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观点 >> 评论 >> “诈骗村”背后的乡土文明缺失 >> 阅读

“诈骗村”背后的乡土文明缺失

2016-09-27 09:40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原碧霞
分享到:

宋潇

你我曾经所能看到的乡村,都会在一幢幢高楼大厦的伟岸身影中,被迫低下头。但是,如果文明底色仍然能够留存于我们心中,在我们失魂落魄时,它就会骄傲地抬起头颅,以“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骄傲,安抚千疮百孔的乡土文明。

河南上蔡是冒充军人电信诈骗犯罪的始发地和重灾区。近年来,从身着军服冒充军人诈骗到冒充军人电信诈骗,骗子的诈骗手段也在不断翻新。上蔡县政府部门背负了巨大的压力。一边是在逃人员陆续归案,一边又新添在逃人员。如何修复“犯罪土壤”,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新京报》9月25日)

个体被骗的案例,包含了多个话题因素,“冒充军人”“损害信任关系”“信息保护漏洞”等,不断加剧着电信诈骗愈演愈烈的趋势。在追问个体的是非对错之外,反思“诈骗村”乡土文明的缺失,同样迫切和必要。

虽说不能以偏概全,因一些地方个别人的行为给相应地方“贴标签”,但媒体报道的“诈骗村”“造假村”“外卖村”,让原本隐匿于公众视线之外的问题得以曝光。若因此忽视了一个群体所能带来的影响,那么类似的村落,还会在其他地方反复出现,带来致命的危害。

我们的乡土习惯似乎在城市化和物欲化的过程中,成了现代社会的阻碍。确实,一些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小事,若放大到整个社区、整个城市,可能变成一种群体现象。至于这种现象的性质是好是坏,要分时间和空间来判定。毋庸置疑,“诈骗村”就是一个群体乱象。

自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以来,城乡差距已不仅体现在直观的经济层面,而早已体现到了文化和价值观层面。以至于城里人谈及乡土文明时,很少会联系到自己的家庭文化以及村庄文化。渐渐地,大步向前迈着的“城市化”脚步,逐渐失去了自身的文化底色,丢失了原本弥足珍贵的乡土文明。

有人认为,将“诈骗村”的个例放大,属于小题大做,我却不这么认为。有可能在若干年以后,你我曾经所能看到的乡村,都会在一幢幢高楼大厦的伟岸身影中,被迫低下头。但是,如果文明底色仍然留存于我们心中,在我们失魂落魄时,它就会骄傲地抬起头颅,以“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骄傲,安抚千疮百孔的乡土文明。

在这个信息泄露比保密还容易的年代,个体的失序早已将群体的焦虑放大得越来越明晰。这不仅是一所村庄文化的走偏,更是乡土文明渐失底色。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