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观点 >> 评论 >> 制定教育发展规划要有长远眼光 >> 阅读

制定教育发展规划要有长远眼光

2016-09-29 09:5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原碧霞
分享到:

熊丙奇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近日正式公布。规划中提到,未来北京将多措并举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眼下,北京幼儿园、小学入学学位紧张,矛盾日益凸显。未来5年,学位供给总量不足的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学位、师资、校舍等教育资源将再度稀缺。有统计显示,2019年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缺口将达到2.8万人。这是有数据支撑的,2013年北京小学入学人数就比上一年增加26421人,初中入学人数比上一年增加5716人,其中,西城区仅户籍适龄儿童数量就达到9000人,比上年增加3000人,增幅高达50%。突如其来的“入学高峰”令教育部门深感压力。而这不仅是北京一地的问题,上海、广州以及全国其他大中城市都存在。2016年新学年开学之际,媒体曾报道,上海市今年共新开办85所中小幼学校(含新校区),以应对幼儿园入园、中小学入学高峰。可以说,在未来5年,很多地方都会出现“入学高峰”,需要各地政府未雨绸缪,事先做好科学规划,保障教育资源投入和师资配备,这是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

有一些媒体将大城市“入学高峰”出现的原因,归为我国放开二孩政策。这当然是因为未来5年间适龄孩子增加、学校学位资源紧张。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国过去十多年来,各地的适龄学生减少,地方政府针对适龄孩子减少,采取的措施是撤并学校,这导致中小学数量随适龄学生减少而迅猛减少。

学校撤并容易,建起来却很难。一些地方在撤并中小学校时,想的更多的是整合学校、减少师资投入和教育成本,并没有对适龄学生变化做前瞻性调查,进行长远规划,以至于当适龄学生突然增加后,政府部门措手不及。这和幼儿园“入园难”有很多相似之处。上世纪90年代末,也是由于适龄幼儿减少,一些街道办园、企业办园在转给教育部门统一管理时,因生源不足被撤销,结果导致公办园比重极低,很多地方靠民办园保障孩子的入园问题,直到近年来适龄幼儿数大增,学前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国家再出台政策,加大对学前教育投入,包括发动街道和企业的力量建公办园和普惠园。这是在进行教育发展规划时必须汲取的教训。

具体到北京,中小学办学情况也是如此。根据北京市教育部门发布的教育统计数据,1996~1997学年度,北京有小学2780所,当年招生数156898人,初中428所,招生数160809人。到2004~2005学年度,小学的数量变为1504所,招生人数为73577,学校数量和招生数,都减少一半左右(学校数量减少46%,招生数减少53%)。数据显示,随着生源减少,从1996年到2004年间,撤并掉46%的小学。这种撤并带来的结果是,最近几年来,升学压力陡增,2012年,北京小学只有1081所,而招生数攀升到141738人,2013年则回到1996年的水平。

从教育的长远、持续发展看,随着适龄学生减少,更科学、合理的做法,应该是优化学校布局,在中小学推进小班化教育改革,进行师资储备,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是撤并学校,减少师资招聘,甚至扩大班额——北京、上海等地撤并学校后,班额情况还符合规定,而其他一些省市、地区,城镇学校大班额相当严重,按照现在的学校容量,随着适龄孩子增加,学校将不堪重负。

说到底,如果一个城市、一个地方总是以救急的方式,来应对“增加”的适龄学生,很大程度上表明教育发展规划存在问题,这会严重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目前,各地在进行“十三五”规划的细化,对于教育发展规划,应该有长远眼光,不能只管5年,需要能管20年、30年,或者更长远。利用现代技术,尤其是大数据系统,地方政府掌握常住人口以及适龄孩子数的变动情况并不难,对于我国的义务教育来说,“十三五”规划应该解决的是“上好学”问题,而不只是“能上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