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稻浪翻滚迎丰收 鱼蟹共生美环境

2019-09-12 08:44
来源:新华网

8月下旬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双河镇进步村鱼蟹稻共生农业园的水稻进入抽穗期,初秋的阳光洒在稻田里,一阵风吹过,水稻在田里翻滚着。“原来水稻长这样!”“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水稻,快看,那儿有条小鱼!”不远处,几位游人在田埂上游玩,在稻田的隐秘处,有几个小水泡冒起,这是鱼、蟹探出身子在觅食,早前,工作人员已经把煮熟的玉米粒等饲料撒进了稻田两边的水沟,看着即将丰收的稻田,游人们一边用手机拍摄,一边在朋友圈“晒”视频。

这是临河区双河镇进步村鱼蟹稻共生农业园

“水稻具备抗病虫、耐盐碱的特点,我们村大片荒废的河滩地有望变废为宝。”进步村党委书记陈茂伟说,过去进步村的绝大部分土地都是水土条件恶劣的盐碱地,农户之前在这里种葵花一年下来只能收一百多斤,最好的也只有三百多斤,玉米也只能收五六百斤,在土地利用率低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弃种了。今年年初,双河镇引进内蒙古德欣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实施无公害优质水稻及稻下养鱼蟹的项目,项目启动后,进步村农户以每亩200至350元的价格共流转了5000亩河滩地,鱼蟹稻项目的建设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利润倍增,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目前鱼、蟹、稻长势喜人。

陈茂伟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平均亩产600公斤测算,每亩水稻可收入2280元,再加上每亩稻田可养殖1~1.5斤草鱼20条,螃蟹8斤,鲫鱼10~15斤,合计收入可达3580元。除去每亩投入资金约2180元,亩均纯收入达2000元,项目年收益1000万元。“下一步我们打算走‘公司+企业+农民’的路子,持续深化农企合作,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建设绿色优质水稻种植基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说到下一步的打算,陈茂伟信心满满。

“水稻+”绿色生产模式不仅带来了经济利益,还获得了生态效益。水质清新、水温适宜的稻田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鱼、蟹提供部分饵料资源,鱼、蟹可以疏松土壤,它们的粪便又可以作为肥料,促进水稻的生长,形成生态循环链。双河镇进步村鱼蟹稻共生农业园这只是临河区发展鱼蟹稻共生现代立体农业,探索优势互补、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缩影。

这是临河区乌兰图克镇水稻种植基地

同样化盐碱地为良田的还有乌兰图克镇团结村。2019年,乌兰图克镇与云海秋林公司引进合作伙伴,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的发展思路,推行“鱼虾蟹稻”共生模式,家禽养殖,发挥盐碱地改良示范效应,园区总面积达1.1万亩,其中奶牛养殖区1千亩,种植水稻2千亩、饲草8千亩。“园区和村民签订了订单草玉米,每亩能产4~5吨,由合作社按每吨450元收购,一亩地能收入1800~2000元,农民在闲暇时间还能来园区打工。”乌兰图克镇镇长樊海宽说,下一步,按照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园区还将进一步完善农企利益链结机制,带动更多的人使用有机肥,实现发展与美丽共赢。(闫鑫)

责任编辑:刘祎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