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今日谈 >> 上海:开启“全球城市”新征程 >> 阅读

上海:开启“全球城市”新征程

2016-10-27 08:48 作者: 叶锋 陆文军 叶健 梁希之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原碧霞
分享到:

全球城市引领新使命

■ 半月谈记者 叶锋 叶健 陆文军

为了更好地建设全球城市,上海市也立下了一座城市的“军令状”。最近几个月来,上海陆续发布文件和规划,为上海建成全球城市不断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而不断取得的进展也为其他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样本。

未来25年的“军令状”

城市发展不是见招拆招,必须要高瞻远瞩,纲举才能目张。

为更好地实现上海全球城市的角色,上海制定了一系列的细化目标。7月份,上海发布了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城市规划引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历史风貌保护、城市有机更新、环境保护和建设、综合交通体系等八大方面,提出了42条具体而微的实施意见,为2020年前的上海城市发展划定了框架。

在这些实施意见中,可量化、实打实的目标随处可见,例如PM2.5浓度降至42微克/立方米左右、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单体预制率超40%、五年内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55%、轨道交通承担公交的六成等等。除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对于代表“城市良心”的地下管道,上海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5年内建成10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预留地下物流、水资源储蓄、能源输送功能通道。

如果只考虑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上海堪称全国最大的城市,而且,随着上海的不断发展,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口继续涌进这座城市。反观其他世界大城市,规模无不小于上海。志在建成全球城市的上海,其治理难度可谓空前。

随着关于2040年的规划草案浮出水面,上海自我划定的红线——人口稳住和用地负增长格外令人瞩目。“力争至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左右,并作为2040年常住人口规模的动态调控目标”“按照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要求,总量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

同时,针对如何充分利用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的基础腹地,上海明确指出,强化上海对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引领作用,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具体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在内的“1+6”城市群范围,总面积为2.9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400万。同时,要加强以长江黄金水道为骨架的区域内河航运系统建设,培育内河支流集疏运体系,充分发挥系统效应,构筑区域航运联动格局;完善国家综合运输通道布局,拓展上海乃至长三角城市群与其他国家级城市群之间的联系通道。

进一步,作为全球城市,上海的影响力绝不能只局限于国内。以机场、港口为支撑的大交通空间布局,也需要再上一层楼。对此,上海也立下雄心勃勃的计划,推动周边机场共同支撑以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为核心的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强化浦东国际机场与长三角区域城际铁路网络等对外交通系统的衔接,构建空铁联运体系,加强上海两大机场与邻近机场之间的快速联系。

长达25年的“军令状”,为上海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在上海中心大厦的观光厅拍摄的浦江两岸,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尽收眼底  裴鑫 摄

加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伴随我国全球经济地位不断提升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方面正进入新的机遇期。

10月14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上海金融创新论坛上,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埃斯瓦尔·普拉萨德表示,持续提升的人民币国际影响力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多改变,也将给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带来新机遇。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副总领事张美芳说,作为中美两国的金融中心,上海和纽约具有深化金融合作的广泛基础。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吴俊说,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断提升,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显示,上海已进入国际金融中心全球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前五行列。借助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上海将继续在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方面加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上海世界贸易组织事务咨询中心总裁王新奎认为,上海先行先试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在总结过去三年经验的基础上,上海自贸区今后应着重解决如何处理好自贸区特殊监管模式和扩大服务业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如何将自贸区各项改革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效结合,以及如何按国际标准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等问题。

特大城市建设的中国样本

正如先行先试的上海自贸区,上海在城市治理的过程中,会不断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另一方面,上海在发展中也不断产生溢出效应,和周边城市一起发展共赢。

目前,上海自贸区推出的31项制度创新中,已有2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的“苗圃”效应达到预期目的。实际上,上海在智慧交通、智慧安全、智慧教育等方面的探索,也都领先全国,成为各地的样本。

2016年初,作为全球众创空间的鼻祖,WeWork进入中国的首选城市,就是上海。这并非WeWork拍脑袋的决定,相反,这是他们和诸多中国重量级投资人经过探讨后,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今年,他们还将再开设2家新的门店。WeWork创始人亚当·诺依曼告诉记者,当今世界,如果不进入中国,就不能说自己是全球化的企业。而上海,是一座充满活力的高智商城市。他曾12次来到上海,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觉,都能学到不一样的东西。

不只WeWork,其他诸如优客工场、WE+等知名众创空间,无不将上海视为支撑发展的必争之地。优客工场的毛大庆表示,上海是中国国际化的窗口,也是最接近“蓝色经济”的地方,所以优客工场除了助力创新创业以外,更希望助力那些有国际化视野的新平台,未来在上海吸引更多的优秀海归回来创业。

全球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创新发展,在全国创新创业的热潮中,上海的众创空间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不少地方来到这里学习借鉴。

独木不成林。上海建设全球城市,不是一座城市的功劳或者苦劳,而是在一个健康完整的城市生态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其辐射与服务范围,也不断从周边城市扩展到周边国家,这才是全球城市的真正意义所在。

探寻全球文明城市之路

■ 王 战

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的发展过程。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起,为人类提供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从文明的角度看,全球城市也应引领城市文明,成为全球文明城市。上海应该建设成为具有信息文明、生态文明、治理文明以及文化融合力的全球文明城市。

首先是实现信息文明。信息文明之所以成为全球文明城市的重要特征,关键在于信息技术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信息的产生、发布、使用、整合将成为经济活动的枢纽之一,并对全社会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相应催生出农业文明及工业文明,信息革命则催生出信息文明。人类走向信息社会意味生产和生活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生活的时空将发生巨变,这对城市发展来说也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走向信息文明进程中,上海已基本形成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基本框架,信息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为信息文明的形成提供了有力保障。将来上海将力争成为引领全球科技发展的创新城市,成为信息集聚与知识传播中心和全球信息网络的枢纽,成为数字化生产方式和智慧生活方式的引领者,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主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信息文明城市。

其次是保证生态文明。目前,生态文明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城市追求的目标。生态文明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全球文明城市显性的外在条件,是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的必不可少的发展条件。我国政府已于2015年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递交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自主贡献文件,确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

上海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投入,上海低碳城市建设也已取得很大成效,目前已入选世界自然基金会低碳城市项目试点。上海的目标是全球领先的生态文明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全球城市的领先位置,实现城市绿色创新引领发展。

再有就是要具有治理文明。组织和制度力量是全球文明城市影响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于社会制度的先进性和全球化的治理结构,在制度弹性和有序城市治理方面引领全球城市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正逐步改变纯粹的国际规则接受者的地位,在国际规则中不断打下中国的烙印。同时国内城市治理与社会发展取得不小的进步,城市管理方式日趋科学完善。

作为特大型城市的上海,在城市秩序、公共安全、社区管理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未来的上海将既张扬个性、充满活力,又法治严明、秩序井然,是近悦远来的包容性城市,是安全有序的城市,是各类国际组织的主要集聚地,是一个移民城市,集包容性、有序性、高效性、多样性、安全性为一体。

最后则是要实现文化大融合。文化软实力是全球文明城市的内生驱动力,是城市形象最集中的体现。文化软实力具体体现为包容的多元文化和穿透性的文化影响,既有强大的文化融合能力,又有坚韧的穿透能力。如果不具备文化软实力,上海不会成为真正的全球城市。

建设全球文明城市,不仅是城市发展视角和维度的进一步提升,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专题策划\编辑:李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