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观点 >> 评论 >> 以“民心方向”推进污染防治 >> 阅读

新华网评:以“民心方向”推进污染防治

2018-03-09 08:54 作者:朱友华 来源:新华网 编辑:孔德明
分享到: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正是持之以恒以“民心方向”谋未来增福祉的生动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五年来,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制定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个“十条”并取得扎实成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一半,森林面积增加1.63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近2000平方公里,绿色发展呈现可喜局面……凝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烈共识,从中央到地方正以不计眼前得失、泽被后世子孙的担当精神,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绿水青山”。

以“民心方向”推进污染防治,要算好大账、长远账、整体账和综合账,不因小失大,不寅吃卯粮,不急功近利,不顾此失彼,唯有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不断凝聚智慧、汇聚力量,实现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才能真正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切实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离不开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以及刚性执行力。这两年,中央环保督察实现31省区全覆盖,各地督办企业查处整改情况实时公开,指名道姓的通报批评多了、环境破坏入刑的判例多了,对环境违法者的震慑自然就强了,理清“底线”,划定“红线”,推进污染防治的步伐更顺畅。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不能缓步的持久战,取胜的关键在于把老百姓怨言多的环境痛点,作为推进的发力点突破点,进一步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优化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把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态需求想在前面,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驰而不息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愈加清晰。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