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一枚硬币的两面——读《人类命运变迁与规则》

2021-02-01 14:20
来源:半月谈网

约摸是,年底将近,我最近懒散的很。一周一作业的读书笔记,也断更两周。《人类命运变迁与规则》是上周末读完的。本来应该一鼓作气,直接写完笔记。可我有个习惯,大凡读书有所得时,就不愿打破内心所得的妙趣,似乎写些什么说些什么,就会让这段妙趣外泄逃走般。

如此可见,丹溪草先生的这本《人类命运变迁与规则》,自有他的玄妙之境吧。写历史的有很多,《全球通史》《中国通史》等通史类,及“美学”“建筑”“绘画”等学科类的,我都有读过。但直接写规则的,我是第一次见。尽管作者在文中引用尼采,直言“没有真相,只有诠释”。但我认为,所诠释的颇有道理,逻辑自洽,且弥合了我之前阅读忽视的几个逻辑断链问题。其一:人类社会是为何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变迁?作者给出的答案是,父系社会更容易繁衍。他以蚂蚁、蜜蜂这类以母系为主导的昆虫社会,与人类母系社会进行比拟,得出人类母系社会时,生殖资源也曾被控制。现今残存于某些国家、部落的女性割礼,就是例证。而女性身体所限,十月怀胞,一次生一个,“女王”“女首领”控制资源时,人口繁殖不够。而父系完全不同,男生占领控制生殖资源时,孩子会如蒲公英般散落各地的。在互联网社会之前,人口就是生产力。西方社会家之父孔德早断言:“人口即命运”。 其二:有着五千年文明不断的中国,为何坚定地极力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真的是在破坏社会规律中新生产力的形成,自毁发展之路吗?作者认为:“华夏文明的传承者不是不懂资本积累,也不是不屑资本积累,而是早就洞察了资本的本性,明了了资本积累后社会、环境、自然、观念产生的各种变化”,“国之危也”。作者极富洞察力,给出了“华夏文明有意给资本这个潘多拉的盒子上了封条”的判断。作者的观点,我深以为然。当资本用金钱来衡量人生成就,用金钱关系来取代亲情和爱情时,人性灵魂的扭曲,爆击的就是人分别于万物神魂之所——心灵。中国文化先知们以士农工商等级划分,尽最大的可能驯服商业资本,守住心灵。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传统中国在低欲望中才求,虽有所求难得,但未被物欲所驱使,保持住了心灵的自由与活力。中国文艺兴盛,可窥见一二。其三:从原始族群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集体主义,到“人人为己,就是人人为人”的商业分工文明,是两个结果近似的闭合圈。作者认为,这样的近似,可以得到一些领悟,许多方法和规则可以从不同的嵌入实现同样美好的预期。 人类社会至今,从未停止演化。由最初的人与自然的天理法则,到人与人的人情法律,忽略人与自己本身,就是在处理两则关系: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如果我们把他人也归入自然这个大的范畴(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个部分),那么人的命运只处于一个大规则下,人与自然或称之为人与一切他者。如此之下,“人为他人”与“人为自己”就成了一个硬币的两面。无论我们以怎样的出发点,一旦戕害一切他者,终会造成戕害自己的尴尬局面。如今,大自然携疫情而来,以及大洋彼岸以个人自由为由不愿戴口罩造成疫情失控的人们,都说明了这枚硬币的一体两面性。丹溪草先生洋洋洒洒27万字的论述,如果非得一言以蔽之,就是生产力越发达时,越要牢记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科技进步,破坏力越强,反噬越厉害。还有人类命运还与人类这个物种的基数息息相关,如今的孩子是一户家庭的奢侈品,更见其在当下的珍贵。面对越来不确定的未来,家长们不知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倾其一生财力、精力,养育一个孩子。一不着调,痛不欲生。如果非要我说,不如多生几个,最起码在概率上成功的机率会更高些。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肯定不是好投资。当然,这是我的笑谈。 最后,感谢丹溪草先生赠书。他曾经也是我的采访对象。时过境迁,我不记得因何主题采访他,但他的观点、思维让我豁然开朗的感觉,一直印在脑海里。多年之后,他携书而来,再次拓展了我的视野,与第一次采访他的感觉如出一辙。正如丹溪草先生在书中所述,人类认知有局限性。而他本人的认知局限,才成于本书。而我已经在期待的是他的下一本专著,再次拓展我的认知,打破我的局限性。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