫工作队,为农民致富带好头,树榜样。三是提升履职能力。加强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教育,引导村支“两委”牢固增强“四个意识”,增强脱贫攻坚执行力;加强素质培训,提高村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规范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

注重整县推进,狠抓基层基础。一是抓统筹推进。继续坚持把夯实“五个基本”、健全“五个体系”作为基层党建重心,促进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工作思路由从抓点转向抓面,从抓少数几个支部、几个示范点、几个示范带、几个乡镇上升到抓整县上来。二是抓组织整顿。继续推进县级领导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和蹲点调研制度,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中的贫困村,采取“县委领导+贫困村、第一书记+贫困村、乡镇党委+贫困村”的“三对一”的模式,坚持领导带头、三级联动、部门协作,形成抓整顿促脱贫的工作合力。三是抓保障投入。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途经,以“党建+”为抓手,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针对基层党建经费不够、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不明显等突出问题,整合各方面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村定补干部待遇正常增长机制,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和正常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让基层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全身心投入党建与扶贫工作。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建始县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