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彩云之南:复兴“南方丝绸之路”

2018-09-04 08:50
来源:瞭望

滇西崇山峻岭之间,大瑞铁路(大理至瑞丽)正在加紧建设。这段铁路是中缅国际铁路中国境内的最后一段,预计4年内建成通车。届时,从昆明到中缅边境瑞丽市,600多公里的路程,最快有望6个多小时到达。

巍峨耸立的高黎贡山,并未让铁路建设者望而却步。在这里,大瑞铁路控制性工程、全长34.5公里的中国铁路第一长隧——高黎贡山隧道正在全面施工。中铁工程装备集团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贺飞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该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之大世界罕见。为该隧道量身打造、我国自主研制的硬岩掘进机“彩云1号”,在隧道施工中大显身手,让穿越高黎贡山的梦想不再遥远。

高黎贡山隧道就像一个注脚——云岭高原山川纵横,但山再高、河再宽,也挡不住云南开放的步伐。

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

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与印度洋近在咫尺,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新形势下,国家赋予云南新的使命——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这个雄心勃勃的定位,昭示了云南未来的发展愿景。

乘着“一带一路”建设东风,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不断推进,周边朋友圈不断扩容,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人文交流不断深化。昔日“内陆边疆”“交通末梢”,如今绚丽变身“开放前沿”“国家门户”。

从“贝币之路”到国际大通道

历史上,云南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据历史典籍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今阿富汗)见到了产自我国西南的蜀布和邛竹杖,得知从蜀(今四川)到身毒(今印度)已有交通线存在。

这条交通线被许多学者称为“南方丝绸之路”,或称“蜀身毒道”。著名历史学者、云南大学校长林文勋指出,东南亚、南亚的海贝很早就大量流入云南,并长期作为云南主要法定货币,这条古老交通线也称为“贝币之路”。

从古老的“贝币之路”和“茶马古道”,到近代救国于危难中的“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云南与东南亚、南亚的交流往来绵延几千年,联通中外的交通设施和运输方式,不断迭代升级。

“一带一路”规划六大国际经济走廊,云南坐拥其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乘着“一带一路”建设东风,以航空为先导,以公路和铁路为骨干,以水运和管道为补充,云南近年来不断加快构建绿色环保、衔接顺畅、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从昆明前往南亚、东南亚重点城市和旅游胜地,大部分都有直达航班。”昆明机场副总经理向雪松说,昆明机场航线已覆盖南亚5国和东南亚10国,南亚、东南亚通航点35个,是全国连接南亚、东南亚通航点最多的机场。

公路方面,云南“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昆明至四川、贵州、广西等相邻省区和中越边境河口、中老边境磨憨、中缅边境瑞丽等国门口岸的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铁路方面,昆明至河口铁路建成通车,玉溪至磨憨铁路、大理至瑞丽铁路正在加紧建设,境外的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均在推进。

此外,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稳步发展,“黄金水道”作用凸显。中缅油气管道全面投入运营,我国第四条能源通道建成。云南还与越南、老挝、缅甸实现局部电力联网,中缅、中老光缆传输系统也已投入使用。

“云南与南亚、东南亚的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推动着云南对外开放的面貌日新月异。”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陈利君说。

“彩云之南”香飘世界的秘诀

坐落在滇池之滨斗南的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是亚洲最大的鲜切花拍卖市场。高峰时,每天有800万到1000万枝鲜花从这里启程,远销海内外。交易中心总经理张力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该中心拍卖的鲜花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20%到30%出口到南亚、东南亚国家。2017年,整个市场的鲜切花交易量超过65亿枝,几乎相当于奉献全球人均一枝鲜花。

“云花”走向世界,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云南与周边国家经贸往来日趋繁荣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云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935.92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居全国第一位。

今年6月,由商务部、云南省政府主办的第5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5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成功举办。本届展会吸引了87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3825家中外企业参与。展会签约项目456个,签约金额8079亿元。

本届南博会执委会副主任、秘书长刘琪琳表示:“一个更为开放的南博会,不但集中体现了云南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决心,也充分传递了云南借南博会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多边合作共赢的诚意。”

近年来,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日益深化。除了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之外,中国与老挝、缅甸相继提出了共建中老经济走廊、中缅经济走廊。此外,印缅泰三国公路项目、孟不印尼合作、环孟加拉湾合作等倡议和机制也在推进。

众多合作机制中,澜湄合作令人瞩目。作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共同发起成立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澜湄合作从一诞生就被寄予厚望。启动两年多来,澜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领导人引领、全方位覆盖、各部门参与”的澜湄格局,创造了“天天有进展、月月有成果、年年上台阶”的澜湄速度,培育了“平等相待、真诚互助、亲如一家”的澜湄文化。

云南与湄公河国家地缘相近,参与澜湄合作具有独特优势。2018年初,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金边举行。此次会议通过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宣告澜湄合作已从培育期进入成长期。未来各方将深化务实合作,拓展新的合作领域,打造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构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江头江尾”民心相通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陈毅元帅的一首《赠缅甸友人》,深情歌颂了中缅两国人民的“胞波”(兄弟)情谊。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如今,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人文交流不断深化。

泰国是中国出境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2017年中国赴泰国游客超过980万人次,给泰国带来超过5290亿泰铢(折合人民币约1047亿元)的旅游收入,并蝉联泰国国际游客的最大来源国。

旅游的兴旺激发了当地人学习汉语的热情。泰国姑娘林小南就来到了昆明的西南林业大学深造,她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她对未来充满期待:“懂汉语的泰国导游很抢手,以后回国就业不用愁。”

随着教育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成千上万的南亚、东南亚学子来到云南留学。截至2017年底,云南各大高校的外国留学生总数超过1.8万人,排名全国前十位。

疾病无国界,防控需合作。目前,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有关方面建立了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中国医疗队开赴缅甸、老挝等地,实施了2299例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为柬埔寨13147名儿童开展了先心病筛查并分批治疗。

中国还与老挝探索开展了“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云南省卫计委主任杨洋说,云南将不断完善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医疗卫生交流合作机制,在疾病预防控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医药产业发展、科研人才培养、跨境医疗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尤其希望借助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跨境远程医疗服务模式,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人。

南亚、东南亚国家社会发展任务艰巨,中国施以援手,云南一直肩负先锋队作用。(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伍晓阳 丁怡全)

责任编辑:常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