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人文湾区与城市品质

2019-10-29 11:04
来源:半月谈网

作者: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许瑞生   

2019年10月26日下午,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在“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平行研讨会上作了题为《人文湾区与城市品质》的讲话,下为讲话原文:

非常高兴大家共聚在广州,探讨人文湾区和城市品质的主题,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各位智者用语言来读懂中国。我同时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在今天、在几十公里以外的南海西樵山正在举行国际的定向越野大赛,拉脱维亚的前总统非常熟悉这个定向越野大赛,你们的国家也有选手参加,37个国家及地区的年轻人来到了中国珠江三角洲这片土地,用他们的脚步去丈量中国。他们奔跑在岭南大地上,而且他们的声音会传遍全世界。非常高兴,今天在同一时间既有智者的语言、又有年轻人的脚步。

 

拉脱维亚定向选手Janis Tamuzs参加2019年定向世界杯暨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佛山•南海站)。

谈到大湾区的人文湾区,这是中央在湾区整个规划里特别强调的,首先我想在湾区里,粤港澳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就是有共同的文化遗产,这个共同的文化遗产,可以有很多的主题。

最重要的主题是海上丝绸之路。数百年来,我们一直通过这条海上丝绸之路,跟欧洲各国加强联系,从广州黄埔古港出海可以到世界各地。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从最先的葡萄牙人登上了上川岛到西班牙传教士方济各的到来,数百年来,一直在延伸,一直在发展,而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同时中,产生了一系列的贸易,因此有了澳门、香港,所以海上丝绸之路是我们的共同记忆。

现在无论在澳门博物馆还是香港博物馆或是广东省博物馆,我们看可以看到大批量的外销瓷、外销画,这些都是数百年前我们广州这座城市的工匠所制造的纹章瓷。这些东西送到世界各地、欧洲各地,让他们可以享受到高尚的生活品质、异国情调的生活品质。这些方面都是我们共同所要守护的。

另一方面我刚刚跟马丁•雅克先生进行过简单的交流,一讲到剑桥大学,跟中国的历史、跟广东的历史,他马上跟我说,想起一个人就是李约瑟,在粤港澳大湾区这里头,我们还有一段共同的历史是华南的教育史,在华南的教育史里为什么跟李约瑟有关系呢?1944年李约瑟先生访问了整个中国在战时的教育状况,1944年来到了广东省乐昌坪石,当时国立中山大学迁址到云南澄江之后,返回在乐昌坪石坚守着办学,办学从1940年-1945年。

而这个办学,不仅仅是中山大学本身,还有来自香港的大学,包括当时的岭南大学农学院来到坪石,岭南大学的总部放在曲江,也包括了香港的中学,包括有培正、培道这样的中学在战时一起在乐昌坪石,就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外围圈的这个地区。

说到粤港澳大湾区,可以说我们有共同的历史记忆,除了海上丝绸之路之外,我们有共同的教育史、教育发展的历史。所以我们现在在剑桥大学的网站上,可以看到李约瑟先生于1944年所拍摄的广东坪石和曲江的很多旧照片,包括天文台的照片。在战争烽火年代,华南一批批学者坚守着学术的追求,去为国家的建设求知识。

香港沦陷之后,有数以万计的学者走路、坐船十几天来到粤北继续他们的学术生涯、学者教育。能代表香港人的在中国院士里最有标志性的人物就是黄本立先生,他今年93岁,任职于厦门大学化学系,出身于香港,他当年走了十几天来到乐昌坪石这个地方受教育,当时培正、培道联合叫培联中学,他在培联中学读中学,所以这是我们共同的记忆。

如果说将这些记忆文化遗产串珠成链,那我们可以形成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这个游径可以设置很多的主题,包括孙中山先生的足迹,无论是澳门、香港,还是在广东,孙中山先生留下很多印记,这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很庆幸的是,广州荔湾区已经开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行动/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这个项目,得到国家文物总局的高度重视,把它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即让这些共同记忆通过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扬光大。

如果说现在说要谈到城市的品质,我想大家的认同是基本一样:一个健康、愉快、自由的城市环境都是大家所共同向往的,因此在我们做城市品质的时候,是通过人文湾区来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整个文化设施的建设,塑造更加便民、利民的文化氛围,或者是提供更多的体育设施来便利民众的生活,这就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今天我们谈到了粤港澳,也谈到了珠三角的几个城市,我们同样有一个特点、有一个区域的文化特征,这个区域文化特征是长期的文化积淀而来。首先是语言上的特征,我们共同的遗产——粤剧,在改善整个城市品质方面,无论在香港、澳门还是广东,都是爱好粤剧的地方。从语言上,粤剧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粤港澳三地所努力的结果。依此类推,可以产生很多具有共同的特点,比如像粤语电影等等。这些可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可以在未来改善城市品质,做出它应有的贡献。

我羡慕现在奔跑在西樵山的所有奔跑者,因为他们是行动者,他们用脚步在丈量中国,他们也通过脚步丈量中国、读懂中国。要读懂中国,我想关键在于行动。

责任编辑:刘祎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