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生态>正文

河南留住故道绿保持永恒蓝

2018-05-17 10:11
来源:农民日报

四月的豫东民权大地上,申甘林带万亩槐林的槐花次第盛开,一望无际的槐花盈盈满冠,春风吹来阵阵清香,林中飞鸟啼鸣声此起彼伏。风和日丽,大批游客置身其中,赏花踏青,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然而,位于黄河故道上的申甘林带,昔日并非此景。一个个深谷高岸、一个个缓岗洼滩,一番风吹黄沙遮天蔽日、盐碱遍地寸草不生的苍凉景象,“村里村外堆满沙,大风一场不见家,庄稼一年种几茬,十年九年被沙压”,曾经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1855年,黄河在兰考东坝头决口,掉头向北挟大清河经山东入海。这是黄河最后一次改道,自此,兰考以东的下游河道成为黄河的“故道”。民权处于千里故道上游地区,长52.4公里,流经野岗、程庄、胡集等7个乡镇。

“大风起、飞沙舞,一年四季都喝土;狂风掀起茅屋顶,沙湮田垄禾苗枯”“好过的阎王殿,难过的民权县”等民谣诉说着当地的贫瘠与悲凉,也倾诉着风沙之苦。固风沙、除涝灾、治盐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成为故道两岸百姓最大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之初,河南省人民政府决定营造豫东防护林带。河南省豫东沙荒造林管理处最早管理申甘林带,指导开封以东兰封、考城、民权、宁陵、商丘、虞城等十多个县的造林治荒工作。这是商丘市民权林场的前身。

早年间因地下水位高,栽树很容易成活,不出10年,沙荒得到了有效治理,黄河故道开始绿树成荫。然而,从1958年起,林木被大量砍伐,大片林子被毁,风沙再起。长年与树打交道的林场人,不屈不挠,又从头再来。

1955年夏天,21岁的康心玉从洛阳林校毕业,带头报名来到了又穷又苦的林场。“最早,我们培育树苗的苗圃就1亩,后来扩大到104亩。能长成这么一大片林子,当年我们是想不到的。就像大人养孩子,小孩终于成材了。”今年84岁的老场长康心玉感慨地说。

说起当年的情景,80岁的佟超然记忆犹新。1962年,他从北京林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民权林场,成为场里唯一的大学生。当有机会外调时,老佟选择了留下来,还留了一辈子。“再造‘绿色长城’,就是我的梦想,是自己放不下这片绿。”老佟说。在他的带领下,民权林场的杨树、刺槐良种选育始终领先全国,提高了沙区垦荒植树的成活率,强化了林带防风固沙的功能。

曾经的艰苦时代,林场人顶风冒沙,不断摸索,创造出“高栽杨槐低栽柳”“前挡后拉四面围攻”等栽种、治沙方法,推广了“坑挖深、土埋实、树行与风向垂直”的种植技术。这些技术至今仍适用。

在民权林场,83岁的翟际法、“60后”的翟鲁民、“80后”大学生翟文杰祖孙三代都在林场工作,造林的接力棒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无法感受祖辈父辈造林时那种艰苦的场面,我总觉得树也像人,一代一代更替。现在该是我们完成他们交付的使命了。”在祖辈父辈的熏陶下,翟文杰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林场,至今已工作11个年头。

经过一代又一代林场人的艰苦努力,民权林场经营面积达6.9万亩,有林地面积5.5万亩,林木蓄积总量18.7万立方米,林木年生长量1.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9.7%。

在申甘林带的核心林区,成片的刺槐、杨树、旱柳、苦楝、椿树等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民权林场场长王伟介绍,“这片林子西起民权县程庄镇申集村,东至城关镇甘庄村,东西长24公里,南北宽2-3公里。核心区域人工林面积3万多亩,是全国四大平原人工林之一,是豫东重要的生态屏障。”

刺槐林是申甘林带的主要树种之一,抗干旱、耐瘠薄的刺槐从一开始就成为这里的首选树种。在申甘林带3万多亩核心区,其中有刺槐林1万多亩,30年以上树龄的刺槐树占半数以上。目前已成国内为数不多的大面积刺槐纯林。

如今,整个黄河故道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变,昔日的茫茫沙丘变成了郁郁苍苍的林海。自然环境的修复,招来了美丽环境的使者。据林场工作人员统计,林内陆生动物达180余种,野兔、松鼠、獾、黄鼠鼬等小型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百灵、画眉、喜鹊、斑鸠等随处可见。其中,有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6种,省级保护动物70多种。

近年来,民权林场转变经营理念,把以生产木材为主转变为以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为主,把原来利用森林获取经济效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调整树种结构,把原来以生产木材为主的杨树、泡桐逐步更换成银杏、紫荆、皂荚等优质乡土树种和观赏性较高的珍稀名贵树种。林间还种植着成片的葡萄、苹果、芍药、丹参、留兰香等。

同时,民权县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平原绿化等生态工程建设,构筑起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良土壤的申甘林带生态屏障,呵护着民权北部几十万群众生产生活和40万亩农田免受风沙的侵袭。据民权县县长张团结介绍,民权县适时提出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路,积极鼓励、动员附近的农民,在林下种药种菇、畜禽养殖、养蜂酿蜜、果园采摘。申集村依托林带天然优势,发展起大棚蔬菜种植200多亩;程庄镇香菇扶贫基地依托天邦农业公司,帮助2691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林场也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为构建大生态格局,民权县提出建设“黄河故道生态走廊”,以申甘林带为核心,以当地鲲鹏湖、秋水湖、龙泽湖10万余亩水面组成的国家湿地公园为重点,打造连接湿地公园和生态公园的绿色廊道,并计划沿黄河故道两侧再造面积约3.6万亩的生态林带。

如今,申甘林带成了旅游观光胜地,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已现雏形,每到节假日就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擦亮生态底色,守住环保底线,努力实现开发建设与生态服务的融合发展,为老百姓留住故道绿,保持永恒蓝。”民权县委书记姬脉常说,下一步,民权将利用申甘林带国家生态公园这个平台,将其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度假、科普于一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

责任编辑:刘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