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今日谈 >> 机遇与挑战:“智能代工”现象观 >> 阅读

机遇与挑战:“智能代工”现象观察

2017-08-07 16:00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王静
分享到:

2017年5月16日,在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观众在现场与机器人互动 黄宗治/摄 

AI时代,就业危机何解

——机遇与挑战:“智能代工”现象观察(之三)

半月谈记者 朱涵 李鲲

“未来已来,而你却不是未来的一部分,那会怎样?”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的一句话发人深思。面对“智能代工”可能带来的就业危机,如何做好预判并防患于未然,的确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

授鱼与授渔:重新划定“人机关系”

人类与机器的矛盾在历次工业革命中都会爆发。“每次技术革命都会淘汰一些专业人员,但也会带来很多新的职业,比如火车代替了挑夫,却也造就了一批铁路工人。人工智能一定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冲击,但未来人与机器并不是对立的。”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不再需要学会开车就能轻松驾驶一辆车到达目的地。今年6月29日,国内首台示范运营的全自动驾驶园区通勤车在天津的首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发布,有了这款无人通勤车,园区职工只需在手机上下载APP,点击用车,该车辆就可以开到员工所在地,搭载其前往指定目的地。

虽然人类同样可以驾驶,但自动分析车主的习惯、路径等数据,却是人类自身不易做到的。马云认为,在智能科技中,互联网是生产关系,云计算是生产力,大数据是生产资料,智能世界是系统性的,“特别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可能比人类更了解人类”。

基于此,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人工智能时代,智能一方面要取代重复劳动,另一方面也将基于大数据分析推动整个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在大智能时代,人与机器应该一起学习,达成共识。”国际知名大数据专家、《大数据时代》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表示,当计算机掌握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能够反馈给人类的时候,就可以大幅推进技术进步。

“我们将看到人机结合产生巨大力量,人的智慧将被人工智能‘放大’。”AlphaGo之父、DeepMind创始人戴密斯·哈萨比斯说,DeepMind将AlphaGo的技术用来优化数据中心的能源配置和管理后,节约了40%的能耗,人工智能应被视为一种能在科学、工程等多个领域普遍使用的工具。

体能与智能:培养不断学习的本领

格力电器的叉车大王曹云祥,过去是名搬运工人。后来因为需要,曹云祥通过学习技术转型成为叉车工人。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目前格力的叉车工越来越少,基本上都被机器替代了。珠海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说:“要让他们在智能时代继续转型升级。”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判断,到2050年,劳动力市场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要未雨绸缪,要考虑我们的孩子应该去上哪些课、接受怎样的教育,这样他们在接下来的三四十年,不至于失业。”具有不断变革、学习、创新的本领,能适应各种变化,才是真正有用的人。

人工智能产业井喷式发展,大量知识型、技能型岗位涌现出来,需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支撑,而这部分人才的缺失,却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国务院近日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结构、就业方式转变以及新型职业和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建立适应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和就业培训体系,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社会化培训机构等开展人工智能技能培训,大幅提升就业人员专业技能,满足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高技能高质量就业岗位需要。鼓励企业和各类机构为员工提供人工智能技能培训。加强职工再就业培训和指导,确保从事简单重复性工作的劳动力和因人工智能失业的人员顺利转岗。

职教与科研:就业做好“双布局”

面对将要到来的“智能代工”大潮,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应加速对接产业需求和教育供给,破解结构性失业问题,实现职业教育和高端科研的“双布局”。

48岁的陈国平是绍兴会稽山酒厂的一名老员工,30年工龄的他有27年干的都是制麦曲的重体力活。3年前,企业自主研发了一套麦曲自动化制造生产线,经过半年的学习后,他成为这条生产线的负责人。

在许多企业管理者看来,“机器换人”、智能制造的大潮对无法适应智能化时代的员工“有些残酷”,对于像陈国平这样善于学习的员工而言,却是个自我增值的好时机。随着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综合能力、学历等要求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需求也随之提升。

为了提前布局人才培养,不少企业近年来纷纷与院校进行“校企合作”。例如广东东莞启动“百所院校机器人专业校企共建工程”,以期实现院校培养与产业需求重新匹配,改善当前智造人才培养相对滞后的局面;南京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与南京技师学院签约,开设针对工业机器人的专业,培养工业机器人研发、操作、装配和维修等方面专业人才。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刘晓认为,“机器换人”对员工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应注重以职业群为基础设置专业,增强从业人员在某一岗位群中的迁移能力。

托底与扩容:优化产业结构防范未然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经济新常态下,“机器换人”和智能制造是企业提升产业结构、减员增效的重要抓手,只有重新投入行业竞争、站稳脚跟,才能“把失去的饭碗夺回来”。

根据《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到2025年,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专家建议,在智能制造产业规划过程中进行全盘考虑,避免政策激励下的“一哄而上”,通过“机器换人”的阶梯式推进,使就业市场转换更加平缓。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谢小云认为,政府在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可采取一定的包容性措施。“比如东部沿海省份可尝试对接中西部产业转移承接区域,通过政府合作,加强转移就业安置的政府引导措施。”

在机械化程度更高的北欧,由于机器替代了大量的人力,造成部分劳动者无工可打。一些国家通过构建福利社会,没有工作的人每个月也能收到一定数额的资金。国家鼓励旅游、消费,从而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有专家建议,在构建福利社会的同时,要重视拓展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生力军。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贡献率可达到70%。

2016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达43.5%,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人的欲望和需求是无限的,服务业在拉动新增就业上的潜力非常巨大。在人工智能时代,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来激发服务业的潜力。”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特别是要加快发展为机器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如机器的保养、维修、营销、设计、创意、电商服务等。”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会副理事长乔润令说。

此外,小微企业对创造社会就业的贡献不容忽视。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显示,同样的资金投入,小型微型企业可吸纳就业人员平均比大中型企业多四至五倍。

链接:美国“智能代工”繁荣背后

半月谈驻洛杉矶记者 郭爽

伴随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人工识别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感器的普及,智能机器正在迅速崛起,未来科技正如高速列车般向我们疾驰而来,并将以难以察觉的速度,给我们带来未知的挑战。在“智能代工”如此蓬勃发展的今天,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美国,又是怎样一番情景?

智能时代,机器地位将更稳固

19世纪初期,70%的美国劳工仍在农田中工作。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生产逐渐转向新的制造过程,机器开始大规模取代人力、畜力,大规模工厂生产开始取代个体手工生产。自动化技术的普及,使得仅有1%的人在从事这些工作,其余绝大部分工作已被机器取代。

而在人类迈入人工智能时代的今天,机器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在农业劳作中,机器化将继续发展。

在工业生产中,据相关机构估计,目前美国有150万到175万台工业机器人,到2025年,这个数量可能会增加到400万至600万台。比如亚马逊这样的公司,正在用这些不知疲倦的家伙重复枯燥地举起或沉重或微小的货物,对其检索、分类,然后装上卡车装配货物,并正在尝试用无人机为用户配送。

在医学领域,医生的手术正在变得机械化,药房只需机器人就可以配药,连疾病咨询智能机器人也可以做。

在服务领域,将出现机器人清洁工、快递员、出租车司机。

波士顿大学经济学家Daron Acemoglu和Pascual Restrepo今年3月发表的报告称,自1990年以来,机器人已经让美国失去了36万至67万个就业机会。Daron Acemoglu估计,2015年至2025年间,工业机器人将导致就业人口比例下降0.94至1.76个百分点,工资增长率下降1.3%至2.6%。

几乎可以肯定,本世纪末,或者就在几十年后,我们所熟悉的职业中,从体力工作到脑力劳动,70%的工作同样被机器、或者说新一轮自动化技术取代。

应对失业,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回顾历史,审视人类命运,就会发现,每一个人类文明都始终在探索和创新。”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李飞飞说,“可以想象,几十年后,收入最高的职业必然会依赖于那些目前尚未被发明的机械与技术。我们之所以还无法想象这些职业的存在,是因为机器人能创造出我们今天还无法想象的未来需求。”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会带来巨大的繁荣,同时也会带来持久的社会影响。

Daron Acemoglu指出,尖端技术工作的发展会比40年前更为快速,蓝领职业会迅速萎缩。他说,在1760年至1850年间,得益于工会和高中教育的普及发展,当时的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益处才抵达低端蓝领阶层。因此,对于那些被机器、自动化或其他科技“夺走”工作的劳动力来说,为他们提供新兴教育和培训,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尤为重要,这将减少和缩短技术发展对社会带来的阵痛。

而与此前大规模技术革命不同的是,此轮智能革命,不仅蓝领工作者会受到机器人的“伤害”,白领也同样会遭到威胁。

AlphaGo之父戴密斯·哈萨比斯说:“目前就应着手思考如何改善教育质量、提升就业能力,考虑如何重新分配被替代的工人。就个人而言,应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也许每5年就要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职业道路。”他认为,虽然不必担忧人工智能对社会造成威胁,但面对未来的挑战,从政府、社会到个人,都应该立即行动起来,拥抱转型。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