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穿越五千年,近观中原文明胚胎

2020-05-25 10:37
来源:半月谈网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介绍双槐树遗址李安摄

半月谈记者 王丁 桂娟 双瑞

考古遗址多如繁星的中原大地,又添一颗熠熠新星。5月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5000多年前的“河洛古国”在世人面前初揭面纱。

双槐树遗址位于伊河和洛河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经过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连续多年考古发掘,确认其是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专家们一致认为,这处残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的遗址,是黄河流域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

由于双槐树遗址位于“居天下之中”的河洛地区中心区域,且具有都邑性质,按照中国考古学前辈大家苏秉琦先生探讨中国国家形成提出的“古国—方国—帝国”三阶段框架,专家建议将遗址所在的古文化区域命名为“河洛古国”。该遗址有力地证明了在距今5300年左右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阶段,河洛地区是神州大地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明中心,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河洛古国影踪初现,还有一系列谜团待析待解。半月谈记者走访多位主持发掘或持续关注双槐树遗址的考古学权威专家,追问一系列关乎河洛古国来龙去脉、认知评价的关键问题。

追问一:河洛古国的发现,对于实证中华文明5000年有什么帮助?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未曾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何时起源、如何形成,长久以来备受关注。我们习以为常的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认知,在国际上还没有得到普遍接受。鉴于此,本世纪初,国家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旨在求得五千年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历程的实证。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历时15年,在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等都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高等级都邑遗址,但中原地区同一时期却缺乏收获。如今双槐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实证了河洛地区是当时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明中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持人王巍表示,在这一阶段,文化中国已具雏形。

专家普遍认为,双槐树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及文化内涵,无不凸显了其在中华文明的中心地位,应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以往,考古学界虽然肯定中原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但认为中原的中心地位是从夏代才开始的,河洛古国的发现,可能将改变这一认知。

追问二:河洛古国与传说中的黄帝可有关联?

鉴于河洛古国极为关键的时空坐落,专家认为,不排除双槐树遗址是黄帝时代的一座都邑。

目前,中国考古学界认为,后世中华文明起源传说中黄帝活动的年代,应在距今5000多年前后。北京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指出,黄帝可能并非一位特定“圣王”,而是某个部落的代表人物。黄帝部落的活动范围,众多专家认为应在中原地区。现在,在距今5000年前后的中原核心区域有了双槐树遗址这样的重大发现,自然让人推测可能与黄帝有关。

多载上古之事的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有关于黄帝时代“一百年,地裂,帝陟”的记载,唐代天文学著作《开元占经》也记载“黄帝将亡则地裂”。巧合的是,在双槐树遗址发现了多处地震引发的裂缝遗迹。遗迹发现于遗址内壕和中壕东南部解剖沟内,呈东西条状,错乱交叉,缝内有淤积黄土,还有明显的地层错位现象。北京大学相关专家现场确认,认为可能是地震引发的裂缝,且震级在6.0级以上。

综合近年考古资料,距今5000年左右,今天的郑州地区发生了一场比较大的地震,除双槐树遗址外,邻近的大河村遗址、西山遗址、青台遗址等也都发现了地震迹象,时间恰与河洛古国衰落期重叠。专家认为,从这次地震的影响入手,或许可以找到黄帝时代更多遗迹的线索。

追问三:河洛古国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哪些特色?

专家们认为,双槐树遗址及附近青台遗址发现的“北斗九星”遗迹及有关建筑,既是天文观察的遗迹,也具有特殊的人文含义。天文与人文的交融,表明在此高等级聚落布局中礼仪化思维和尊崇“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现萌芽,后世中华文明政治思想的若干底色,在此已有了最初的涂抹。

在双槐树遗址,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骨质蚕雕艺术品。它长6.4厘米,用野猪獠牙雕刻而成,形如一条正在吐丝的家蚕。这是难得的仰韶时期与养蚕及丝绸起源相关的直观实物资料,它与周边同时期遗址出土的迄今最早丝绸实物一起,实证了53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中国新石器时代各地代表性文化农业都较为发达,但在距今5300年前后,除了双槐树及其周边聚落,全国其他地区还没有与桑蚕纺织业有关的确切发现。”李伯谦认为,从这一角度讲,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时代最早的代表。

追问四:河洛古国与同时期其他文化遗存之间有什么关系?

河洛古国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合理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据分析,这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的核心聚落群和唯一的大型城址群。

遗址的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外来文化因子,称得上兼容并蓄。如折腹鼎、背壶,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陶器组合中出现的薄胎斜腹彩陶杯,体现明显的屈家岭文化因素;看似相隔遥远的崧泽文化、大溪文化,在出土器物中也可发现其影响。

透物见人。这些器物充分表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就是联通四方的交通孔道,人群流动频繁,具备开放包容的特性。王巍认为,中原地区的地理优势有利于文化汇聚和辐射,5000年前的中原先民对外来文化已采取主动吸收而非排斥的态度,这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也是文明赓续的重要因素。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