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观点 >> 专栏作家 >> 高远至 >> 为什么诚信 >> 阅读

为什么诚信

2014-02-28 10:09 作者:高远至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tianye
分享到:

文 高远至

2月25日,年近9旬的郑宜栋走进江西上饶县第一小学,为孩子们讲述他历时半个多世纪替父还债的故事。他的坚持和对诚信的一生守护,让人肃然起敬。

然而社会也展示着另一面:有坚持还债的好人,也有有钱不还的老赖;有用新鲜油炸油条的良心哥,也有用地沟油炒菜的黑心店;有不义不取的商户,也有短斤少两的小贩;有自主创新的科技突破,也有抄袭剽窃的“研究成果”……甚至有时候,后者会更加大行其道。

为什么诚信?在这个经济理性主导的世界里,人们习惯于把任何东西都置于利害考量之下,包括诚信等传统的道德信条。

功利主义的哲学家或许会说,一个道德的行为意味着能够为大多数人带来最大的快乐或幸福,比如诚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遵守,那么我们社会的运作成本降低,人际关系融洽,每个人都受益,因此它是道德的、值得追求的。这也可以说明,几乎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诚信都是重要的美德。

然而这并没有回答,对于一个个具体的人而言,为什么要诚信的问题。因为如果其他人都选择诚信,只有一个人不诚信,那么他可能会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为什么要选择后者?在这个个人主义张扬的时代,在这个强调个体利益和个人自由的时代,这个问题更没办法回避。

或许有人说,诚信明明是一个高尚的道德命题,又被你拉低到物质利益的庸俗层面。是的,不应该谈钱,谈钱就俗了。可是如果诚信守法者艰难落魄,背信弃义者富贵荣华,我们又有什么底气谈论道德?又有多少勇气坚守诚信?

社会已经变了。传统的乡村熟人社会过渡到城市陌生人社会。诚信依然是美德,但以往维系美德的熟人舆论场、共同生活体等基础已经瓦解,现在需要一个更加庞大、更加精致、更加制度化的机制来维系诚信,那就是良好运行的法制,以及正在搭建的社会信用体系等。

在这样的制度中,个人的诚信不仅在熟人中口口相传,而且被相关机构记录、评价,并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被查询和使用。当某个人失信不断时,他将得到惩罚,包括道德上的谴责、利益上的损失,甚至法律上的制裁;当某个人一贯诚信时,他也会得到各方面的肯定和鼓励。

当然,出于对法律的畏惧或利益的诱导,我们“不得不”诚信,这确实很难称得上有多道德。因此,在很多时候和很多领域,我们用一个比较中性的词语——信用,来代替诚信,以淡化道德色彩。但是我相信,一个社会有了信用的秩序,它一定能生长出诚信的文明。

这绝不是要轻视郑宜栋们的高尚,抹煞他们的感召力。恰恰相反,当下需要更多的郑宜栋,他们给人德性的信心,给人前行的力量。他们时刻提示着人性的高度,使我们不至于迷失。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

高远至

《半月谈》编辑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