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今日谈 >> 经济实体化 中国再发力 >> 阅读

经济实体化 中国再发力

2012-12-30 23:07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135215
分享到: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们对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日益警惕;在国内,各种“炒楼”“炒钱”“炒农产品”不时兴风作浪,更让人们见识了“炒作”之害。由此,政府和学界都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实体经济,呼吁稳定和发展实体经济。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这也成为今年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和看点,值得认真回顾、梳理和总结。

坚持稳健货币政策 抑制投机炒作风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下行,前三个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8.1%、7.6%、7.4%。在这一背景下,央行先后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下调基准利率,并采用逆回购等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稳定经济形势。

不过货币政策稳健的总基调没有改变,只是增强了针对性和灵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基于防通胀考虑,货币政策没有太多的进一步放松的必要。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稳健的主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对投机炒作无疑是釜底抽薪,资金回归实业显露苗头。

而在最吸引游资也最为社会所关注的房地产领域,中央也顶住了经济下行和财政困难的压力,在年中不少地方对房地产政策微调时,及时发声并采取措施,稳定市场预期。

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在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的同时,明确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切实防止房价反弹”。

目前,一些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暖冬”迹象,不过多为“刚需”释放,此前过度炒作的鄂尔多斯、温州等地楼市则被严厉的调控政策打回原形。从中央近期的表态来看,房地产调控不会放松,“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已成为楼市调控长期策略。

打破行业垄断 民间投资活力再现

投资炒作盛行也与民间资金多、投资渠道少有密切关系,为此,今年中央把打破行业垄断、引导民资进入更多实体经济领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全力推进。

5月中下旬以来,先后有铁道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卫生部《关于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经营性质的通知》、国资委《关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积极引入民间投资的指导意见》等放宽民资准入、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发布。此后,民资进入相关行业步伐加快。

10月16日,我国两大重点工程——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和蒙西华中铁路煤运通道同时开工的消息备受社会关注。之所以受关注,不仅仅是因为这两大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更重要的是,这两个项目被视作垄断领域向民资开放的示范项目。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总投资1250亿元,其中中石油持股52%,社保基金、宝钢和由全国工商联牵头组建的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各占16%股权,也就是说在该项目中,民间资本占比16%;在蒙西华中铁路煤运通道建设中,民间资本出资占比也达15.7%。

在政策的撬动下,今年我国民间投资再现活力。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前11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0.7%,其中,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高出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强化金融财税扶持 实业发展环境改善

4月26日,数码店店主胡苏亮成为第一位从温州市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贷款成功的市民,他用自己的轿车做抵押,成功获得一笔期限1个月、月息1.6%的5万元贷款。“从申请到放贷只用了一周,利息也能接受,确实解了小企业的燃眉之急。”胡苏亮说。

温州市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4月26日正式挂牌营业,为民间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借贷交易提供登记、对接、公证、评估等规范化服务,改变了以往盛行的靠打电话、写借条借钱的民间借贷模式。这是国务院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成果之一。

进入2012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新时期金融工作“五个坚持”的原则。其中,“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被放在首要位置。

此后,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我国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房建设、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对企业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同时放宽准入,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温州等地金融改革提速。

金融之外,财税政策也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今年,“营改增”迅速扩围,推广至全国12个省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纳入试点范围;小微企业税费减免全面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初现成效。

经济学家辜胜阻说,有些做实业的企业家,经营上千人的工厂,投入上亿的资本金,一年拼命做下来,只赚几十万元。这样下去,实体经济肯定有“空心化”之忧,通过结构性减税等措施,提高做实业的利润空间,是发展实体经济的必然之举。

培育新兴产业 壮大实体经济引擎

无时滞的高清电影浏览、无距离的远程视频通话……这是今年开始实施的“宽带中国”战略为我们描述的前景。当然这一战略改变的不仅仅是老百姓的生活,它还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全面革新和空前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干福熹表示,“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后,预计每年所需的光纤超过1亿公里,从而为我国光纤通信发展带来春天。此外,宽带网络的发展还将拉动网络设备、计算机和家电等相关制造产业发展,提升物联网、云计算等应用的商业价值。

“宽带中国”是今年国务院批准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的一项内容。该规划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重点培育。

按照规划,我国要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0年的不到4%,达到2015年的8%左右,到2020年争取达到15%。记者观察也注意到,在今年经济下行的形势下,江苏、广东、浙江、山东等地的新兴产业却逆势上扬,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成为实体经济最有活力和前景的增长点。

国际经济学家、亚太总裁协会全球执行主席郑雄伟说,实体经济回归是一种再创新、“再工业化”过程,这种“回归”并不是单纯地走过去的路,而是在注重科技、绿色、新能源等的基础上发展,升级产业和优化机构,占领新的科技、经济制高点。(《半月谈》2012年第24期,记者 潘晔 宋兰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