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脱贫攻坚核心在“人”

2018-06-19 14:12
来源:瞭望
“贫困的载体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本质在于补齐人的生存短板、拓宽人的成长空间、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挖掘人的发展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均衡、健康、可持续发展。”置身脱贫攻坚一线已两年有余的赵凯明,一直在深入研究自己所帮扶地区脱贫的治本举措。

作为中组部挂职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委副书记,他结合台江实际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台江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和农村人口贫困表象是缺钱少物,深层次是人力资源开发不够,人的运行组织不畅,人的创业活力不够。

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策体系早已形成,在脱贫攻坚最后的三年决战里,能不能打好这场攻坚战主要有三大关键:一是各级干部能否把中央政策不折不扣落实下去;二是如何增强贫困群众脱贫的主体意识,而不是贫困群众站着看、帮扶干部拼命干;三是2020年脱贫攻坚战结束后,基层组织能否丢掉帮扶干部这根“拐杖”,切实承担起带领当地持续发展、带动群众持续增收的重任。而所有这些都指向“人”这一核心。

“必须聚焦‘人’这一核心。脱贫攻坚实际上就是民心战、国心战、党心战。人的改变和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人’到‘人力’到‘人力资本’,再到‘人才资本’,需要经过艰辛的努力和持续提升。”赵凯明表示,这就需要着力在干部、人才和基层组织方面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智力帮助和支持。

提升“关键少数”战斗力

“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关键在县特别是乡村一级。广西部分基层干部的扶贫政策水平较低,执行力不够,作风不够扎实,导致一些扶贫政策及措施落实不够到位,影响了工作效果。”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自治区扶贫办主任蒋家柏在谈及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时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如此表示。

调研中,一位帮扶干部也对本刊记者表示,当地领导班子即“关键少数”发展战略不清晰、工作合力不够、进取精神不足。在一些远离交通线、生态环境恶化的偏僻自然环境中,长期原始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限制了人的活动半径,严重阻碍了思想的传播交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与这种生产生活方式相匹配的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注重消费、忽视积累、纪律涣散等,而这些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原有的落后生产方式。“遗憾的是,当地的‘关键少数’有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这些消极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在指挥脱贫攻坚时方向不明,动力不够,思维受限。”该干部说。

与此同时,县乡公务员队伍来源渠道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化训练不够。在台江,赵凯明就发现,一些贫困地区干部缺乏必要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起码的专业化水准,难以满足职责需要,在领悟上级意图和贯彻政策方针时存在较为突出的能力缺陷,很多时候不能很好地胜任脱贫攻坚带头人的角色。

针对干部队伍中的这些问题,台江首先借助于中组部的帮扶,全面从严锻造干部队伍。一是强化县委领导统揽全局核心地位;二是强化脱贫攻坚统筹调度,建立分条线脱贫攻坚指挥部;三是改进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实行最严格的脱贫攻坚目标管理考核;四是全方位提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特别是专业化水平和实战本领。

其次,推动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摆脱贫困靠学习、追赶先进靠学习的自觉意识。中心组学习由过去工作日白天进行,改为工作日晚上或周六日进行,让广大干部静下心来真正学,同时将学习形式由简单念文件、读报告转到虚实结合谈认识、讲体会,谋思路、议想法。

再者,深入宣传提振干群士气。赵凯明表示,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看家本领。台江在推进脱贫攻坚里,也把推进宣传发动作为重点推进方面,主要是改进干部队伍宣传教育,改进党员学习教育,改进群众宣传教育,改进全社会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发动把全社会的活力、干部群众内生动力激发出来。

在一次次学习研讨和思想碰撞中,五大新发展理念日益入心扎根,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和错不起、误不起、等不起日益成为思想自觉。“抓好关键少数才能带动最大多数,抓好骨干力量才能影响整体队伍。帮扶不能包办代替,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要让当地的干部愿干、会干,敢想敢干。”赵凯明说。

释放群众巨大活力和潜力

“有的贫困户‘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如果不能充分发动贫困群众,扶贫就只是治标不治本,帮扶效果很难持久。”采访中,湖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志群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强调了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又一关键。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黄云波同样对本刊记者表示,由于长期封闭和历史因素,贫困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生活方式落后,社会发育程度低,劳动力文盲多、文化程度低,自我发展能力弱,主观能动性不足,部分干部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

在台江,赵凯明也注意到,基层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还未能充分激发,部分贫困户脱贫缺乏自我脱贫的决心、勇气和行动,既不想投入物资也不想投入精力,很多人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不富也安”,坐等政府帮扶、救济、送小康的人为数不少。还有些群众为了能够享受到扶贫政策,争抢当贫困户,不愿脱贫,甚至有些群众宁愿自己不发展也不支持村里发展产业,有的还成为“钉子户”“上访户”。

对贫困群众的帮扶里,很对地方都把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放在了突出位置。中组部对台江的帮扶,更是“以人为中心”,从五方面进行了细化:扶体质,有健康才会有小康;扶志,人穷不能志短;扶知,知识改变命运;扶智,智慧凝结成为文化;扶制,靠体制机制管长远。“把这五个问题解决好,一个地方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进而实现现代化,就有了可靠组织保证和强大动力。”赵凯明说。

在此过程中,帮扶干部尤其注重群众思想观念的改变。现实中,长期的封闭隔绝、原始的生产方式等是台江长期贫穷落后的直接原因。派生于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如喜好喝酒、爱好赌博、干部组织纪律涣散、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生活不讲卫生等,成为台江脱贫攻坚路上的重要障碍。

中组部帮扶工作组进驻台江后,大力改进群众宣传教育,提升群众内在文明素养,通过移风易俗为台江累积社会资本。比如:帮扶干部劝导群众勤俭节约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去做,号召“人人动手讲卫生”,做好家庭的整洁美化。帮扶干部到群众家去,从厨房干净、厕所干净、卧室干净、客厅干净开始,引导群众走向新生活。

在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当地在贫困村中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活动,大力整治在婚丧嫁娶方面存在铺张浪费、炫富攀比、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当地有关部门在尊重传统习俗的前提下,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恶俗禁办。比如规定农村婚礼随礼最高不超过100元,城区最高不超过200元,婚宴仅限于男女双方亲友,不上高档菜,上当地菜,减少浪费。

在赵凯明看来,“风俗习惯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化的历史积淀、历史演绎和历史承载。脱贫攻坚不仅要富口袋、长面子,更重要的是富脑袋、壮里子。扶贫扶人扶到最后一定要扶本事、扶文化、扶思维、扶志气、扶风俗,这才能实现一个地方的可持续健康长远发展。”

全面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在调研中,《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发现,由于对驻村帮扶干部高度依赖,驻村帮扶成为了“输血式帮扶”的新表现。其表现为,村干部的能力越弱,就越需要驻村干部来补强。而驻村干部能力越强,村支书等村干部的依赖心理就越重,能力也就越加退化了。

实践中,由于帮扶干部带着思路、带着资源、带着渠道而来,一些村干部也就从主角慢慢让渡出来,甘当配角了。而一些地区的村支书年龄偏大、对新事物等接触也不够,本身也存在着能力短板。

赵凯明指出,组织是党的战斗力的来源。农村现在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和城镇化发展,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基层党组织直接担负着团结广大党员、发动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战斗任务,是脱贫攻坚一线的战斗堡垒,也是群众的主心骨和顶梁柱,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把人更好组织起来。

“党的建设是我们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在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须臾离不开的法宝。”赵凯明说,也正是基于这一考虑,中组部驻台江工作组把提高基层一线战斗堡垒组织力动员力战斗力作为又一关键来抓。

通过选好配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班子、第一书记,加大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力度,强化农村党员的学习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规范党支部“三会一课”等举措,贯彻中央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部署,协助县委在强基固本上狠下功夫。

“脱贫攻坚大量基层基础工作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去做,也检验和锻炼着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干部的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堡垒强则党的组织攻坚力量强,堡垒弱则群众脱贫致富同步小康难。”赵凯明说。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选准县乡村产业发展方向、创新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培育现代农业品牌、推进农校对接和农超对接、搭建网上销售平台等方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采访最后,多位帮扶干部一致的看法是,扶贫不能当救世主,帮扶干部必须与群众一起干、一块苦、一道拼。激发起群众的内生动力和主体意识,才能凝聚起无穷的力量。(记者王仁贵)

责任编辑:常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