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CPI创新高,物价稳得住吗?

2019-10-28 09:10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徐宁

顾客在河北省邢台市任县一家超市选购水果-宋杰-摄

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涨幅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创近6年来新高。这是继2013年11月后,CPI再次回到“3时代”。

物价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也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近期CPI为何有如此涨幅?今后趋势又将如何?

猪肉价格成CPI上涨主因

数据显示,9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69.3%,涨幅比8月扩大22.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65个百分点。可见,猪肉价格是推升此次CPI上涨的主因,“贡献值”超过一半。

去年4月份以来,受“猪周期”下行、非洲猪瘟疫情冲击等影响,生猪产能持续下滑,猪肉供应偏紧,助推猪肉价格上涨较快。

同时,受天气转凉、需求增加和消费替代影响,牛羊肉、鸡肉、禽类、鸡蛋等价格也出现不同幅度上涨,涨幅在9.4%至18.8%之间。这几方面共同作用,使食品价格成为影响物价上涨最核心的因素,共影响CPI上涨约2.21个百分点。

除去食品价格,构成CPI的其他类别价格仍保持稳定。其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衣着价格分别上涨2.2%、1.7%和1.6%,合计影响CPI上涨仅0.51个百分点。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2.9%,影响CPI下降约0.3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尽管构成CPI的食品项价格大幅提升,但非食品项仍保持稳定。苹果、梨等水果的大量上市,带动鲜果价格环比下降7.6%,鲜菜价格也同比下降11.8%,前期涨幅较快的鲜果、鲜菜价格已呈回落态势。食品之外的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涨幅稳中有降,对冲了猪肉及食品价格上涨对整体物价的影响。

多措并举,效果初现

9月以来,促进生猪产能恢复和市场供应的政策密集出台。从中央到地方、从生产到流通,国家多措并举促进生猪生产供应,先后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30000吨,使猪肉供给阶段性紧张的局面有所缓和。禽肉、牛羊肉、鸡蛋和水产品等替代品供给相对充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猪价上涨压力。

目前,非洲猪瘟疫情趋稳,相关政策措施效果开始显现。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显示,9月猪肉平均批发价格环比虽呈持续上涨态势,但周涨幅持续缩窄,猪肉价格趋于稳定。

由于生猪生产具有周期性,短期内猪肉市场供给依然偏紧,预计元旦、春节前猪肉价格将仍保持高位运行,后续随着库存冻肉逐步出库、禽肉等畜产品供应增加,畜产品供应总体上有保障。

物价上涨不具备持续性

未来,CPI涨幅还会持续高企吗?专家认为,目前国内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相对稳定,农产品供给充足,消费品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服务供给更加多元化,为稳定物价总水平提供了牢靠基础。这就使得未来CPI并不具备持续大幅度走高的条件,而是会维持在相对平稳的状态。

专家预测,受到猪肉价格上涨带动,未来几个月CPI仍可能在3%左右波动运行。但是猪肉只是CPI商品篮子的一种典型商品,肉价异常上涨可能对短期CPI产生扰动,但不会导致物价全面持续上涨,也不改变当前宏观物价总水平稳定运行的态势,因此通货膨胀压力并不大。

同时,短期的物价上涨也不意味着经济形势将遭遇多大挫折。尽管目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仍有下行压力,但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变,仍然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条件和潜力。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说明了国内消费市场的旺盛。国庆7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全国零售餐饮企业销售额达1.5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5%;国庆档电影票房50.5亿元,创同档期历史新高;网联平台处理跨机构支付交易金额4.33万亿元,平台日均交易金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63.38%……假期消费数据的火热折射消费升级大趋势未变,国内市场活力依旧。

责任编辑:常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