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观点 >> 评论 >> 公益社团沦为“赚钱机器”为哪般 >> 阅读

公益社团沦为“赚钱机器”为哪般?

2014-07-02 17:58 来源:半月谈网综合 编辑:原碧霞
分享到:

不管是简政放权的推进,还是负面清单、收费清单的创新,都是为了给行业、企业、公众减负,减少“拔羊毛”行为的发生,但是各类行业协会、公益社团不守本分、大肆敛财,与深化改革南辕北辙。同时,因为一些社团回报丰厚,处于监管空白地带,成为在任官员“兼职”、退休官员“再就业”的香饽饽,也沦为权钱交易、官商勾肩搭背的重灾区。亟待用审批规范化和财务机制阳光化使其归位,在这方面主管部门责无旁贷。

6月25日,国家审计署发布“国务院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卫生计生委主管的中华医学会等33个社会组织和医管所等9个所属事业单位,利用所在部门影响力,采取违规收费、未经批准开展评比表彰、有偿提供信息等方式取得收入共计17.79亿元。其中,中华医学会2年拉赞助8.2亿元。 (7月1日《中国经济周刊》)

医疗企业竞相赞助学术会议让人忧

作为一家公益性、非营利性法人社团,中华医学会两年间单靠组织召开学术会议就敛财8.2亿元,这也太不正常了。但一家外资药企市场部经理张扬(化名)辩解说,“中华医学会两年拿到8.2亿元赞助费真心不算多!”言下之意是,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多召开几个会议收取更多赞助费。这种观点在业内很有代表性。中华医学会计划在2014年召开350多个学术会议,差不多每天一个,这总该满足某些药企的要求了吧?

企业一般最烦被人拉赞助,但药企非常愿意为中华医学会召开的学术会议提供赞助,难道药企真是冲着学术去的吗?非也,他们是“真心”想把企业刚研发出来的新药品、新医药器材器械等借助会议平台推向市场,所谓赞助费其实就是广告费。

药企愿意出这笔钱,因为一旦本企业的新药品、新器械被专家学者和各地来的主管领导看中,就意味着能进入临床应用,打开了销售渠道。因此,诸多大中型药企往往不惜血本,心甘情愿为某次学术会议送去赞助,小的药企即使想赞助也轮不上。

对中华医学会而言,赞助多多益善,管它赞助的动机如何呢。于是乎,来者不拒。广告展位容不下,扶梯、天井、餐厅、通往宴会厅的连廊入口处等,都成了接受广告赞助的地方。甚至连代表胸卡、会议本和笔、会议用包、矿泉水、班车等都可以做广告,连茶歇区也可放置带有公司标志的欢迎牌。此外,企业在会议期间还通过短信平台,向所有参会代表发送会务通知(70字符以内),每条8000元。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学会与药企就这样一拍即合,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不过,这样的学术会议到底有多少“学术”含量?如果说学会的功夫体现在会场内(尽可能利用会场空间拉赞助),药企的功夫则着力于会场外,有一位事业单位项目主管的话为证:他们请来的一位某主管部门领导,三天会议只开了一天,其余两天都被企业的人叫走了。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哪些故事?

不少医学学术会议已沦为“敛财会议”、“公关会议”,已没多大学术含量。这样,患者使用的一些新药品、新器材,是不是靠谱?新浪微博实名认证的北京正安中医骨伤科专家罗炳翔说,一直感觉当今中国许多神乎其神的、脍炙人口的、费用高昂的新手术新药品新仪器,多是通过“医学学术会议”普及推广给广大基层医院和一线医生的,其推广过程就是一个洗脑过程。假如推广过程确实经过专家学者的“学术”鉴定,经得起医药科学的检验,那没话说;如果是凭借拉关系、送钱送物等非法手段拿到应用推广证书的,后果堪忧。

因此,真心希望此类“医学学术会议”少开几个,即使要开,也须解决几个问题:一是先把8.2亿元的去向交代清楚,以此为中华医学会的非营利性质正名;二是杜绝场内外的利益输送,不得以任何方式承诺提供对医生的处方行为产生不正当影响的任何利益;三是突出会议的科研主题,压缩社会活动时间;四是主管单位要对所属协会召开的学术会议进行监管,严控会议次数和质量,力求使会议开得明明白白。(王学进)

公益社团岂能沦为“赚钱机器”

作为中国社会组织中的百年“老字号”,中华医学会声名远播。可惜的是,如今却因为巨额敛取的赞助费把招牌砸了个底朝天,主管部门有关人士的回应也毫无意外成为“雷语”,被围观的网友拿来填词造句、大加揶揄。

客观而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欧美国家在社会组织发展、管理方面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模式,主动取经,借鉴他们的经验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医学会拉赞助的借鉴方式,更像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据资料显示,美国医学会的学术性、行业性更纯粹,创办的《美国医学会杂志》是国际公认的权威医学刊物,学会维持生存的方式以吸收会员和公益赞助为主。再比如英国,医学总会虽然是一个收费的依法注册团体,他们的职能更像行政管理部门,拥有执业医生登记名册、管制英国教授医学、与海外医学教学规管机构交流的法定义务和责任。

值得质疑的,还有在国内某些社会团体中日渐普遍的“分会”模式。中华医学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2014年学术会议计划显示,今年将召开各类学术会议共计371场,这些学术会议的申报单位全部是中华医学会各专科分会和旗下音像社与杂志社。一名负责人还不忘将其内部激励机制拿出来“炫耀”——如果协会成员成功拉来企业赞助,还会得到返点奖励,比例通常在10%~20%左右。说得直白一点,这与敛财的“马仔”、利益的“掮客”又有何异,“武装到牙齿”的赚钱方式难免让所谓的学术会议充满铜臭气息。

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四条明确规定,社会团体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中华医学会官方网站自我标榜是中国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法人社团。既然如此,其借助学术会议形式搞营收、拉赞助,已经明显背离法律规定与自身宗旨,8亿多元也更像是不义之财。对公众来说,“羊毛出在羊身上”,这高达数亿元的费用也在药品、医疗器械等价格中“润物细无声”了。

不管是简政放权的推进,还是负面清单、收费清单的创新,都是为了给行业、企业、公众减负,减少“拔羊毛”行为的发生,但是各类行业协会、公益社团不守本分、大肆敛财,与深化改革南辕北辙。同时,因为一些社团回报丰厚,处于监管空白地带,成为在任官员“兼职”、退休官员“再就业”的香饽饽,也沦为权钱交易、官商勾肩搭背的重灾区。亟待用审批规范化和财务机制阳光化使其归位,在这方面主管部门责无旁贷。(李光金)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