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观点 >> 专栏作家 >> 韩煦东 >> 学习邓小平的文风 >> 阅读

学习邓小平的文风

2014-10-15 09:09 作者:韩煦东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tianye
分享到:

韩煦东

(2010年7月15日)

2010年5月12日,习近平同志围绕为什么要大力改进文风、应该提倡什么样的文风、怎样大力改进文风,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我认真学习了这篇讲话,并结合在党校重温马克思主义精典、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改进文风问题作了进一步思考,特别是又一次通读了《邓小平文选》,真切地领略了小平同志的文风。

文风代表作风,反映党风。邓小平的文风,体现于他的讲话和著作之中。从他的文风中,可以展现他的领导风格和坚强党性,体现他的求是精神,表现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学习邓小平的文风,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抓作风,改文风,正党风。笔者在学习中体会到,邓小平的文风特点鲜明:

一、不讲长话,讲短小精悍、一语破的的话

邓小平同志历来主张开会、写文章要长话短说,话不离题,反对重复罗嗦,东拉西扯。《邓小平文选》三卷全书不含目录、注释,共383页,但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全书共收录文章119篇,最短的不足百字,最长的南巡讲话7500字,还是四个地区讲话的综合整理。他曾经毫不客气地在一个开得时间很长,重复发言太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说,这个会开得不好。他也曾说过,没有话就把那个嘴巴一闭。对他不得不做的长篇讲话,他也不主张各地报纸都转载,说:“浪费多少纸张啊!”这些意见和做法,对改进会风,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起草文件、办报刊都是很有教益的。邓小平同志之所以能够讲出具有真知灼见的短话,关键在于他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讲科学提炼的话。这或许就是毛泽东同志对他“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的评价的主要原因吧。邓小平善于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当今中国实际,汲取群众的智慧,把党的对内对外政策科学地、创造性地加以提炼概括,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以通俗体现深刻,使群众一听就懂,易记易行。例如,“改革开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选拔干部的“四化”方针,“联产承包”, “四项基本原则”,培养“四有”新人。小平同志把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倾向概括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把思想文化战线的不健康现象概括为“精神污染”等等。这些精辟的概括语言,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的简洁论述和“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澄清了人们的模糊认识,终止了妨碍着人们手脚的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他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在国际关系、对外政策方面,他高屋建瓴,把全球各国关系概括为“东西南北”关系,“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谁也难以提出异议。在与各国外交谈判中打什么“牌”,“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向前看”这样诙谐、通俗用语,已成了国家外交的常用语言。

二、不讲空话,讲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话

领导者讲话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和尚念经,说保险话,打太平拳,保乌纱帽。邓小平同志是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典范。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实事求是派”,他的文章、讲话,都是尊重事实,有的放矢,有理有据,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早在他第一次复出主持中央工作之后,在“四人帮”大喊巩固发展“文革”胜利成果,许多有派性的群众还未觉悟的情况下,面对全国的混乱局面,他逢会必讲整顿,明确提出要恢复到“文化大革命”以前,使各条战线的形势有了转机。他最先提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但是强调适合中国的国情。他不讲别的国家是假民主,只讲不能照搬西方的制度。说有些东西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有些东西在中国现在条件下不具备。在国际交往中他摒弃了夜郎自大的作风,总是强调学习先进国家的技术,学习中小发展中国家的长处和经验。他的这些务实的、与当时中国的潮流不完全吻合的言论,有力地推动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实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内外少数人借着中国改革开放,妄图利用民主、人权问题把中国搞乱。面对这一切,他审时度势,毫不含糊地提出:稳定压倒一切,中国不能乱,中国乱了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使我国经济建设有了安全稳定的国内环境。同时,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也说服了周边国家和地区,为国内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三、不讲虚话,讲言之有物、直言不讳的话

邓小平同志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的讲话、文章,历来是不唯书,不唯上,不看势头,不看风向,不怕冒犯权威,不怕被“打倒”,总是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直言不讳。在毛主席逝世不久,“两个凡是”充斥各种文件报刊的时候,他旗帜鲜明地指出,“两个凡是”行不通,全力支持真理标准的讨论,为之后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摒弃阶级斗争为纲,否定“文化大革命”,打下了理论基础,进行了舆论准备。粉碎“四人帮”后,开始拨乱反正,需要对建国以来的历史做出结论。一时间,党内和社会上的思想很活跃,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成了尖锐的政治问题。面对众说纷纭,他挺身而出,着重申明:“没有毛主席,我们至今还可能在黑暗中徘徊”;“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我们把毛主席永远当伟大领袖来纪念”。使全党在对毛主席的评价、态度等重大的问题上取得了共识。我们党历来要求党员要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他则实事求是地提出学习理论要精、要管用。他说,我就读得不多,我就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倡导广大干部群众学以致用,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扎实地干。试出了新经验,闯出了新局面,干出了新成绩。

四、不讲套话,讲深思熟虑、言为心声的话

邓小平同志的每篇讲话,每篇文章,都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当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是在借鉴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思熟虑的产物,都是自己的语言,总是富有新意。他很少重述别人说过的话,自己能说明的问题,则不引经据典。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也不念完全由别人代劳的稿子。就是一两句话的题词,他也能使之含意深远,不落俗套。比如“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毛泽东同志当年所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样的警句,是可以并列史册,流传千秋的。邓小平同志深思熟虑、言为心声的又一个表现,就是他不是逢会必讲,有求必应。领袖人物是人不是神,不可能万事皆精通,不可能做到金口玉言,没有调查研究、思考和准备,要讲也难以摆脱套话、大话、空话,只能讲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却没多大实际用处的话。邓小平同志的文章、讲话不长、不空、不俗,有见解,有分量,有指导意义,就在于他讲的不是别人“捉刀”的话,写的不是应景之作的文。

文风问题也是学风问题、党风问题。小平同志的文风,源于他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源于他一贯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源于他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源于他对于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在“四人帮”粉碎后的拨乱反正时期,小平同志就曾经尖锐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如果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要亡党亡国。形式主义,繁文缛节,照抄照搬,套话连篇等八股习气,正是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在文风上的再现,是无所作为的官僚主义作风和懒汉作风。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同时,好好体悟一下邓小平同志的文风,对于 我们如何作文、讲话、处事、做人大有好处,对于推进我们的事业至关重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

韩煦东

半月谈杂志社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