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观点 >> 专栏作家 >> 王谦 >> 重塑敬畏之心 >> 阅读

重塑敬畏之心

2013-11-13 16:57 作者:王谦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tianye
分享到:

文 王谦

人生于天地之间,当怀敬畏之心。古人说,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从官员贪腐案动辄几千万、上亿,到暴力伤害案及于无辜幼童,还有令人发指的教师猥亵女童、医生贩婴、法官嫖娼……这些丑恶现象一次又一次突破了社会底线。没有敬畏之心,就会使社会充斥暴戾之气,使人心失范、社会失序。在社会转型中,尤其要重塑敬畏之心。党政干部尤其要带头树立敬畏之心。

敬畏并不等于恐惧,敬畏是发自内心的对于公序良俗和自然规律的认可和遵从,是对终极价值自觉追求的体现,敬畏之心反映了一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最恰当、最合理的关系。有敬畏之心,方能做到“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

首先,要敬畏法度,敬畏道德。法度是他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道德是自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行为的底线,人生的边界。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辽宁考察时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这把戒尺,就是党纪国法。

第二,要敬畏群众,敬畏民生。曾子说:大畏民志,此谓知本。党政干部要明确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要铭记并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敬人者,人恒敬之。领导干部只有首先把群众放在心上,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尊重。

第三,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在我们的头顶,永远高悬着灿烂的星空。敬畏之心,是面对永恒的自然积极追求生命价值的出发点。在资源越来越紧缺的今天,必须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决不能为了急功近利而肆意浪费资源、破坏自然环境。

敬畏法度和道德,体现基本操守,方能坚守底线;敬畏群众和民生,体现社会关怀,方能气正风清;敬畏自然和生命,体现终极关怀,方能实现人生价值。重塑敬畏之心,不仅是一个人的修为,更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一个社会健康有序的保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

王谦

半月谈《时事资料手册》编辑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