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时政 >> 时政聚焦 >> 边陲扶贫绣出“劲头”和“准头” >> 阅读

边陲扶贫绣出“劲头”和“准头”

2017-11-29 09:09 作者:周亮 傅云威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郑雪婧
分享到:

在我国西南边陲,“山高人不富、景美客不驻”,绿水青山难以转化为金山银山。这里的脱贫攻坚艰巨繁复,都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若作风不实、把脉不准,也只能捧着金饭碗讨饭吃。只有拿出“绣花功夫”,精准施策,绵绵用力,方能把资源禀赋转化为老百姓满满的获得感。

近期,半月谈记者在云南省普洱市所辖的边境三县看到,当地干部群众正以做绣花功的“劲头”和“准头”,编织一幅脱贫致富的“长卷”,以踏石留印的实干,诠释“精准扶贫”的真谛。

致富靠“砍树”

“我们致富,就靠‘砍树’!”布朗族老汉南康自豪地说。

南康是澜沧县惠民镇芒景村土生土长的茶农,家隐没在云雾笼罩的景迈山茶林腹地。他所谓的“砍树”可不是私砍滥伐,而是当地专为优化茶园,量身定做的一项特殊政策。

上世纪末,因盲目追求密植高产,不少茶园陷入滥用农药、生态单一、病害加剧、茶种退化的恶性循环。为此,澜沧县开展生态茶园改造,把每亩3000棵茶树压减到160棵,并推动禁用农药。

“当初让砍茶树种乔木,大家都不愿意。”南康说,“茶园改造后,台地茶变成生态茶,价格涨了10多倍,树上还寄生了名贵药材,真成了摇钱树。”

绿色发展的好处不止于物质层面。继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后,今年《景迈古茶园文物保护规划》文本又通过了国家文物局评审……声名日隆的古茶山,正吸引越来越多游客驻足流连。

“景迈山下蕴藏有丰富的铁矿,但县里始终没对采矿松口。”澜沧县委宣传部部长李琼珍说,“景迈山的绿色发展,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脱贫要有“牛项目”

在西盟佤族自治县,千百年来,牛被原始部族赋予“神通”,象征财富。在西盟县委副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郑青江看来,牛可不只是财富的象征,牛本身就是财富。

在勐梭镇班母村的拉巴科肉牛养殖基地,几百头毛色发亮的云岭牛正悠然吃草。“佤族崇尚牛,西盟适宜种草,我们把文化和产业相结合,引进优良肉牛品种,很受群众欢迎。”郑青江说。

去年底,西盟县与龙头企业签订了“牛产业精准扶贫”项目协议。郑青江说,“今后还要深挖牛文化内涵,打造‘佤部落·西盟牛肉’品牌,发展文旅产业”。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同样不缺 “牛项目”的还有西盟县的邻居——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在孟连县芒信镇芒信村,半月谈记者看到满山的牛油果树密集挂果,工人穿梭采摘。如今,孟连县已建成7500亩牛油果示范园,种植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孟连的绿水青山不容辜负,筛选脱贫项目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做到优中选优。”孟连县委书记刀锋说,“我们有信心让牛油果变成群众致富的幸福果。”

从城里女干部到“大娜儿”

“大娜儿,我们家竹鼠不会下崽儿,你来帮瞧瞧。”“大娜儿,施工队挖机把我家田压坏了!你快来管管……”

“大娜儿”是西盟县力所乡南亢村群众给周晓宇起的拉祜族名字,意为“最大的女儿”,有家里顶梁柱的意思。

这个城里来的80后女干部,确实担得起这个名字。2015年新春伊始,普洱市委机关抽调的扶贫队员周晓宇被派往南亢村驻村。一驻村她和队友就发现:“许多娃娃缺乏文具,一年只有一双拖鞋,住校就一床破被褥,垫也是它,盖也是它。”

再苦不能苦孩子。周晓宇和队友们几经周折,搭建起爱心助学桥梁:一头连着村里娃,一头连着全国各地爱心人士。“从一开始发动亲友帮忙,到后来有素未谋面者主动捐赠,我内心经常被感动和喜悦填满。”

除教育扶贫外,周晓宇和队友们还利用当地竹资源优势,引资引智发展竹鼠饲养、竹器加工项目。“只要用真心真情,群众就信你,就能一点一滴改变贫穷面貌。”周晓宇由衷地说。

周晓宇不是个例。半月谈记者走访中发现,一线扶贫干部中,主动延长驻村任期者有之,无偿贡献个人科研成果者有之,克服湿热气候不适、带病坚持者有之……脱贫攻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干部们拿出绣花功夫,用心用情,做细做精。(半月谈记者 周亮 傅云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