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横山:凝心聚力谋脱贫 齐心协力奔小康

2018-08-14 09:31
来源:横山区委宣传部

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在横山举办产业扶贫现场会


横山是陕北革命老区县,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吕梁山片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区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1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406户、49514人,2014年底脱贫退出贫困户4220户、13178人;2015年底脱贫退出贫困村36个,贫困户6368户、19986人;2016年底脱贫退出贫困村32个,贫困户2689户、7978人;2017年经过精准识别,全区有贫困村42个,在册贫困人口3495户、9249人,贫困发生率3.06%。

一年来,横山区委、区政府以狠抓中省市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围绕年度减贫任务,努力夯实工作基础,全面强化脱贫措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按照省市2017年度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要求,年底实现了42个贫困村脱贫退出、2247户贫困户、6662贫困人口脱贫;在册贫困人口减少到1271户、2835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9.5%下降到0.84%。


大数据平台对贫困村户实现了精准管理


加强组织领导 夯实各级责任

横山健全分级负责机制,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并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直接对领导小组负责。指挥部下设“八办两组”和18个战区,每个战区又划分若干片区。相继出台了280多个政策性和推进性文件,涵盖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区级领导联镇包村、职能部门包镇驻村、各级干部联村包户的包联责任制。全区共有119支工作队,其中省市派出工作队30支,工作队员85名,第一书记29名;区级派出工作队89支,工作队队员212名,第一书记89名,包村联户领导干部973名;镇村两级派出包村联户干部1896人,实现了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

横山区“八办两组”深入农户实地调研


围绕目标任务 精准落实政策

“三促三一带动”,推进产业扶贫。一是三个到位促三大产业。坚持“扶贫产业融入区域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引领扶贫产业”,整合优势资源集中投入,实现项目、资金、技术三个到位,扶持以小杂粮、山地苹果为主的种植产业,以白绒山羊为主的养殖产业,以壮大集体经济为主的光伏产业等三大产业。同时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扶持贫困户发展林下养殖、稻田养蟹、核桃、中药材种植、肉牛、土猪、土鸡养殖等特色产业,形成长短结合、种养配套、多向增收的扶贫脱贫产业体系。二是三种模式促三产融合。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企业”、“线上+线下”(互联网+朋友圈)三种模式,加快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三产融合。政府引导乡镇农畜产品经营(屠宰)企业与村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种养殖贫困户分别签订定单种植、定向养殖、代养托管协议,财政为养羊贫困户代购保险。企业通过合作社,以农产品高于市场价格0.2元/公斤、羊肉等畜产品高于市场价格10%的价格,收购贫困户自产的农畜产品。三是三权分置促三变改革。总结推广无定河流域撂荒稻田流转、大户规模经营、带动农户受益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快落实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涌现出扶贫资金折股量化、贫困户保底分红的南塔办事处高圪垯模式;土地承包权入股、经营权流转、实现盈利分红的武镇元圪垯、横山街道办吴家沟模式;政府主导、产业帮扶、农户发力、整村推进的横山街道办吴东峁、赵石畔镇水掌、武镇黄城山模式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扶贫脱贫模式。四是品牌带动促产业增效。依托横山羊肉、大明绿豆、横山大米等优势特色产品,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建立农特产品品控溯源体系,加大宣传推介营销力度,着力打造“陕北横山羊肉”、“陕北横山杂粮”等知名公用品牌,实现羊产业、小杂粮等主导产业持续增效发展。

横山区南塔高圪垯村折股量化贫困户分红现场


实施“五四三二一”工程,促进就业创业。“五送”,即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送服务、送温暖。“四员”,即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户家庭劳动力,以及贫困户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发乡镇协管员和村级生态护林员、卫生保洁员、治安巡逻员四种特设公益性岗位。“三服务”,即为贫困人口提供技能培训服务、劳务输出服务、小额贷款服务三项服务。“二掌握”,即通过信息收集和大力培训,使贫困户解掌握1-2条就业创业信息,掌握1-2门脱贫致富实用技术。“一保证”,即保证贫困家庭就业创业1人脱贫1户。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保障住房安全。采取移民搬迁和危旧房改造两种办法,突出保证在册贫困户,辐射惠及一般困难户,示范带动普通农户,通过集中安置、分散安置、“一院两制”集中供养、村内“交钥匙”工程,并配套产业扶持、就业帮助等移民搬迁安置方式,以及D级危房原址翻建、C级危房修缮加固、B级旧房刮白净化的改造方式,实现农村居民“住房安全有保障,达到五净一规范”。集中移民小区郁林家园,引进了服装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免费培训移民贫困户,合格后推荐上岗,每人月收入2200元,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

“大爱横山 梦圆小康”助力脱贫攻坚捐款活动,共收到捐款4045万元


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全力杜绝因贫失学。以努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为目标,全面实行十五年免费教育和生活补贴、专项资助、生源地贷款等各项扶贫助学行动,实现教育扶贫“七个全覆盖七个确保”,即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资助全覆盖,确保每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失学;基础设施和条件薄弱学校改造全覆盖,确保贫困生就读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省颁标准;教师队伍建设全覆盖,确保贫困地区教师补充、培训、交流、保障到位;学困生帮扶全覆盖,确保每一名学困生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行教育全覆盖,确保学生不因信念缺失而气馁,不因行为教育缺失而失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全覆盖,确保残疾少儿和留守学生都能平等接受教育;贫困农民工技能培训全覆盖,确保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见实效。

面落实多重保障,健全健康扶贫体系。建立了“两免两降五提高一救助”的绿色直通健康保障体系。一是完善了“两免两降五提高”补助报销体系。“两免”就是贫困户参加新农合费用由财政全额代缴和实行贫困户区内先诊疗后付费,取消住院预付压金。“两降”就是降低基本医保补助报销门槛。“五提高”就是提高新农合门诊补助、门诊慢性病补助、住院报销、大病保险补助和民政救助比例,自费部分超出3000元再按90%报销。二是设立了大病救助专项基金。从2013年起,区级财政每年预算1000万元,专项用于贫困人员和低收入家庭合疗报销之后的大病救助。三是设立绿色通道,解决贫困户大病救助慢的问题。在政务大厅增设了大病保险和大病救助窗口,实现便捷、快捷的救助。

移民小区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现场


生态脱贫方面,优先向贫困户倾斜。重大林业生态工程优先安排在贫困人口集中区域。全区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7.6万亩,人工种草30万亩,栽植苹果、核桃等经济林1.9万亩,千村万户工程植树297万株。目前,全区林草覆盖度达64%,较2014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建成赵石畔镇杜羊圈村、横山街道办曹阳湾村等美丽宜居乡村114个。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2.6万亩,涉及贫困户331户1068人,兑付生态效益补偿2428万元,涉及贫困户1671户4583人,聘用生态护林员267名,全年兑付工资146万元。

兜底保障方面,全力纾解民生之困。按照“应兜尽兜、应保尽保、分类施保、渐退帮扶、临时救助”原则,落实各项兜底保障措施。全区确定兜底保障对象1011户、1343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0.39%,其中低保兜底对象497户、735人,五保兜底对象514户、608人,全年共计发放兜底资金867.3万元。全年保障农村低保1623户、3890人,发放保障资金1392.7万元,其中低保兜底对象497户、735人,一般低保对象1126户、3155人。对农村低保家庭中的特困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分类施保。全年实施分类施保2287人,保障资金322.6万元。对2016年收入不稳定的脱贫户给予渐退帮扶政策,落实“渐退帮扶”政策48户、144人,发放救助资金44.7万元。加大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力度,建立完善“分级审批”和“先行救助”机制,委托各乡镇对本辖区困难群众进行临时救助审批和先行救助,先后分两次下拨各乡镇临时救助资金680万元。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助,全年实施两项补贴7719人,共发放两项补贴资金675.98万元。

环境优雅的兴丰移民小区一角


统筹整合资源,形成攻坚合力。

坚持抓党建聚力量,采取“党建+”、“党支部+”等方式,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一是党委政府主导,乡镇部门协同,村级四支队伍和结对帮扶干部一线奋战。各镇村、行业部门、“八办两组”发挥优势,创新工作,用“绣花功夫”确保扶贫政策落地。二是党委政府引导,工商联、商会搭台,区内企业、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八个一批扶贫行动,累计包扶慰问、捐款人民币8000多万元;政府注入担保基金500万元,累计为贫困户贷款3618万元;“互联网+社会扶贫”成功注册建档立卡户13307户,爱心人士5904人,爱心捐赠累计达460次,对接成功率51.3%。三是中省市包联单位、企业大力援扶,累计投入各项扶贫资金8500多万元,其中华能集团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本省及外省市商会、企业扶贫认购横山羊肉、大米、小杂粮总金额达1000万元,省市对口技术扶贫等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四是全区150个行政村办起扶贫爱心超市,其中110个脱贫退出村村村办起了爱心超市,通过精神扶贫,扶贫与扶志相结合,与扶智、扶心、扶行相结合,有效激发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五是加大扶贫资金兑付力度。财政部门坚持抓整合保证投入、抓兑付保证时效、抓制度保证规范、抓监管保证效果“四抓四保证”,三年来累计投入各级各类扶贫资金13.8亿元(区本级配套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146万元),资金及时兑付率达97%,为全区脱贫攻坚提供了安全高效的资金保障。


加强督促检查,确保真贫真脱。

建立督查联动机制,制定管理考核办法、考评激励办法、责任追究办法,采取专项督查、调研视察、巡察检查、督查通报、限期督办等方法,促进干部转变作风抓落实、真情实干帮脱贫。注重督查检查、考评考核结果的综合运用,及时调整充实了区扶贫办班子,全区72名扶贫一线干部受到省市区表彰(市级表彰5人,县级表彰67人),其中提拔使用优秀“第一书记”3人,累计召回不合格“第一书记”11人,督查通报、追责问责干部22人,其中党政纪处分2人。

责任编辑:王明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