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精准扶贫 >> 第一书记说 >> “空壳村”有了“长流水” >> 阅读

“空壳村”有了“长流水”

2017-03-06 13:46 作者:陈灏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眼瞅着十几年来越欠越多的村集体债终于有能力还清了,我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近日,在位于渤海之滨的山东省沾化区单家村,村支部书记李云明对记者说,在扶贫政策支持下,单家村结束了“空壳村”的状态,有了可观的收入。

单家村村民世代以种植冬枣和种地为生,村集体收入只有每年不到1万元的机动耕地流转费用。但是,报刊订阅、人员工资、修桥补路等必不可少的支出则有1.5万元左右。10多年收不抵支,使这个只有515口人的村庄负债约9万元。债越欠越多,李云明常常发愁何时能够还清。

2015年,单家村成为山东省“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对象,“失血”症状开始改变。两年时间,在“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的支持下,村里陆续建起了80亩冬枣大棚,租给枣农使用。

“一亩大棚每年租金1000元,但比露天冬枣效益高出3000元以上。既能带动农民增收,也能填补单家村的经济窟窿。”来自于山东省国资委的“第一书记”肖永达说,按照扶贫政策,租金中的70%必须用于帮助村里的贫困户脱贫,剩下的30%可以作为村集体收入。

2016年,单家村实现了账面盈余,但肖永达觉得远远不够。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单家村修建了大量的水泥路、绿化景观、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和环境卫生设施,这些硬件需要后续资金来维护和更新。他说:“在我们撤出之前,必须为单家村建立起‘造血’能力,否则村里的负担不会减轻、反而会加重。”

结合单家村的实际,山东省国资委协调资金50万元,为村里建设了70千瓦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站。今年元旦刚过,电站就实现了并网发电。肖永达介绍,目前电站已经发电1万多度,到了夏季发电量会更大,全年可发电10万度。

“一度电就是1.03元。”两个月来,李云明每天都要上这里走走瞧瞧。点开他手机上的监控客户端,光伏电站的运行情况一目了然。他说,这些跳动的数字,到了年底就是实实在在的现金。发电收入加上扶贫资金建设的冬枣大棚、冬枣气调库等方面的收入,算下来一年得有10多万元。

当了15年的村支部书记,李云明从没想过村里能有这么大一笔收入。“以前村里没钱,没法给老百姓办事,想修路、疏通灌渠都没门。”他说,“第一书记”带来的扶贫项目是“长流水”,村里欠了十几年的债今年就能还清,而且今后也不用再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处境发愁了。

两年驻村帮扶使得单家村贫困家庭全部脱贫,有了“造血”能力的单家村也顺利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陈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