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今日谈 >> 冲锋!打赢三大攻坚战 >> 阅读

冲锋!打赢三大攻坚战

2018-03-03 20:08 作者:半月谈记者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王静
分享到:

冷水鱼养殖助力贵州省赤水市贫困户脱贫

聚焦大难点,让脱贫更精准

半月谈记者 宋晓东 李金红 李平 刘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3.1%。然而脱贫攻坚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攻克几大难点。

聚焦深度贫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亟待提升

从吉林省和龙市出发,沿着崎岖山路前行,一座清新整洁的村落跃入眼帘:典型的朝鲜族样式砖瓦房整齐排列,宽阔的水泥路连接家家户户;村部前的广场上,篮球场、健身器械等一应俱全。这就是搬迁后的高岭村。

在村民孙立霞家,50多平方米的房子内陈设整洁,客厅、厨房和起居室布局合理,卫生间内装上了电热水器和抽水马桶。“没花一分钱就住进了新房,以前想都不敢想。”孙立霞说。

和龙市地处中朝边境,全市22万人口,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21%,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近年来,和龙市将易地搬迁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计划实施易地搬迁5713人。

与和龙市一样,全国还有不少深度贫困地区。如西藏和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云南怒江、甘肃临夏等地,贫困发生率普遍在20%左右。

这些地区生存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滞后,如果只对建卡贫困户施策,那些收入刚刚超越贫困线的群众,随时有返贫的风险。除易地搬迁外,这些地区亟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整体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遵义市务川县石朝乡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全乡有3577户1524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76户5764人。四五年前,这里一到冬天就断水、断路、断通讯、断电,是典型的边远高寒山区。

为全面突破群众发展难、增收难等困境,2016年以来,石朝乡按照人均10万元投入标准进行集中攻坚,不仅改善了道路、住房、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还按照“人均一担烟、两亩果、两只羊和一头牛”的产业布局,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石朝乡浪水村贫困户陈忠德说,去年他种了26亩金银花,一亩毛收入达3600元,是种苞谷的五六倍。“除去化肥、人工采摘等成本,去年卖金银花有3万多元的纯收入。”陈忠德说。

“将深度贫困地区这个最坚固的‘堡垒’攻下来了,就取得了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性、决定性胜利。今后,在攻坚方式上,要从全面推进帮扶向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地区攻坚转变。”甘肃省扶贫办主任任燕顺说。

聚焦精神贫困: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拔穷根、改穷相、换穷貌,扶贫是一场来不得半点含糊的硬仗。然而,穷根不单在口袋更在脑袋,拔不掉思想上的穷根,就树不起致富奔小康的自信,还随时可能返贫。

贵州省赤水市司法局干部李莉说,近3年他们发现了13起钻扶贫政策空子不赡养老人的案件,有的贫困户甚至屡次向帮扶干部“借钱”,并扬言不借钱,脱贫就不签字、第三方评估时就答复不满意。

在脱贫已取得一定成绩的今天,扶志、富脑袋尤为重要。64岁的韩清亮是河南滑县城关镇东唐庄村曾经的贫困户。“现在6亩地的收成加上收购废木头挣的钱,一年有2万多元,日子越过越好。”

滑县县委书记董良鸿说,扶贫先扶志,只有不断强化贫困户的自我脱贫意识,才能引导他们由“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走上永续脱贫。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位于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这里群峰叠翠,是我国热带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然而,森林覆盖率95%的背后,是群山阻隔,贫穷代代相传。

2006年以前,王下乡初中毕业生连续15年无人考取普通高中。从2006年起,王下乡将贫困、边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迁移到教学条件相对优越的县城读书,让农村孩子与城镇孩子享受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创了全新的教育扶贫模式。

“要不是到了县城读书,我也就不可能考上大学,或许像父辈一样,永远走不出大山。”毕业于海南省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张志成说。这个来自王下乡钱铁村的黎族男孩,如今在海口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

10年间,王下乡有932名孩子走出大山,其中108人实现了大学梦。“教育扶贫见效虽慢,却是釜底抽薪。”昌江县委书记黄金城说,针对一些深层次贫困问题,特别是解决贫困群众思想上的贫困问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聚焦支出型贫困:啃下“因病致贫”硬骨头

隆冬的大巴山区,2018年的第一场积雪仍未消融。1月16日下午3点,39岁的麻志亮披上外衣准备出门,乘坐班车前往镇巴县中医院,进行他的第109次血液透析。

麻志亮是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三元镇刘家沟村村民。患病前,他在镇上做水电工维持一家4口人的生计,加上家里的几亩田地收成,“日子还算不错”。2015年12月,麻志亮被查出肾衰竭,从那时起必须定期到县中医院进行血液透析。

不菲的医疗费用和不可逆的病情,让这个家庭一度沉浸在忧愁和无望中。直至2017年,随着我国健康扶贫政策推进,麻志亮一家的生活才有了转机。

在我国,类似麻志亮家一样的支出型贫困很多,尤其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形势严峻。能否破解这一难题,关系到将近一半贫困家庭能否如期脱贫,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据统计,2015年底,河南省平舆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占比31%,到了2016年底这一比例则接近40%,尽管贫困人口总量减少,但因病致贫比重却不降反增。为此,2016年,平舆县开始了“互联网+分级诊疗+健康扶贫”的探索。

同时,平舆还出台一系列政策,免除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费、提高门诊和住院报销比例。平舆县卫计委副主任郭君启表示,一年时间,已有1.4万人次贫困患者获益。

不过就全国而言,这一问题仍然严峻。海南省人民医院医务处副处长陈涛表示,当务之急,是要给贫困群众建立医疗健康档案,摸清家底,同时加大医疗保障,扩大医保用药目录,让一些贫困群众的大病走特殊医疗救助体系,缓解其支出压力。编辑:姜磊 刘佳(实习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