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传统种粮大户缘何赚不过散户

2018-09-12 09:44
来源:瞭望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走访江西部分粮食生产大县发现,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和粮食托市政策调整,过去粮农“一亏同亏、一盈同盈”的现象不复存在,“新散户”、传统种粮大户和新型种粮主体等不同类型粮农,“有亏有赚”的利润分层化格局正悄然显现。

相关粮食生产者及业内专家表示,与以往国家托市收购政策对粮农利润起决定性作用不同,市场价值规律对粮农收益的影响在增强。当前,相关鼓励粮食生产政策应更加精准,以满足不同主体稳定和提升经营效益需求,保护粮农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

传统种粮大户经营利润下降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江西吉水县、高安市、丰城市等粮食主产县走访发现,在粮食市场低迷、经营利润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当下不同类型粮农种粮收益出现明显分化现象。

——传统种粮大户经营利润严重下降,基本处于亏损边缘。“7月中旬已经卖出去的200多亩早稻,每亩要亏100多元。”在吉水县文峰镇租田种粮的龚小城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当季湿谷子每百斤价格在75元到79元左右,比去年低了10多元,早稻每亩收入比去年少130元以上。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7月上旬以来,吉水、高安、丰城等地湿稻谷市场价每百斤普遍在七八十元之间,而去年同期普遍高于90元。同时,上半年农资、人力、田租等普遍涨价;其中,肥料价格涨幅达到近15%,仅此一项每亩成本就增加六七十元。

“一般大户种粮利润空间本来就很小,靠的是规模优势,成本上升对利润影响很大。”从事水稻规模化种植近10年的丰城市小港镇张洲村种粮大户张俊杰反映,不少传统种粮大户早稻生产仅能保持收支平衡,甚至亏本。

——“新散户”种粮利润下降,但仍高于传统种粮大户。《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发现,农村中以留守村民为主,托管亲友土地、种植面积普遍在二三十亩之间的“新散户”,种粮利润仍能达到每亩两三百元。“去年种了24亩早稻,每亩利润400元左右,今年每亩利润仍有200多元。”56岁的高安市祥符镇莲花村粮农付美珍说,她近几年一直保持近30亩的种植规模。

相关基层村干部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土地多、生产条件好的村,“新散户”仍是种粮主体。“留下自己吃的,一年种两季每亩可以有近千元收入,上了年纪的村民还是愿意种田。”吉水县乌江镇井头村村支书王必顺说,村里上千亩地目前主要由20多户散户耕种,每户耕种30亩左右。

——新型种粮主体种“市场粮”,粮食销售价格稳定,利润平稳。“根据年初和江西金田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订单农业协议,种的是公司推荐的优质稻,订单价达到每百斤155元,价格与去年差不多。”吉水县枫江镇的种粮大户唐小辉说。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了解到,部分及时转型面向市场种适销对路优质粮的新型粮食经营主体,仍保持平稳盈利态势。吉水县文峰镇田塅村种粮大户肖达明说,加工厂需要的好粮食,价格下降幅度不大。今年种的是加工厂推荐的畅销优质稻,干谷子卖到了每百斤120元,与保护价持平。

成本消化能力影响不同主体收益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发现,在当前粮食市场总体不景气的情况下,粮农利润出现分层,既有不同粮食生产者经营成本方面原因,也有经营理念和粮食政策方面的因素。

相比一般种粮大户,散户种粮利润来自低地租、低人力成本。“亲朋托管的田主要是怕田荒了,不在乎那一点钱,‘新散户’种的田基本可以算‘零地租’。”部分基层村干部说,熟人托管型土地流转,地租最多上百元,远低于市场上平均每亩四百元左右的租金。且因经营规模相对较小,“新散户”种粮无须投入其他劳动力成本,利润空间较一般大户更高,且种粮积极性更高。

相关基层粮食部门干部也表示,散户种粮效益好有利于稳定粮食产量,但对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不利。“一方面,散户经营不利于规模化种粮;另一方面,散户对市场需求变化敏感度较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相对滞后。”高安市农业局负责人陈登云表示。

传统种粮大户利润受到粮价下降和种粮成本上升“两头”挤压。一是种托市“政策粮”思维未扭转,受粮食价格下跌挤压。“普通水稻在保护价下调时市场价掉得更厉害。镇里110多位种粮大户决定联合起来,与加工企业对接合作种优质‘市场粮’。”高安市村前镇村前村种粮大户谢佳提说,同样的田种普通稻产量要比种优质稻高出四五百斤才能保证利润持平。同时,部分粮食加工企业分析,受粮食“去库存”影响,大米市场价格下跌,影响了当季粮价。

二是各项种粮成本持续上升。吉水县文峰镇种粮大户刘元龙反映,今年田租每亩上涨近10%,人工成本每亩增加40元,肥料和农药每亩成本增加了60元左右,种粮利润急剧下降。

处于亏本边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粮大户的经营积极性。“晚稻市场如继续不景气,今年到期的400多亩田就不种了。”高安市灰埠镇沙洲村种粮大户胡庆仁说,大户流转的田大部分是“中差田”,经营信心不足。

新型种粮主体面向市场联合经营,受益于经营质量和议价优势,效益能得到保障。新型种粮主体往往采用“联合经营”、品牌经营方式,降低成本提高粮食附加值。“以市场反馈指导种粮‘订单’,让合作粮农有钱赚。”与丰城市润泉米业公司合作种粮的大户罗贤君表示,公司通过打造优质大米品牌,减少普通大米生产,上半年总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减少10%,利润却增加50%。

“联合起来就会有新的利润空间。今后还可以纳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更多大户、合作社以及散户,甚至是农资公司。”吉水县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田米业负责人龙跃生说,这样才更有实力破解粮食生产成本、劳动力和市场难题。

龙跃生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目前,金田公司的订单农业面积达到近6万亩。他们采取以市场订水稻品种,公司联合科研机构改良稻种,向订单农户发放的方式,保障农户种的水稻有销路、有利润。同时,将合作农户的田统一纳入公司生产计划,分时段生产,规避了因劳动力不足造成的“荒田”现象。

精准施策分类支持

受访粮农专家认为,目前市场价值规律对粮农收益的影响在增强,仅靠粮食直补以及保护价收购政策,已不能做到稳定和提高不同粮食生产主体收益。保护粮农种粮积极性,推进粮食生产结构转型,需要政策分类精准支持。

——部分种粮散户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当下他们的种粮收益预期和稳定性,仍来自粮食托市收购政策,希望政策能够持续。同时,与粮食生产各环节全程依赖农业社会化服务相比,拥有自有小型农业机械生产成本更低。“希望在农机具补贴政策上,将小农户需求考虑进去”。

部分基层农粮部门干部也表示,当下“新散户”种粮对稳定粮食生产和农村留守人口生活仍有重要作用。从长远看,粮食规模化种植是大趋势,但当下仍需考虑他们的需求,并通过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逐步引导他们与规模化生产对接。

——面对传统种粮大户种粮利润持续降低,部分种粮大户经营信心受挫的情况,吉水县粮食局局长叶太认为,一方面应继续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并从人才培训、财政补贴等方面,支持区域性农业社会服务组织发展。另一方面,应通过技术、市场等方面知识培训,帮助传统种粮大户实现生产转型。“帮助他们发展优质稻或稻虾、稻蛙、稻鱼共作,尽量提高其土地产出。”

粮食加工企业高安市盛发粮油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秀萍认为,引导扶持粮食企业、种粮大户、农资企业(或社会化服务组织)密切合作,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对接市场打造优质粮品牌,是增加传统大户种粮收益的有效途径。

与此同时,部分种粮大户提出,希望政府能在粮食储存设施、地力保护补贴等方面给予种粮大户更多政策支持。

——新型种粮主体希望政府在经营人才、优质稻米品牌打造和市场拓展上给予相应支持。“人才急缺,很难招到经营管理和市场推广的专业技术人才。”润泉米业公司总经理谢江波说,希望政府可以加大农业发展人才培训、引进的力度,在绿色有机大米品牌推广、运输“绿色通道”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此外,部分优质粮生产者还表示,当下优质稻经烘干设施烘干后加工整米率低,影响收益。希望今后粮食烘干设备技术,以及烘干人员技能培训方面,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强。

“粮食烘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会造成稻谷加工时整米率降低,影响稻谷价格。”谢佳提表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一种对粮食的浪费。(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秦宏)

责任编辑:常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