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观点 >> 专栏作家 >> 韩煦东 >> 扎实推进文艺评论工作 >> 阅读

以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统领,扎实推进文艺评论工作

2015-11-13 13:43 作者:韩煦东 来源: 编辑:孙爱东
分享到:

以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统领,扎实推进文艺评论工作

——在吉林省作协理论评论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2015年4月24日)

韩煦东

各位评论家、作家,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在大地回春、桃花盛开的美好时节,省作协理论评论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我省文学评论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我省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喜事。首先,我代表省委宣传部,对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全省文艺评论家和文艺评论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一直以来,我省高度重视文艺评论工作,尊重扶持评论,加强改进评论。省文联、省作协和各个文艺管理部门和创作生产单位着力增强文艺评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引导和推动吉林文艺创作在全国位次的提升。广大的文艺评论家们热情追踪文艺的发展走向,积极参与文艺作品研讨活动,很好地发挥了文艺评论在推荐优秀作家作品、发掘新人新作、引导正确的创作导向、提升读者审美水平、批评创作中不良倾向的作用。近三年来吉林文艺评论成果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优秀评论文章见诸报端,越来越多的文艺研讨活动群英荟萃,越来越多的名家作品得到引导、宣传和推介,吉林文艺评论日益活跃全面繁荣。这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我们有一支优秀的队伍。上世纪八十年代,吉林省文艺评论就形成了一定的声势和规模,出现了以朱晶、徐敬亚等为代表的一批评论家,提出了“崛起的诗群”等一些文学观点,在全国引起反响。进入新世纪以来,吉林评论家提出“70年代女作家群”和“新世纪文学”等概念,得到文艺界关注。当前,我省有一批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的文艺评论代表人物:张未民(省作协主席)、朱晶(省作协副主席)、宗仁发(省作协副主席、《作家》总编)、张富贵(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2013年,省委宣传部牵头成立了“吉林省文学艺术专家指导组”,文艺评论队伍不断壮大,对“吉林创作”的批评指导力度不断加大。

2、我们有好的载体与平台。《作家》《文艺争鸣》《戏剧文学》坚持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以学术性和争鸣性,繁荣和发展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的方向,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2年,省作协开展《吉林文评》文学系列工作,在吉林日报开办文学评论专栏,出版吉林文评年度选本,举办吉林文评研讨会,推出《北望原文论》文学评论丛书,省作协,以“吉林文艺沙龙”系列研讨活动为载体,组织的我省作家作品研读会场次多,涉及面广,层次高,影响大,打造文艺评论的“吉林品牌”。

3、高校研究力量广泛参与。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独特优势,是我省文艺评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我们文艺理论评论工作好的传统和好的经验、成效的基础上,成立委员会,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委员会的成立,吉林省文艺评论更加明媚的春天到来了,让我们都拿出激情和智慧热切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在此,我就切实发挥好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谈三点认识和建议,供同志们参考。

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统领文艺评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他指出,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通过文艺评论,可以帮助创作者进一步总结创作得失,理清创作思路,改进文艺创作。通过文艺评论,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在各种良性的争鸣比较中,辨析美丑、区别高下,从而引领人们提高审美水平,从根本上发挥思想启迪、艺术熏陶的作用。通过文艺评论,抵制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化现象,端正文化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把文艺评论放在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这部分中,鲜明强调了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作用。我们体会,党中央对文艺评论高度重视,既把文艺评论工作作为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又把评论作为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有力手段。文艺评论把党的文艺主张融汇到学理评论中,指导创作、引领思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手抓创作,一手抓评论,已经成为我们党领导文艺工作的重要方式和重要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切准了当前文艺评论的脉象,开出了改进评论工作的良方,明确了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措施办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评论的新要求,从而能够自觉地以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文艺评论工作。

二、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投身于文艺评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华文化立场是文艺评论的根基,把中国精神是文艺评论的灵魂。 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一样,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我们的文艺评论工作者应当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注意抵制“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当代文艺理论评论文体,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当今社会,文艺评论在促进创作、提升大众审美能力、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揭示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一是社会大变革反映到人们思想上会引起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集中表现在人的思想日趋活跃,选择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因此,要着眼于调动积极性,重在建设,以立为本,针对不同特点, 把疏导同灌输结合起来,善于在疏导中灌输,在灌输中疏导。情是艺术,理是科学, 入情入理, 润物无声, 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统一。二是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向多层次、多样化发展。因此, 首先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要。但要防止片面强调多样化而冲淡或放弃主旋律, 忽视作品的社会效果。三是宣传文化事业的市场作用越来越大。既要重视市场作用, 又要对社会负责, 需要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对宣传文化事业进行宏观调控。使精神产品的生产, 遵循社会主义制度对文化的基本要求, 健康发展。因此,文艺评论家应该自觉地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文艺评论对文艺创作、市场和鉴赏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工作,但也面临着许多难题和挑战,如,(1)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文艺理论批评领域的指导地位,广大的文艺理论批评工作者如何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文艺观武装头脑,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2)在日新月异、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大潮面前,在纷繁复杂的文艺思潮、文艺现象面前,如何保持文艺理论批评的胆魄和敏锐,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对影响社会主义文艺方向的重大问题、对于新的文艺思潮、流派及其倾向,能够及时地、准确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提高文艺评论的有效性,真正对文艺创作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3)在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继承古代优秀文化方面,如何避免凌虚蹈空、生吞活剥,立足于中国现实,“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对国外形形色色的文艺思潮、理论加以辨析甄别、梳理廓清,同时,又从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传统中汲取养料,用以丰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4)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如何避免拜金主义的影响,抵制商业炒作、人情批评,激浊扬清、明辨是非,承担起道德的责任,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客观、公正、健康、说理的批评品格,以保证文艺评论应有的公信力和权威性。(5)如何密切文艺理论批评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避免自说自话,曲高和寡。以深入浅出、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评论作品,推动优秀的文艺作品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和普及,提高大众的审美欣赏水平,同时也使评论自身产生更为广泛和深远的影响。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加以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以强烈的责任担当不断加强文艺评论工作。

优秀的文艺作品,必须做到导向为魂,内容为本,创意制胜。开展坦诚、理性、公正的文艺批评,既反对用政治思维取代审美观点,也反对用利润思维来取代审美价值。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做到“六个坚持”:

第一,要坚持多元话语统一于核心价值观。30年前,文艺批评曾经出现过“一元话语”和“二元思维”,那是属于文艺的非常态。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禁,文化解禁,作家、艺术家的主体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舒展和发挥,文艺创作与批评也越来越自由和多元化。但是,文艺评论在包容多种风格流派和多种审视维度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价值一致性,否定文艺批评的方向定力、价值底线和道德关怀。所谓方向定力就是要把好政治导向、价值取向,话语多元并不等于价值多元,并不是评价文艺的尺度和标准的多样化和游移化。如果评价艺术的尺度五花八门和游移不定,就会造成文艺批评失范、失信和失效。所谓失范,就是文艺批评失去基本的艺术尺度和标准,出现人人都有自己的标准,这样一来,文艺不可能形成精神支柱的品格。所谓失信,就是文艺批评一旦失去了标准,就会失去了公正性和可信度。所谓失效,就是文艺批评失去对社会文化的引领力,也会失去对人心灵世界的熏陶、洗礼与提升。文艺评论既是理性的抽象思辨过程,也是感性的审美鉴赏过程。我们的评论,一方面要用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来评价指导文学艺术作品,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发现和揭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内涵。另一方面,要注重把抽象的观念概念转化成具体丰富的文艺话题和内容,转化为个性化的对象分析、专业化的学术语言,找到评论和作家艺术家的交汇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创作和评论中的自觉遵循。要多开展有益于向善、向真、向美的文艺评论。致力于发掘蕴藏在文艺作品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深刻揭示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责任感,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第二,要坚持“寻美”评论与“求疵”批判的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理越辩越明。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势和自我造势相结合,那就不是文艺批评了。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一团和气”不是良好的批评生态,“一评就跳,一评就骂”更不是衡文论艺的正常氛围。文艺评论不仅是“寻美”的评论,而且也是“求疵”的批评。有的文艺批评者之所以被称为“文艺产品推销员”,原因是他们失去了批判精神,把自己变成了文艺产品和作家、艺术家的附庸。应该说,“寻美”的批评也是需要的,尤其是对优秀作品进行推广和评介的时候,需要有准确地发现美的目光和缜密地传达美的文字;但“求疵”的批判更加有用,它是文艺创作的一种“严厉的合作”。可以说,“寻美”批评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文学读者进行有效的审美鉴赏,达到指导阅读或者欣赏的目的;而“求疵”的批判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对作家、艺术家的创作进行批评和警醒,扬优补拙,达到指导创作、引领创作的目的。因此,敢不敢实事求是地开展文艺批评是文艺评论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的原则,倡导公道直言、实事求是的评论风气。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评论家和作家艺术家之间,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要敢于实事求是,论理讲美,好处说好,不足处说不足。

文艺批评的价值,在于及时针对文艺现象、文艺活动、文艺思潮进行科学的分析、阐释和评判,最终在成就和不足、优长和缺失上作出判断和批评。越是活跃开放的文艺环境,越是纷繁复杂的文艺现象,越需要文艺批评秉持严肃科学、理性公正的态度,甄别良莠,明辨是非,推动正确文艺观的建构和文艺的健康成长。

在当下文艺批评场域里,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声音微弱,批评理念、判断标准混乱,文艺批评本身也面临边缘化趋势和公信力不足的问题,这和当下一些批评家批评精神缺失、批评锋芒消退,文艺批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沦为表扬和自我表扬,甚至是庸俗化、工具化的吹捧和造势有很大关系。

今天的文艺批评家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局面。社会舆论和文艺创作潮流多变、取向各异,相关的话语环境和利益关系愈发复杂多样,批评话语附着的外部因素和引发的场外效应繁复。但这不意味着批评家可以迷失立场、放弃原则、随波逐流,失去起码的辨识能力和批评意识。批评家必须以探索真理、揭示问题、真诚批评为天职。虽然在市场经济、商业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利益观发生了很多变化,但这不意味着批评家可以把个人毁誉荣辱和一己私利放在首位,无视甚至离弃批评家的职业良知和底线。

现在,有些批评家在不良思潮、低俗趣味、错误思想面前不敢发声,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批评。有的批评家眼里全是面子、圈子和人情,一味跟在创作后面点头应声、庸俗吹捧、拍马奉承,表扬唯恐没能说足说尽,批评则躲躲闪闪,甚至有的操守沦落、格调低下,把文艺批评视为博取学术资本、为人炒作造势的工具。当批评家远离了批评,当批评一概沦为表扬,批评的意义也就此失去。这样做不仅破坏文艺创作的生态,违背文艺批评的本质,而且使批评家失去了存身立言的根据。

文艺创作是公共产品的生产过程。文艺家和批评家都需要把持公心。无论批评还是表扬,出发点都是社会的文化价值和群众的文化利益,这个利益包括思想的、价值的、审美的。在这个前提下,文艺家和批评家完全应当坚持标准、坦诚相见、平和包容。一个好的文艺家,善于在接受批评中不断进步。而一个合格的批评家,必须对得起批评家的身份和责任,经得起品格和底线的考验,在褒贬甄别中体现对文艺,对社会和受众的担当。唯有如此,创作和批评才能共同进步。在文艺发展进程中,少不了探索与争鸣,创作和批评都需要不断地深化认识、提高水准。没有批评的态度和批评的声音,一片叫好和表扬之声,就难有深化和提高。有了批评才能有论辩和切磋,真理总是愈辩愈明。

人民大众需要具有批评精神的文艺批评。搞理论装点、简单套用,用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甚至良莠不分、颠倒是非,这样的批评丧失了批评的精神和品格,令人失望。批评的精神是为文艺负责、为大众负责的精神,是批评家淬炼自我、与人民共进的精神。重塑批评精神,正确的文艺思想和方针才能真正成为主导,文艺批评才能重新找回失却的地位,文艺的成长才能蓬勃向上。

第三,要坚持审判者角色与对话者角色的有机结合。文艺批评家与作家、艺术家并仅仅是“审判者”与“被审判者”的关系,而应该是地位平等、坦诚相见的“诤友”关系。文艺批评意味着阅读要倡导“对话批评”,真诚地对待文艺家的创作, 不要以“审判者”身份去瞎指责,而是以诤友身份去阅读、品赏,好处说好, 坏处说坏。要实事求是, 既不求全责备, 也不能胡乱吹捧。只有善意的、真诚的、合理的批评,才能使文艺家新的创作升华到新的层次。当然,作家、艺术家也要有虚怀若谷的胸怀,有自我反省的勇气,有倾听文艺批评家声音的姿态。要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文艺评论,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好群众评论的作用。

第四, 坚持与时代、与实际相融合,不断增强文艺评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融入时代、融入实际,是繁荣文艺评论的重要方针原则。 要把握时代主旋律,对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现实背景、未来道路有充分的判断和认识,有整体视野和大的格局。要把握好主流和支流的关系,用文艺评论来正确地评价历史和当下,匡正以偏概全的倾向。要把科学的理论运用到文艺实践当中,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空对空地评论。文艺评论要及时精准,有的放矢,深度进入文艺现场,第一时间关注创作动态和思潮变化,打捞出新鲜而有价值的现象和线索,做出准确的判断。要重点加强对优秀作品的评论,加强对新人新作的评论,加强对焦点热点的评论,加强对网络文艺的评论,为创作提供有建设性的参考,增强文艺评论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同时,文艺评论还要善于批评,增强实效性。理想的文艺评论是融科学与艺术、智慧与美感于一体的。我们倡导生动活泼、富有真知灼见的文艺评论,避免空话、套话,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不同的现象和作品做具体的、个性的、科学的分析。在这方面恩格斯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曾对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及其作品进行过成功的评论。例如他在解释歌德的“两重性”时,注意结合着歌德所处的“整个时代”和“他的社会地位来描写他”;在评价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时,他推崇“在这幅中心图画的四周,他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在批评《济金根》演绎哲学概念的错误时,他把莎士比亚作为典范推荐给拉萨尔,认为德国戏剧尽管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但还应该学习莎剧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

近年来,互联网、电视等媒体蓬勃发展,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经验的深刻变化,改变了文艺评论的形态。网上评论、电视评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传统评论在内容、方式、语言上存在一定不适应。要因势而变,坚持创新创造,大力推进评论载体、传播方式、评论内容形式的创新,把网络评论、电视评论作为突破口,扩大主流评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利用好影响力资源,突出正面声音。评论要适应电视、互联网媒体的特点和规律,电视评论要紧密跟踪焦点问题,多角度报道、深层次分析,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媒体权威性。网络评论要快捷反应、加强互动,网上来网上去,评论及时到位,增强时效性和亲和力。要发挥好网台联动的积极效用,让文艺评论在全媒体中发挥更大作用。要注重语言和风格的创新,内容深入浅出,语言新鲜活泼,风格质朴清新,篇幅短小精悍,网言网语、快人快语,贴近广大基层读者观众的审美习惯。

第五,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认真履行文艺评论的社会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批评就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文艺评论工作者和媒体,都要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树立强烈的底线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对不良作品和思潮勇于站出来说“不”,进行有力的批评,让读者和观众更多地关注到优秀的文艺作品,绝不把粗制滥造、格调低下甚至导向错误的作品推向社会,绝不给不良思潮提供传播的渠道,使我们的文艺始终保持绿色健康的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文艺评论要建立和执行科学的评价标准。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文艺的最高标准,辩证地看待市场因素的影响,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制定科学的考评标准,合理设置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的权重。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当二者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于社会效益,市场目标要让位于导向正确,杜绝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把文艺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从事评论工作的评论家、编辑、管理者要努力提高学养、涵养、修养,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处理好“义”和“利”之间的关系,抵制“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的庸俗吹捧,努力以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文质兼美的评论作品赢得人民的尊重和欢迎。

第六,坚持艺术标准高于商业标准

时下的文艺批评,面临着艺术标准与商业标准的博弈。一些批评家,对批评对象的选择,不是从艺术的立场出发,而是从商业的立场出发,哪些作品在市场上受到热捧就追踪哪些作品;对文艺作品的评判,以点击率、收视率、销售量为依据,认为有了好销量就是好作品,用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

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文艺作品具有商品属性是客观事实,但是不能因此就将艺术作品简单地等同于艺术商品,更不能将商业规则当作艺术法则。我们赞成文艺作品走向市场,通过市场为人民群众所选择。但是即使走向市场,以商品形式流通,文艺作品也有它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是,文艺作品的商品性是以艺术性为前提的,艺术性是第一位的,商品性是第二位的。普通商品之所以能够成为商品,是因为它有使用价值。文艺作品之所以能够以商品形式出现,当然也是因为它有使用价值。但是,与普通商品不同,文艺作品的使用价值恰恰是它的艺术性。正是这种艺术性,给人以温暖和力量,让人得到美的熏陶、心灵的洗礼、精神的慰藉。丧失了艺术性,一部文艺作品就毫无价值,当然也就无所谓商品性。就此而言,没有艺术性就没有商品性。

我们坚定主张,艺术标准不能等同于商业标准,但我们经常面临两者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有些时候,艺术与市场是一致的,优秀的作品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好作品有好市场。流行市场多年的中外经典名著就是证明。但更多的时候,市场背离艺术,湮没精品,排斥经典,走俏的只是俗品、艳品。尤其是在当下,资本的介入和各种人为炒作的干扰,导致文艺作品的市场境遇更加复杂,“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唯市场马首是瞻,用各种销售榜、排行榜代替艺术质量的甄别,我们的双眼就会被蒙蔽,就会丧失文艺的判断力和鉴别力。

面对市场,批评家的责任是培育和引领,而不是迎合和屈就。以批评家的良知和担当,坚持思想和艺术标准,在大量潮水般涌来的文艺作品中披沙拣金、去粗取精,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集中的精品佳作淘选出来,推介给人民大众,造就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积极健康的时代风尚,才是批评的价值所在。当下的一些批评家恰恰把立场搞反了,将商业标准凌驾于艺术标准之上,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批评家不是引领市场、引导消费,而是沦为了市场的推手、金钱的奴隶。一个时代的美学风尚,不应该是市场消极选择的结果,而应该是艺术家和批评家合力创造的结果。某种程度上,一个批评家的良知和纯度,就体现在他将艺术标准置于商业标准之上还是之下。

同志们,吉林省文艺理论委员会的成立为吉林作协增添了新的力量,也为吉林文艺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衷心希望文艺理念委员会在省作协的领导下,开好局、起好步,夯实基础,认真履行联络、协调、服务的重要职能,整合全省评论资源,密切联系高校、科研院所、新闻单位及各市州,为评论工作者研讨交流、深入生活、培训进修、发表出版等提供帮助,把协会建成交流的渠道、活动的舞台、合作的窗口,建成文艺评论工作者的温馨和谐之家。希望文学理论评论委员会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推动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特色理论研究,集中组织重点评论项目。希望文学理论评论委员会注重加强中青年评论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团结和造就一批各个文艺门类的优秀评论家,为繁荣吉林文艺评论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同志们,让我们以成立文艺评论家协会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自己的智慧和眼光、品格和精神,去攀登思想和艺术的制高点,为开创我省文艺评论的新局面, 为推动我省吉林文化大省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

韩煦东

半月谈杂志社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