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观点 >> 专栏作家 >> 王新亚 >> 心中应有“最大公约数” >> 阅读

心中应有“最大公约数”

2015-05-06 09:12 作者:王新亚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原碧霞
分享到:

文/王新亚

一段时间以来,“最大公约数”成为一个热词。从中央到地方,在改革发展中寻求确立社会共识即“最大公约数”成为重要政治理念。这种提法是时代的一种进步,它是在承认市场经济社会各个群体利益诉求多元化的前提下,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最大程度地凝聚人心和社会正能量。这无疑是一种客观、科学的考量。有了“最大公约数”的支撑,有了民众的广泛支持,中国的改革发展才会有动力和定力,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行。

我们所需要的“最大公约数”究竟是什么?在当下的中国,中国梦就是顶层设计所寻求确立的“最大公约数”,其目标指向,正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正如“最大公约数”源于数学概念一样,上述共识的取得,也是对“中国难题”不断求解的过程,其结论不是照搬书本教条或强行移植某种理念,而是建立在科学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之上。将其作为自我行为认知的重要基础,应该成为当代中国人的理性选择。也就是说,心中应有“最大公约数”。

在当前一些社会舆论场尤其是网络舆论场,对于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存在分歧和不同看法是正常的。但是,在对一些社会事件的评议上,一些舆论场参与各方总体呈现撕裂、对立,缺乏足够的共识,有时甚至让非理性、极端观点主导舆论。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一些人有意搅局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更主要的因素还是理性声音的缺席,本该站出来彰显“最大公约数”存在的人们反而成为“沉默的大多数”。至于人们缺席的原因,可能是对“最大公约数”的科学实质认识不到位,无法做到理直气壮;同时,责任意识、参与意识不到位,无法做到自觉践行“最大公约数”。

显然,在当下中国确立“最大公约数”,让“最大公约数”接地气、聚人气,仍需要一个过程。各级党委、政府在大力宣传中国梦、核心价值观、“四个全面”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改革发展的实效,让人民群众切切实实从身边感受到社会向上、向善的变化,确实体会到“最大公约数”的存在。有了触手可及的场景体验,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才会有自觉参与的意识,确立、扩大“最大公约数”才会成为每个人踊跃参与的行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

王新亚

《半月谈内部版》编辑室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