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范春华: 用《护士日记》记录58天战疫历程

2020-04-16 11:1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范春华在病房。资料图片

“武汉对于我,不光是一座有着过命交情的城市,更是一座有着浓浓亲情的城市”。3月29日凌晨,撤离武汉的前夜,山东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范春华提笔写下最后一篇武汉《护士日记》——《再见有声,团圆有时》。

个子不高、留着齐整的短发、爽朗豁达,这是范春华给笔者的第一印象。这个开朗的山东女孩,用近5万字30篇《护士日记》,真实地还原了她在武汉58天抗击疫情的点点滴滴。

《护士日记》系列收获了140多位网友一万余元的打赏。范春华分文未留,将打赏悉数捐出。她说:“我要把大家奉献的爱心还给大家。”

“与战友出生入死”

“每一个名字都是好样的,致敬我所有亲爱的战友们。”

——《我有一件战袍,写满闪光的名字》

3月26日,即将结束支援的队员们,在范春华的防护服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是山东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共同战疫的见证。“我们就是一个集体”,范春华说,虽然第三批医疗队由山东的18家医院组成,但队员们称彼此是“一个战壕里出生入死过的战友”。

一次,范春华与战友通力合作,挽救了一名49岁的病人。“当时患者缺氧症状明显,已经处于嗜睡的状态。”范春华说,“姜君在床前陪护,我与秦宁宁负责安置患者并准备抢救仪器,李春莲与外面保持联系……经过多学科医护的紧密配合,患者顺利得到救治”。抢救完病人后,范春华和战友们防护服里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打湿。

这样的危急时刻每天都会经历,也正是由于范春华和战友们的默契配合,让他们可以战胜病魔。

“与病人患难与共”

“每个人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位数或者两位数的床号,每个人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医护人员与病人结下“患难与共”的情谊。其中,59号床阿康(化名)与范春华胜似亲人。

59号床的阿康,住院时情绪非常低落。为了让阿康振作起来,范春华每次交班前,都会给阿康带一颗糖,陪他说说话。“被病魔折磨的生活是苦的,但我还是希望他可以尝到一点点甜的味道。”范春华说。

2月25日,阿康出院了。临走前,阿康亲切地把范春华喊作“姐姐”。此后,范春华一直记挂着阿康,和他保持着联系:“今天忙什么了?吃什么东西了?身体恢复得怎么样?”看到阿康生活逐渐走上正轨,范春华的心头也暖暖的。

“等疫情过去了,我也想带着我的儿子再来武汉,带他见见这个武汉的舅舅。”范春华笑着说。

“国,是我们共同的国”

“国,是我们共同的国。以前觉得一些词汇很大很远,现在发自肺腑地感觉祖国伟大。”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回忆起武汉战疫的58个日夜,范春华最大的感受是:“都说我们是美丽的逆行者,我要说,各行各业默默守护支持的同胞更是伟大的坚守者。”

2月2日,出征当天清晨,好友将煮好的饺子送上门,作为临行前的道别。范春华所在的山东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则为她准备了一个大号行李箱。“在医疗物资极度紧缺时,里面塞得满满的都是医院最好的防护用品。”范春华哽咽着说。登上赴湖北的飞机前,机场工作人员还一个劲地给队员塞又红又大的苹果。

在武汉的日子里,指挥部的领导协调安排队员的衣食住行,酒店的工作人员每日准备干净舒适的房间和营养健康的一日三餐,司机师傅不分白天黑夜地准时接送上下班……数不清的朋友与陌生人的相助,让范春华感慨:“是我们14亿中国人共同的努力,才换来今天的山河无恙。”

离开了“有着过命交情”的武汉后,范春华在日记里写下:“英雄的武汉,坚强、勇敢、善良的武汉人民,仁心仁术、无私无我的战友,将会一生铭记在我们心中,就像我们今天种下的紫薇树,扎根伸展……”

(朱润华 谭翊晨)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