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今日谈 >> 承诺一纸空文:企业家吐槽营商环 >> 阅读

从“乱伸手”到“玩推手” 企业家吐槽营商环境七大堵点

2018-04-25 13:23 作者:孙志平 李亚楠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王静
分享到:

中央多次提出,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然而,由过去追求优惠政策“洼地”,转为打造公平营商环境的“高地”,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还需补齐哪些短板?

营商环境七大堵点困扰企业家

朝令夕改,决策如同儿戏。

一位温州籍企业家告诉半月谈记者,2010年,他通过招商引资进入中部某市开发一个人防商业街项目。7年间,当地政府3次改变项目选址,企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按照政府部门要求进行了3次现场勘察,设计了3套整体方案,制定了3次建设规划,不曾想2017年又调回原址。7年来兜兜转转回到原点,企业已是欲哭无泪。

请君入瓮,新官不理旧事。

一位在深圳创业的河南新乡籍人士2017年给家乡的公开信在网上引发巨大反响。信中说,“新乡市的领导更换后,基本上都是新官不理旧事,似乎对以前说好的东西抱有成见,一切都得推倒重来。某区商务局曾邀请一个重要客商在新乡投资,框架协议都已经签了,但市里主要领导调整后,此项目却不了了之,客商前期投资都打了水漂”。

言而无信,承诺一纸空文。

中部某市从美国硅谷引进一个高科技创业团队,地方政府除给予启动资金以外,还承诺将在个人待遇、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给团队核心人物以支持。然而,创业团队落户之后,承诺给予团队核心人物的支持大都没有兑现。

喜新厌旧,重招商轻落地。

一位企业家说,他通过招商引资在中部某县拿到一块地进行开发,没想到拿地之后,4年过去了,他所拿的地块上还是一片果树,政府连征地手续都还没有办理。“我们已经交了9000多万的土地出让金,4年多开不了工,光利息都已经背负上千万了,有个合伙人都快破产了。”这位企业家抱怨说,“招商的时候说得天花乱坠,商招过来了,工作汇报数字好看了,政绩也有了,准备升迁了,后面的麻烦事干脆能躲就躲,一拍屁股不管了。”

急功近利,光摘果不种树。

一位企业家讲,现在政府招商太急功近利,考虑的都是在任期间的政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没人干,栽完树马上就要吃果子。一个企业如果当年可以带来100亿产值,地方政府敢给你配套80亿来引进,但如果一家企业5年后能带来100亿产值,只需要政府配套1个亿,这就没人愿意干。“因为5年后,他可能调离了,成了给别人作嫁衣了。”

推诿扯皮,不担当不作为。

一位在中部某城市运营产业园的企业家表示,他费尽心力从美国好莱坞引入一个影视制作公司,可将好莱坞的工业体系移植到国内,经济、社会效益相当可观,地方政府也表示很看重。可是,从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分管副市长,每个人都不敢做主,都要层层往上汇报,都要等待市长、书记拍板。“没人愿意担责,一层层往上推,半年了也没有个决策,黄花菜都凉了。”

地方保护,公正公平难求。

某城市城中村改造以本土开发商为主体,多采取开发商提前介入,同政府成立的融资公司合作,以弥补政府资金的不足。这很容易形成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地方保护。

2016年,某外来房地产企业在该市通过公开竞拍拿到了政府许诺给本土开发商的地块,不但引发了当地本土开发商的集体抵制,甚至当地国土局也发文直接宣布该外来开发商所拿土地不合规,并禁止其参与当地的土地竞拍活动。

显性问题改观 隐性问题浮现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樊明认为,通过这些年的简政放权改革,审批烦琐、吃拿卡要、胡乱收费等营商环境的显性问题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不过,深层次的隐性问题浮出水面,并成为良好营商环境的最大障碍,而这些隐性问题背后往往是各式各样的干部作风问题。

樊明说,近年来,中央下大力气扭转党员干部作风,但作风问题有很强的顽固性、反复性。对企业来说,干部乱作为之风有所遏制,但不作为之风仍未根治。一些干部为了不犯错,宁可不做事,对企业“乱伸手”,变成了对企业“玩推手”,可以说,不作为之危害不亚于乱作为。

新乡市委书记张国伟在对那封新乡籍深圳创业人士信件的批示中明确指出:“从这封信中看到了我们新乡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看到了目前新乡的投资环境和在客商眼中的形象。”

多位受访企业家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观扭曲,觉得打造营商环境见效慢,因而形成了优惠政策硬、营商环境软,优惠政策优、营商环境差的矛盾格局,最终导致所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以前企业判断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坏,主要看税收、土地是否有优惠,但现在企业和投资者更看重的是投资的安全性、创业的放心度、政府的诚信度,关注的是地方政府公正的法治建设、公平的市场秩序、公开的优胜劣汰机制。

简政放权不能松 作风建设需加压

对于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何立胜等专家指出,应该突出问题导向,自上而下补短板,拿出改善营商环境的“组合拳”。

一是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审视“放管服”改革中是否有些该放的权还没有放,该取消的审批还没有取消;着力推进简政减税减费,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建立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严禁越权收费、超标准收费等。

二是摸清、摸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痛点、堵点”。要多走访企业,多去倾听企业呼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让市场主体真正有获得感。应搭建服务平台,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不断健全问题的发现、梳理、化解、突破机制。

三是运用新技术提升政府专业化服务能力。督促市场监管部门开通网上登记系统,以企业办理登记“零见面”、电子营业执照“无介质”为目标,优化“线上”服务,促进企业办事不再“跨栏”。

四是对标、对比、对照找差距、定目标。以国际上最高标准、最高水平为标杆,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对标借鉴学习国内一些区域建设良好营商环境的先进经验与做法,促使市场环境统一、公平、高效。

多位受访企业家还建议,良好营商环境的核心是形成“亲”“清”的政商关系。一方面,要继续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另一方面,要坚持不懈整顿党员干部作风,尤其是建立对乱作为、不作为干部的监督、追责机制,对作风正派、积极干事干部的激励机制,用制度手段为良好营商环境保驾护航。(半月谈记者 孙志平 李亚楠)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