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今日谈 >> 社区台账:写得吐血 编得离奇 看 >> 阅读

社区台账异化:写得吐血 编得离奇 看得眼花

2013-11-27 22:19 作者:郭奔胜 王骏勇 孙彬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lh
分享到:

 

作为记录基层开展各项工作情况的载体,社区台账发挥了重要的信息资料作用。然而,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台账泛滥和异化的现象。小小台账,“写得吐血,编得离奇,看得眼花”,逐渐在基层演变为新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让基层工作者疲于奔命、忙于应付、不堪其扰,饱受诟病。

台账之困:一个社区一年做了243本台账

记者在多地调查了解到,台账积弊由来已久,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今年7月,南京市征求群众意见时,来自基层社区的党员干部群众反映最集中的问题就是:考核评比过多过滥,社区台账弄虚作假,基层疲于应付,苦不堪言。

随后南京市组织工作组清理发现,全市社区共有计生、综治等各类工作台账18类151项,包含国家级40项,省级53项,市级58项。有的社区承接了30个机关部门的工作任务,考核评比多达71项,每项都要有整套台账。而在全国其他地区,这样的情形也屡见不鲜。

记者调研发现,名目繁多的考核评比和多如牛毛的台账让基层不堪重负,近年来在这方面至少出现了三个异化现象:

工作任务异化为“做台账”。据媒体报道,辽宁本溪市一个社区8个月做了200多本台账,平均每名社区干部要做30多本。而南昌一些社区每年“往往一做就是七八十本、上万页台账”。在南京,最多的一个社区一年做了243本台账。有的除了纸质的,还要做电子版的,有的台账要分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名目繁多。

面对考核压力,社区工作者不得不将大量工作时间用在做台账上,有的甚至一半以上的工作时间都在做台账。一些社区工作者称做台账是“平时带着搞,半年突击搞,应急加班搞”。江苏某市一个社区,曾在一次全国专项检查中,因县、市部门领导意见不一,而出现连续3天通宵加班做台账又被推倒重来的情况。

工作成效异化为“看台账”。因为台账工作的“重要性”,社区工作人员做每一项工作首先会想到台账,觉得没有照片、影像资料等记录,别人就看不到工作成效。有基层工作者反映,有个邻里互助的项目,考核不仅要看文字,还要看照片,比如扶起摔跤的老人,社工上门帮扶也要有照片记录在案,对此老百姓很不满:“你们到底是服务还是作秀?”

因各个条口都要台账,社区就只能搞“多头开发”:搞一项活动,各条线都来“认领”,有小朋友参加的可以纳入关工委工作台账,有残疾人来了就拍张照片算残联活动,如此等等。

工作考核异化为“比台账”。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因台账成为检查衡量社区工作的重要依据,各社区就搞“台账大赛”,看谁做得高端、大气、上档次。有的不惜花数万元请专业广告公司做设计,请专业写手来写内容,再到印刷厂去印,做得十分精美。

还有的为了应付检查,不惜编造内容、弄虚作假。比如社区残疾人比例达不到要求,就把亲戚朋友都“编”成残疾人,还要打好招呼,以防上级抽查时露馅。

“更可笑的是,有的部门要求建残疾人康复档案,一些社区就编造假的康复训练计划,还要根据不同的残疾部位,想象训练姿势,上肢残疾的就不能用下肢残疾康复的方式。”一名农村社区负责人说,做假台账时还要注意“做旧”和逼真,要换不同的人来写,甚至用左手写,防止笔迹一样被发现。

台账之谬:背后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上面条口的事务,都想着进社区,都想在社区有阵地,布置任务,组织验收,这样台账自然就多起来。”南京市北苑社区书记从蓉说。

更为关键的是考核工作偏重形式。基层工作者反映,在考核社区工作时,一些上级部门图省事,只是听汇报、看台账,不愿深入群众和现场了解真实情况,导致“做事不如作秀”“干工作不如做台账”歪风在社区盛行。

一位社区主任形象地说,上面考核什么,社区就做什么,社区就是“编辑部的故事”,主任是“总编辑”,社区工作人员是“采编人员”,每天都编一些没多大意义的材料,没多少时间去服务群众。

纯粹为考核更是催生一些荒唐的举动。苏中某市一个城市社区为了在全国评比中不扣分,让台账更加全面,拿出半天时间,由社区书记作为“总导演”,召集人员在设计好的场景中“演出”,把不同季节的民俗节日活动一一拍照留底。

因为正值初夏,所以先拍端午节活动照片,再换上秋装“过中秋节”,最后把空调打低,大家穿上羽绒服一起剪窗花写对联,把春节活动的照片摆拍好。如此等等,让人哭笑不得。

一些群众认为,社区做台账只为了应付检查,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上级来检查只看台账而不走访群众和现场,则是十足的官僚主义。

另外,一些部门在下达工作任务、制定工作目标时,忽视与其他部门的统筹协调,也是导致台账重复、繁多的重要原因。

台账之变:尚需上下联动的长效机制

台账问题已引起有关方面重视,不少地方已出台措施加以清理。南京市专门成立台账清理小组,并于今年8月上旬出台《关于切实减轻社区(村)负担,提升服务群众效能的七项规定》,提出一律取消考核评比纸质台账、考核社区工作须以居民意见为主等。近期又出台实施细则,明确取消72项工作台账和41项各类评比,受到基层欢迎。

然而,一些基层工作者也反映,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台账由省里甚至国家相关部委统一部署,仅靠一地无法清理到位,急需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他们建议上下联动,加强研究,清理社区一级的台账和考核评比,形成社区减负长效机制。

江苏省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张超、南京邮电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崔效辉等建议,短期可从推行基层电子化、信息化办公入手,整合梳理台账。长期来看,一是深化行政管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社区法定的自治功能,让社区回归自治本位,理顺政社关系。

二是改变考核导向,将评判权交给群众。南京的“减负七项规定”即是通过减负将社区(村)工作者的精力时间腾出来,回归服务本色,将时间精力真正用在服务居民、服务群众上,同时由居民对社区工作好坏进行评判,解决对谁负责的问题。

三是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的公共、公益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社区从庞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提高服务群众的效能。(郭奔胜 王骏勇 孙彬)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